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中国东北地区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东北流动和固定台网的234个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波形相关方法拾取了57251个有效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进一步采用FMTT(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层析成像的方法,反演获取了研究区下方深达800 km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长白山下方发现有一个高速异常结构,这可能就是俯冲到欧亚大陆板块下方的太平洋板块,由于板块的部分下沉,使得板块的形状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板片状.长白山、阿尔山、五大连池火山下方都有低速异常体,长白山和阿尔山下的低速异常向下延伸至地幔转换带,可能与其上部的火山形成有关.五大连池火山下方的低速异常向下延伸至200 km左右,不同埋深的低速异常结构可能意味着五大连池与长白山和阿尔山有着不同的成因.松辽盆地呈现以高速异常为主导高低速异常混合分布的特性,暗示松辽盆地可能有岩石圈拆沉的过程,盆地南部下方的低速异常与长白山和阿尔山下的低速异常有连通性,可能是下地幔热物质上涌的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22.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西南地区东部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特征,指出了影响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热源关键区域,并就关键区大气热源对该区域夏季旱涝的影响进行了诊断,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与高原主体东南部的热源变化关系密切,当该区域(该区域...  相似文献   
23.
山东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山东地区数字地震台网3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使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获得了山东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该研究区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呈WNW-ESE方向,快、慢波时间延迟为0.73-1.71 s.研究表明,山东地区上地幔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4.
刘德  李永华 《四川气象》2000,20(4):51-53
在分析西南地区东部旱涝转换特点基础上,利用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场和ECMWF数值预报场资料,经过不同尺度的相似过滤和集成,得到未来若干候的降水分布,推断出旱涝转换开始期,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5.
采用车贝雪夫正交多项式分解方法展开重庆地区夏季降水场, 揭示了最近40年来重庆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重庆各地夏季降水变化趋势一致; 近40年来重庆地区夏季降水80年代中期以前有增加趋势,而80年代后期至今则有减少趋势, 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80年代,70年代干旱姓频繁,从8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重庆地区又进入了一个干旱的相对高发期.  相似文献   
26.
提出一种区域旱涝转换期定义方法,并对西南地区东部1961-1995年旱涝转换期进行了划定,结果表明:本文对西南地区东部旱涝转换期定义方法是可行的;在西南地区东部,转换日期最早出现于6月第6候,最晚出现于7月第6候,主要集中于6月第6候、7月第1、2、4候;旱涝转换具有东多西少、南早北迟的特点,部分年份各地旱涝转换日期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利用架设在内蒙古阿巴嘎地区3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数据,通过拟合P波接收函数径向Pms转换波到时和叠加不同方位切向分量,确定了地壳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大部分台站Pms延迟时间在0.35 s左右;而少数台站时差较大,推测可能受到索伦缝合带附近地壳残留倾斜界面影响.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范围在N95°E到N180°E之间,平均为N130.6°E±19.1°,推测中下地壳矿物在ENE-WSW向区域主压应力作用下发生晶格定向排列可能是导致地壳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研究区壳幔变形特征和机制不同,属于解耦变形.  相似文献   
28.
西藏山地淋溶土系列与大骨节病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西藏大骨节病县与非病县棕壤与暗棕壤各土属、土种的分布面积的对比分析对西藏耕型棕壤和暗棕壤分布与西藏大骨节病区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棕壤、暗棕壤为主的耕型淋溶土壤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但土壤母质和发育程度不同,对大骨节病的分布影响不同.对于残坡积土壤,病区趋于分布在泥质土壤环境,而麻砂质土壤基本是大骨节病的非病区.同样的母质环境,大骨节病区趋于分布在土壤厚度较小,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就洪积土壤来说,其与大骨节病分布的关系似乎与土壤质地有一定的联系,底部砾石含量高的土壤多集中在大骨节病地区.总体而言,山地棕壤、暗棕壤环境是西藏大骨节病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西藏未开发的自然棕壤和暗棕壤环境将是大骨节病潜在危险区,因此系统研究西藏典型大骨节病区的土壤分异对探讨未来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土壤铁锰结核中生命有关元素的化学地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暖温带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的类型,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铁锰结核锰矿物的类型及其含量不尽相同,但锂硬锰矿普遍存在且结晶程度较高;与土壤相比,土壤铁锰结核的化学组成仍以Si、Al、Fe为主,但Fe含量超过了Al,Mn含量远大于Mg、Ca;结核中一些重金属富集顺序为Pb>Co>Ni>Cu>Zn>Cr;揭示了土壤铁锰结核形成过程中存在着成核富集作用、成矿作用、专性吸附作用和轻度积钙作用。  相似文献   
30.
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重庆地区34站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基础上计算了可利用降水资源,采用EOF方法分析了主要分布型,并讨论了其变化规律,最后利用MGF-BP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模型对重庆地区未来10 a(2006—2015年)可利用降水资源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大体分为4种分布类型,即全区域分布型、东西分布型、南北分布型和中部型,其中全区域型是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最主要的分布型,各分布型具有较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当年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少,而当年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多;初步预测表明,2006—2011年,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总体偏少,而2012—2015年则可能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