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利用共词分析法对2001及2008两年间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领域文献关键词分别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经过映射标准化预处理生成了共频矩阵及相关矩阵。借助专业统计分析软件SPSS的分析及可视化表达功能,绘制出可视化图,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为可视化图添加文献信息,形成信息层并最终生成主题地图。在主题地图的生成过程中,简要介绍了主题地图的原理与方法。通过主题地图的对比得知,2008年中可视化的应用比2001年更加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航空航天、交通、DEM、管道网络、战场战役及知识管理等。  相似文献   
32.
重磁位场转换计算中迭代法的综合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理转换计算在重磁资料解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些计算如向下延拓、化极等有时是很不稳定的,在频率域中则表现为其转换因子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所以其FFT理论计算结果是不稳定的.因此,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围绕增加计算的稳定性、提高计算效果进行的,其中迭代法是近来在研究中受到普遍重视的方法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对迭代法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其存在的缺点认识不够充分、客观等问题,例如,迭代法进行延拓及化极等计算时,对一些具体应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好的计算结果,但却存在计算结果并不会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得到持续改善的问题,对于原本不稳定的计算,迭代法在迭代次数比较大时,所得的结果依然是不稳定的.为此,本文在对迭代法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迭代法的通式,并分析了对迭代法收敛性影响的各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迭代法收敛到FFT理论直接计算结果的决定因素是计算过程中如何选择原始数据到目标数据的映射函数;在选择了合适的映射函数的情况下,迭代次数不仅仅是决定计算成本,而是决定结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增加迭代次数虽然能够使计算收敛到FFT直接计算理论结果,但如果该理论结果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则迭代法计算如果收敛,也是收敛到一个不稳定的结果.所以针对位场处理转换中一些不稳定计算采用迭代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计算的不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33.
气体辅助重力泄油(GAGD)技术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具有广泛的商业前景。详细阐述了
GAGD技术的发展、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与传统注气模式[连续油气(CGI)和水气交替(WAG)]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储层顶部
直井注气底部水平井采油的GAGD技术有3个驱替阶段:气体突破前的自由重力驱阶段;气体突破后的强制重力驱阶段;末期的
液膜流动阶段。主要受注气速率、裂缝、润湿性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注气速率居首位,高注气速率能够带来很高的采收率和很高的
经济效益,同时也会产生黏性指进等不利因素,具有高角度有效缝的储层的采收率明显高于没有裂缝的储层,亲油储层是一个有
利条件;室内实验研究表明,GAGD技术明显优于CGI和WAG。虽然GAGD技术在实验室内表现近乎完美,但还需开展油藏条
件下驱油机理研究,特别针对低渗透储层,另外还要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注气速率和注采配置关系,完善
生产制度,最后进入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34.
大港油田板桥凹陷构造变换带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伸展断陷盆地中,构造变换带对油气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附近往往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伸展断裂沿走向上发生伸展量呈消长关系变化的部位通常是构造变换带发育的部位。由于地层的沉降幅度在构造变换带附近具有减小的趋势,沿构造变换带走向上地层沉降幅度的差异造成了大港油田板桥凹陷“凸、凹相间”的构造古地理格局。构造变换带附近往往发育断鼻等正向构造,因此,构造变换带也常常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研究发现,板桥凹陷构造变换带较为发育,且其附近断鼻构造圈闭发育,并处于生烃洼陷之中,因此,构造变换带成为板桥凹陷油气较为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5.
基于GML/SVG的WebGIS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WebGIS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制约WebGIS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针对WebGIS中存在的地理空间数据语义共享和网络带宽日益紧张的问题,引入了GML和SVG,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的基于GML和SVG的WebGIS系统的方案和应用模式,并详析了实现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最后给出了该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6.
辽东湾北部地区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辽东湾北部地区右行走滑构造特征较为典型,主要表现为:沿走滑断裂带发育雁行式伸展断裂;剖面上发育花状构造;走滑断裂沿走向呈“S”型或反“S”型波状弯曲;沿走滑断裂带断槽与断鼻构造相间分布。分析认为,渐新世晚期,辽东湾北部地区南北向拉张、东西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控制了右行走滑构造的形成,断槽与断鼻构造相间分布是由于沿走滑断裂带局部应力场性质发生改变所致。右行走滑断裂的“S”型弯曲部位为增压弯部位,走滑断裂两侧断块在此汇聚,地层因应力集中而形成断鼻构造;右行走滑断裂的反“S”型弯曲部位为释拉张部位,走滑断裂两侧断块在此离散,地层因拉张而发生断陷形成断槽。受走滑构造所控制,油气沿走滑断层自断槽向断鼻方向运移、聚集而成藏。研究走滑构造发育特征,对于预测圈闭分布以和研究油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研究利用机器学习中的TF-IDF统计方法,基于POI数据识别北京五环范围内的城市用地功能区。实验从道路网和格网两个层面开展,首先,将两结果与相同地区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与验证,并从中提取属于交通用地范畴中的主要交通枢纽;其次,基于空间服务范围和空间连接强度两个视角对火车站和机场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具体包括空间分布范围的特点、受区域影响的强弱、空间联系强度的差异等内容;最后,进一步对比各重要交通枢纽所在空间单元作为出租车行程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共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38.
新的作战样式催生地质环境下工程构筑选址这一全新的命题。本文探究了地质要素对工程构筑选址的影响,将工程分成三大类,总结三类工程的地质影响要素;通过分析土体、岩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对工事的作用,总结陆域水体对岩体和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作用,梳理主要的构造、地质灾害和资源类型对工程的影响,明确了六大类地质要素在工程构筑选址中的影响特性,为下一步确定各要素在工程构筑选址中的权重以及构建工程构筑选址信息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针对市政部门对城市管网的数字化管理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实现一个面向服务的城市管网综合管理系统。搭建系统的基本架构,剖析系统的主要功能,解决包括Silverlight富客户端技术、ArcGIS Server服务发布和服务扩展(SOE)技术及服务权限控制技术等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实现web端的管线地图浏览、管线空间分析、数据打包输出、在线制图等专业功能。该系统具有复用性强、易扩展与集成、安全性高和用户体验好等特点,为包括城市综合管网在内的web端的GIS系统的构建提供良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0.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是GIS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从GIS数据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服务域、GIS实现关键技术域等“三个着眼点”出发,立足主流商业化GIS软件平台及注重GIS软件工程实践等三个方面考虑GIS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GIS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构建了一个GIS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框架。该框架基本涵盖和反映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