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渗滤油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地史时期微—纳米级孔- 喉- 缝系统充注和聚集了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资源,人工压裂形成缝网系统突破了致密储层的连通属性短板,成功开发了规模油气资源,突破流动属性短板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方向。烃源岩属性是指烃源岩滞留、转化和排出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已转化的滞留油气和未转化的残留有机质,滞留及潜在烃类资源规模巨大,地下人工加热等方式理论上可突破烃源岩的有机质数量和成熟度属性短板,可能是实现成功开发的有效路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是实现源岩层系油气规模发展的内在潜质基础,公共属性参数是外部环境基础。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前提是准确研判优选何种内在属性参数,基础是系统整合优化所有外在属性参数,推动实现源岩层系油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未来中低熟富有机质页岩及油页岩、中高熟富气态烃页岩层系、低变质程度富油煤岩、深层可气化煤炭等是值得期待的战略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22.
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环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大量的研究实例出发,分析了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环境及其主要控制因素.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是原始生产力、沉积速率、海平面变化、上升流、海底热液活动、冰期、沉积环境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各种因素达到最优配置时,则有利于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在特定时期、特定的沉积环境中,某一种或两种因素可以影响或改变其他因素,成为影响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最关键因素;对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环境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该环境下烃源岩发育的广泛程度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3.
根据龙门县1962—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方法,研究了龙门县寒冷天气统计特征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龙门寒冷天气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1.9 d,但近10年寒冷天气日数呈增加趋势。寒冷天气主要出现在12—2月,占全年的86.8%。寒冷天气可分阴冷寡照型、晴空辐射型、冷空气来袭型3种类型。部分橙色寒冷天气虽然早晚气温较低,人体感觉寒冷,但中午气温较高,人体感觉舒适;而黄色寒冷天气若为阴雨寡照型时,全天气温较低,人体感觉寒冷。  相似文献   
24.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非常规油气获战略突破,微纳米孔喉页岩系统油气成为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新领域,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致密气、煤层气、重油、沥青砂等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致密油成为亮点领域,页岩气成为热点领域。中国在致密气、页岩气、致密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获重要突破,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重油、油砂矿等获重要进展,初步评价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量(223~263)×10~8t,天然气资源量(890~1260)×10~(12)m~3。中国非常规油气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细粒沉积学在陆相敞流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砂体、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沉积、海陆相细粒沉积等研究新进展,提供了盆地中心储集体形成和分布的理论依据;非常规储层地质学在研究方法技术、多尺度数据融合、地层条件物理模拟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多方法多尺度整体表征非常规储层已成为研究热点,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地质理论和方法技术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了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构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明确了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的内涵、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核心技术,为大面积非常规油气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法快速发展,涌现了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评价等"六特性"、"甜点区"地质一工程综合评价等核心评价方法,微地震监测、水平井钻完井、"工厂化"生产、"人工油气藏"等开发工程核心理念和技术,推动非常规油气"革命性发展"。非常规油气的突破,带来了坚持理论创新、坚持核心技术进步等4点重要启示,对延长石油工业生命周期、推动理论技术升级换代、改变能源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运用ImageInfo—PixelGrid一体化成图系统,利用SPOT-5卫星影像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具体方法,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26.
