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GeoSOT-3D的空间对象快速可视化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在全球海量、多源、多分辨率数据组织与管理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但全球尺度的空间数据往往数据量大、内容丰富,进行对象表达时需处理的数据量,远远超出计算机硬件的处理能力。鉴此,本文在GeoSOT-3D地球空间剖分框架下,借鉴已有三维快速可视化技术,并顾及GeoSOT-3D自身的全球多尺度划分、无缝无叠、二进制一维整形编码等特性,将现有三维快速可视化方法与GeoSOT-3D剖分框架特性相结合,提出了八叉树索引的空间对象裁剪和消隐策略,实现了GeoSOT-3D框架下空间对象的快速剖分表达。同时,以空间电磁场的表达为例,开发了试验系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解决了GeoSOT-3D空间对象表达效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文章基于2022年春、秋季开展的龙岐湾沙滩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较场尾沙滩、大塘角沙滩、黄泥湾沙滩和桔钓沙沙滩的剖面特征、沉积物粒径和裂流发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处沙滩剖面的坡度秋缓春陡,剖面受风浪和潮汐直接作用时坡度变化大,受遮蔽时坡度变化小,整体呈冬春淤积、夏秋侵蚀;沙滩沉积物以中砂、粗砂和砾石为主,粒径变化不大;沙滩均无明显裂流发生,为低风险等级。建议开发沙滩旅游应考虑季节性的补沙方案,开展围垦养殖和海岸工程应注意削弱ESE向和SE向的波浪作用。  相似文献   
73.
74.
本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确定性数值方法,来分析在平稳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及动力可靠度。该方法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以单位加速度脉冲函数作为地震荷载的输入,当计算出结构的脉冲响应函数后,再运用傅立叶变换得到随机激励和结构响应之间的传递函数,由此来计算结构的均方根响应和峰值响应。基于此方法,分析了挡土结构物在平稳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弯矩、基底水平合力、基底竖向合力以及沿墙高的土压力极值的随机地震响应及动力可靠度。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用Kanai谱模型的计算值比欧进萍谱模型的计算值更趋保守,而把响应过程当作马尔可夫过程似比泊松过程更精确。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在天津空港工业园区建设大气污染物网格化监测系统,基于控制变量法、Moran's I研究并形成大气污染过程与气象风场响应关系建立方法体系。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垂直层次主要污染物为PM2.5、NO2、PM10、O3。SSW风、ENE风、SE风分别对高浓度PM2.5、NO2、O3及PM10区外传输影响较大。除区内自排放外,区外机场南西南段排放对PM2.5影响较大;区外东东北方向津汉公路、东丽湖路等道路移动源对NO2影响较大;O3及PM10受区外东南方向津滨高速、宁静高速及津北高速移动源,以及机场东南段排放影响较大。对于区内气流辐合区,9月23日09时1#应加强PM2.5、NO2、PM10协同管控,2#应关注NO2管控,3#西北延长带及5#北向延长带应关注O3管控;15时应加强对工业园区中、西、东、东南部PM2.5、O3、NO2协同管控;21时14#应加强PM2.5、O3协同管控,17#、18#应关注PM10管控。  相似文献   
76.
海滩冲流带高频振动及碎波带波浪作用的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强  陈子燊 《海洋学报》2008,30(2):161-168
一般来说,研究者对海滩中长尺度变化的研究比较多,通过时间间隔为数小时、1d,1周、1个月甚至1a一次的重复测量来分析海滩的变化特征,但海滩冲流带是动力和地形发生高频率变化的一个区域,每次波浪引起的上冲和回流过程均要引起滩面泥沙的运动,造成滩面的局部堆积和侵蚀,而滩面地形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到下一次的冲流过程。这些现象对研究海滩碎波带动力和滩面地形相互作用机理、认识近岸泥沙的运动规律以及探讨岸滩的长期冲淤演变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7.
自然灾害等级评估是灾后应急和救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以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反映灾害的严重程度.文中搜集整理了亚洲地区近百年来(1900-2011年)自然灾害历史数据,对自然灾害等级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巨灾、受影响人口的定义,探索巨灾等级划分依据,提出利用死亡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受影响人口3个要素的对数和的计算...  相似文献   
78.
The 2015/2016 El Ni?o event reached the threshold of super El Ni?o event, and was comparable to the super events in 1982/1983 and 1997/1998. Interestingly, the tropical cyclones(TCs) were found to have very late onsets in the decaying years of the super El Ni?o event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late TC onsets related wit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isturbance sources and trigger mechanism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NPSH) from January–June during the decaying years of the super El Ni?o events were stronger than the climatic mean, which resulted in a relatively stable atmospheric state by inhibiting deep convection. As a disturbance source, the April–Jun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 during the decaying years of the super El Ni?o events were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its climatic mean.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and monsoon trough, as important TC generation triggers, were weaker from April–June during the decaying years of the super El Ni?o events, which further reduced the probability of TC generation. As for the late TC onsets, the role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i.e., subtropical-high, the ITCZ, cross-equatorial flow, and monsoon trough) were more important.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may take as predictor of TC onsets in the decaying years of the super El Ni?o events.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与多年平均相比,呈现的特征为全年总个数偏少,登陆热带气旋数目偏多,强度偏强,登陆热带气旋初始登陆时间比多年平均初始登陆时间偏早,编号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特征基本与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的气候特征基本一致。从2008年和气候平均的副热带高压和赤道附近降水大值区的对比来看,2008年大气环流和赤道辐合带都对2008年热带气旋个数偏少有贡献。  相似文献   
80.
青海东昆仑下得波利铜钼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得波利铜钼矿地处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矿区位于诺木洪乡镇西南约80 km处.该区的地质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青海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2009年在化探异常查证过程中发现了该矿,实现了东昆仑成矿带斑岩型找矿的重大突破.本区以往的地质研究程度很低,前人有对成矿斑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成矿流体做了研究,但笔者在野外调研过程中发现,下得波利铜钼矿床的铜钼矿化也有发生在矿区破碎花岗岩中,相关研究较少,笔者详细地研究了花岗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以期探讨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内岩浆岩的形成环境及矿床成因问题,为本区进一步寻找斑岩型矿床以及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