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21.
张衡地动仪的失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武玉霞  朱涛 《中国地震》2007,23(1):93-103
0引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世界上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中国的张衡和他创制的地动仪。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出现比西方的验震器(1703年Feuille、1747年Cirillo、1751年Bina、1784年Cavalli等仪器)早约1600年(Dewey等,1969),是人类第一台地震仪器,还因为它成功地测到了公元134年的陇西地震,首开人类测震记录之先河(“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后汉书.张衡传》)。目前,张衡地动仪的研究已经国际化,国内外取得的一些新成果,修正、更新和弥补了早期研究中的一些内容和缺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宣传的地动仪曾经检…  相似文献   
22.
横向黏度变化的全地幔对流应力场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涛 《地震学报》2011,33(5):582-594
将地幔地震波速度异常转换为地幔横向黏度变化(达到3个数量级),在球坐标系下计算了瑞雷数为106、上边界为刚性、下边界为应力自由等温边界条件下的岩石层底部的地幔对流极型和环型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幔对流极型应力场与地表大尺度构造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俯冲带和碰撞带的应力呈现挤压状态,而洋中脊处的应力则呈现拉张状态.地幔对流环...  相似文献   
23.
地震地电阻率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总结了消除地电阻率现测资料中干扰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地震地电阻率异常的判定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可为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系统分析处理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地电阻率观测来为地震监测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24.
朱小辉  朱涛  张欣  奚任刚  孟勇  王凯 《地球科学》2018,43(12):4443-4458
淡色花岗岩对深入理解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哈尔里克山南麓小铺地区出露多种类型的淡色花岗岩脉,包括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含电气石花岗岩以及含石榴石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这些淡色花岗岩整体具有高硅(SiO2=73.22%~75.12%)、铝(Al2O3=13.59%~14.49%)、碱(ALK=7.11%~9.67%),低钛(TiO2=0.01%~0.14%)、铁(TFeO=0.26%~1.37%)、镁(MgO=0.09%~0.46%)、钙(CaO=0.46%~1.92%)的特点,属于弱过铝质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其中黑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的CaO/Na2O比值(0.46~0.47)和低的Rb/Sr比值(0.31~0.33),指示其为砂质源岩经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花岗岩具有较低的CaO/Na2O比值(0.11~0.31)和高的Rb/Sr比值(1.41~3.75),为泥质源岩经白云母脱水熔融形成;含石榴石花岗岩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以及"海鸥状"稀土配分模式,为高分异型花岗岩.小铺淡色花岗岩初始岩浆温度较低(T=637~744℃),结合其野外地质特征,认为其形成可能与深部物质的折返、造山带的伸展垮塌有关.利用LA-ICP-MS微区原位锆石U-Pb定年获得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308.5±2.2 Ma,含电气石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307.8±2.3 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近乎一致,指示哈尔里克地区在晚石炭世末处于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5.
北祁连走廊南山北坡西水地区的加里东期大野口岩体中闪长玢岩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套岩石的SiO_256%,Al_2O_315%,Na_2OK_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具正Eu异常,富集Sr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Yb和Y,具有较高的Sr/Y值,表现出明显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岩体产出的时空位置,认为大野口岩体形成于奥陶纪与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和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玉溪盆地是云南地区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的高潜在危险区之一。为了建立直接服务于该区域防震减灾的"标准"结构模型,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探测了玉溪盆地盆山过渡带的电性结构以及隐伏并穿过玉溪盆地西缘的普渡河断裂。在数据采集中,作为地震浅层反射勘探的重要补充,共布设了6条电阻率层析成像测线来控制该断裂。使用的观测装置为Wennerα,电极间距为6m,最大隔离系数为30~75,每个排列的电极数目为112~288个。探测结果表明,玉溪盆地内的普渡河断裂分为NNE走向的东西两支;断裂带的宽度由南向北先从温泉镇到黑村附近逐渐变宽,经莲池小学、梅园村到玉昆钢厂附近后逐渐变窄;断裂的上盘为低阻破碎带,下盘为较均匀的高阻结构。东支(F1-2)的视倾向在梅园村及以北为SE/S,在莲池小学及以南为NW,视倾角为56°~73°;西支(F1-1)的视倾向为SE/E/S,视倾角为38°~66°。地震勘探结果认为普渡河断裂的东西两支的倾向在整个玉溪盆地内均为SE/E,视倾角为75°~80°,这与我们的结果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8.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炜  朱旭  朱涛  张世中  刘大鹏  胡哲  张宇 《地震》2011,31(1):20-31
目前, 我国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单一极距的, 这种观测方法在实际观测中普遍存在着地电阻率季节性变化的现象, 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地震异常变化一起叠加在观测值中, 给地震异常的识别和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电阻率的多极距观测。 本文介绍了采用ZD8MI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山丹地震台的试验观测情况, 该系统是最新研制的、 专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 一年多的台站试验观测和反演结果表明, 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 而深层的相对变化较小, 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层位的地电阻率观测, 对排除干扰和识别地震前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是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29.
进气道是飞行器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测量进气道流量系数是进气道风洞试验的重要内容。对来流马赫数Ma=4.5,5.0和6.0状态下皮托管进气道开展流量系数测量研究,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测值,获取各状态流量系数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马赫数增加,进气道流量系数与理论值偏差较明显,并逐渐增大。超声速风洞试验通常认为测量截面总温与来流总温相等,通过对测量截面总温与来流总温偏差以及测量截面流场畸变情况的分析,判断测量偏差主要是由测量截面总温等于来流总温的假设导致的。在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由于模型壁面热交换的存在,测量截面总温低于来流总温,进气道流量系数测量时需要进行总温修正,以提高流量测量精度。   相似文献   
30.
电阻率各向异性及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广泛存在地壳中,尤其是浅部.因地震、矿山开采、火山喷发以及大型地质构造运动会明显改变地应力场,从而导致裂隙优势排列及裂隙中充填的流体重新分布,最终导致明显的电阻率各向异性.通过监测其变化,不仅可研究和了解地应力场的动态演化过程,还可以作为预测地震,矿震、火山活动和灾害性地质构造运动的依据,并研究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机制.本文从室内、野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对电阻率各向异性的研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其在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室内电阻率各向异性岩石实验研究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新手段--电成像技术实验研究岩石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思路,期望建立研究电阻率各向异性的阵列式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