喀斯特裸坡土壤侵蚀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正堂  戴全厚  杨智 《中国岩溶》2014,33(3):356-362
文章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地下孔(裂)隙度、基岩裸露率和雨强对地表、地下产流、产沙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与地下孔(裂)隙度具有较高相关性,地表产流、产沙随地下孔(裂)隙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地下则相反;(2)坡面径流刚产生时,雨滴击溅和薄层水流冲刷,土壤细小颗粒堵塞其毛管空隙,渗漏率减小,而地表径流量增大,土壤团聚体被破坏、分散和迁移,降水与土壤渗漏率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小,雨滴击溅增强,如此循环,降水与土壤渗漏率呈波动性变化;总体而言,地表、地下悬移质均随降雨历时呈下降趋势,而地表推移质则相反,地表、地下产流量变幅较小,趋于平行;(3)地表产流、产沙量随基岩裸露率增大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地下产流、产沙量随基岩裸露率增大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呈增大趋势;(4)在较小雨强30 mm/h时,地表只产生悬移质流失,没有产生推移质流失;地表、地下产流、产沙都是随雨强增大而增大;雨强由30 mm/h增大到150 mm/h,地表累积产流量为538.5 L,累积产沙量为2 393.81 g,地下累积产流量为207.8 L,累积产沙量为687.73 g,累积产沙量的递增速率比累积产流量的递增速率要大,地表产流、产沙的递增速率大于地下产流、产沙的递增速率;(5)各因子与土壤侵蚀间相关程度为:降雨历时>雨强>地下孔(裂)隙度>基岩裸露率。该实验有助于为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研究、评价及制订石漠化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新疆北部西准噶尔造山带的构造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确定该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隆升过程是研究该地区陆内变形的关键所在。本文对造山带内山间盆地——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构造抬升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基于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及断裂解析,识别出C/J、J/AnJ、J/E和K/E以及E/N等5期区域不整合面,这些不整合是构造活动的直接证据。盆地中、新生代受南北两条控盆断裂近N-S向挤压应力持续挤压。砂岩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在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149~125 Ma)、早白垩世中期(121~109 Ma)和晚白垩世早期(80.0~77.7 Ma)3个区间,反映出该地区在这3个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冷却抬升事件,3期冷却抬升事件与野外地质特征有很好的地质响应。热史模拟表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10 Ma)、晚白垩世(85~65 Ma)和渐新世—上新世(30~5 Ma)发生了快速隆升事件。盆地构造抬升的主要应力为周缘山系抬升及断裂活动挤压。综合研究表明,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3期明显的构造抬升事件,与中、新生代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远程效应有很好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28.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不整合面附近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和碳酸盐胶结物相对发育.通过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认为碳酸盐胶结物是研究区砂岩最主要的胶结物成分,其主要类型为(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垂向上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多集中分布在白垩系和侏罗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之下约100 m的范围之内.碳、氧同位素分析以及泥岩中各元素测试结果表明,大气淡水通过永进地区白垩系和侏罗系之间存在的角度不整合对其下伏地层物性作用不明显,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物和孔隙发育主要与有机酸关系密切.在有机酸作用下,早期发育的碳酸盐胶结物、长石碎屑颗粒以及粘土矿物为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溶解的物质在酸性流体作用下运移至不整合面附近重新沉淀,造成高孔隙度和高含量碳酸盐胶结物在深度上具有重叠的特征.由于含铁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时代晚而且储层未受到其他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明显改造,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和面孔率呈互相补偿的关系, 表明了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物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9.
柴达木盆地为一高原咸化湖盆,渐新世早期沉积了复杂的碳酸盐岩。砂西地区下干柴沟组岩性包括砂屑灰/云岩、藻灰/云岩、泥晶灰/云岩、泥灰岩、灰质砂岩等。常规测井能较好地区分纯碳酸盐岩,但对于混积型的碳酸盐岩识别难度较大。基于岩心刻度成像测井,建立了6种成像测井模式:高阻亮色块状模式、中高阻橙色块状模式、暗色块状模式、黄白相间正弦曲线模式、亮色-明暗相间正弦曲线模式、橙色-明暗相间正弦曲线模式。这6种模式对有效识别下干柴沟组地层岩性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0.
非常规致密储层类型多,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研究难度大。针对已有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技术,重点探讨了CT扫描、气体吸附与压汞分析等技术的有效应用范围,厘定了不同技术应用时需注意的关键问题,指出兼顾分辨率与代表性、提高表征维度、实现动态与静态同步表征是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技术优选的关键。通过系统解剖常规砂岩、致密砂岩、致密混积岩、沉凝灰岩、介壳灰岩及泥页岩6种储层,明确不同级别孔隙系统的差异性,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储层对应的关键表征技术系列。非常规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应加强多尺度数据融合,加强与可动流体评价结合,加强与储层改造研究结合,通过多领域、多学科、多视角联合攻关,实现储层有效性评价,为寻找预测规模有效“甜点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