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青藏铁路35 kV电力线路空载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晋  王建文 《冰川冻土》2003,25(Z1):149-152
通过对青藏铁路线35 kV电力线路的分析, 对其空载线路末端电压升高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解决方案. 青藏线格拉段35 kV电力线路在正常供电时, 末端电压波动范围较小, 线路的电压质量可通过负荷端调压变压器解决; 在越区供电条件下, 末端电压的波动范围大, 空载时末端电压上翘严重, 需要在线路中间和末端装设并联电抗器进行补偿, 以降低线路空载时末端电压; 当用电负荷增加, 末端电压降到一定程度时, 应切除并联电抗器.  相似文献   
22.
地震应急救援物资最优分配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地震应急救援和技术支持系统出发,提出如何解决救援物资最优分配的问题,并借鉴供销问题的路径最短模型,通过表上作业的计算方法来探讨解决这个问题,使救援物资得到最优分配。  相似文献   
23.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西藏境内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发现的地热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青藏高原受南北向强烈挤压,构造活动频繁,随着地质应力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构造带,西藏那曲观测区处于西藏北部的班公错—怒江深大断裂的次级构造带上,主要受控于一组近东西向的断裂和南北向断裂所构成的断裂带,据资料显示,观测区内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主要表现为深大断裂至今仍有继承性活动,为研究观测区深部电性结构,分析地热在观测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共部署了3条大地电磁剖面。通过数据维性分析,揭示了观测区浅部主要呈现1D/2D构造,深部2D/3D构造明显,因此进行大地电磁数据2D和3D反演,同时获得观测区3km以浅2D和3D电性模型,十分必要,本文采用连续介质反演方法进行大地电磁法2D反演,采用REBOCC 3D反演代码进行3D反演,综合观测区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分析观测区2D和3D电性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区2D地电结构横向电性梯度带为断层反映,纵向分层明显,高阻层间存在低阻层表明观测区深部地层构造复杂,观测区3D地电结构局部高阻体代表侵入岩活动范围,低阻区域反映了观测区地热的空间分布特征,观测区地热形成于次一级断裂,地热活动受断裂构造控制,由地表河流下渗形成。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2002年04月—2016年08月共156月的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与地表水文模型,采用组合滤波与尺度因子法获取加州地下水储量变化,并联合EMD分解后的GPS测站垂向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于Swenson去相关与250 km高斯平滑半径组合滤波的GRACE地下水反演结果和GPS垂向时间序列季节性变化结果较好,与降水资料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2002-2016年年均等效水高变化-9.4±2.1 mm/a.GPS测站垂向时间序列与附近水井相关性较好.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地下水亏损是造成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且降水能够有效缓解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地下水抽取.  相似文献   
25.
经过50多年勘探开发,中国东部陆相油气田均已进入勘探中后期阶段,受石油地质认识局限性和勘探技术的限制,待发现目标日趋隐蔽,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大。针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深层低孔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深部砂砾岩储集体成因模式问题以及基岩风化壳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问题,作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取得以下主要研究进展: (1)基于砂岩储集层物性演化动力学原理,提出了致密砂岩储集层动态评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指出过去评价较低的深部凹陷带低孔渗—致密砂岩体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通过建立断陷盆地陡坡带斜向大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出斜向大型扇三角洲砂砾岩是断陷盆地深层有利的储集体,可以作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3)根据基岩风化壳双层结构新模式,结合风化壳储集层改造—破坏—保存机理的动力学新模型,指出断陷盆地中低部位是最有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带,断陷盆地缓坡内带(洼槽区)风化壳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文中提出的上述3大勘探新领域不仅是对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深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巨大潜力,为深化东部成熟盆地油气勘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6.
李晋 《华南地震》2010,30(Z1):161-166
针对广州市部分城区震害预测项目,结合广州城市发展情况,分析了基础资料的采集更新需求,对利用遥感解译技术采集建筑物等相关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分析和处理,实现对震害预测基础资料的数据更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27.
在我国各地区承灾体特征差异性明显,且西南地区经历多次灾后重建,承灾体种类及其脆弱性呈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传统的通用数据标准已不再适用。此外,传统手工填写的数据采集方式导致数据汇总耗时耗力,且无法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时效性,严重影响了震害预测和灾后应急响应等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城镇规划数据为基础,依托智能移动终端,构建数据采集与动态更新一体化系统。系统通过对数据采集条目与流程进行定制优化,使其适应西南地区县城情境,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实时录入。同时系统与城镇规划数据有机结合,利用实时采集的承灾体数据对城镇规划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其次引入智能化的承灾体数据交叉自动检验模块,确保数据准确。四川省丹棱县的应用示范表明,本系统显著改进了承灾体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一致性与更新速度,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为灾情获取和评估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高了西南县市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28.
针对生态环境类电子地图集这种新型的专题性电子地图集在信息构成和功能上的特殊性,首先,研究和确定了它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定位,提出集信息可视化和空间分析、虚拟仿真等功能于一体的理念。其次,提出并构建了生态环境类电子地图集的新颖的数据模型,第三,研究并阐述了该类电子地图集的专题图型和表达方法,第四,设计并实现了这种电子地图集的体系结构和技术系统,通过丰富的电子地图实例阐述本文的技术和方法创新点。  相似文献   
29.
李晋  李宏志  袁志祥 《山西地震》2011,(3):37-39,43
针对城市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系统建设项目中的近场区地震构造图图形数据转换需求,解决由MapInfo的图形文件到ArcGIS的图形文件转换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对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转换、拓扑构建以及地图可视化表达步骤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总结,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围填海建设项目后评价既是项目周期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应作为强化项目用海事后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围填海项目后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在借鉴其他行业领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围填海管理实践,从建设过程后评价、社会经济效益后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价3个方面出发,建立了系统、量化的后评价体系,明确了指标含义与评价标准,优化了评价技术方法,为重大围填海项目和集中连片围填海区域的后评价提供了有参照价值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