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月球极度亏损挥发分,但是月壤中赋存有大量的稀有气体,主要来源于太阳风注入、宇宙射线作用和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等过程。月岩和月壤样品的稀有气体研究,不仅是获取月球表面形成和演化历史、近地空间小行星撞击历史等的重要内容,更是解译40亿年以来太阳风演化的惟一可行途径。本文主要介绍月岩和月壤中的太阳风记录、宇宙射线暴露年龄、Ar-Ar定年以及稀有气体测试技术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2.
分别出露于东、西秦岭的曹坪和沙河湾岩体、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 ,是秦岭全面碰撞后于三叠纪末 (T3 )侵入的花岗岩体 ,其冷却历史记录了秦岭陆内造山阶段的初期隆升过程。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以及对钾长石40 Ar/ 3 9Ar年龄谱进行的多重扩散域模拟计算 ,发现东、西秦岭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冷却历史 :从晚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 ,东、西秦岭同时由 5 0 0℃开始快速冷却 ,之后东秦岭经过一个短暂的稳定期 (约 2 0Ma)后又持续快速冷却 ,至中侏罗世末即已通过 15 0℃等温线 (约地表下 3~ 5km) ;而西秦岭在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初的近 10 0Ma中一直处于稳定平缓的状态 ,至晚白垩世中期才快速冷却至 15 0℃。这种不同的冷却历史可能反映了东、西秦岭的差异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53.
The sand-hill section in Hongguang, Pengze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is composed of eolian sand beds interbedded with 12 weakly-pedogenetic paleosols, and this sedimentary sequence was formed from about 25 to 13 kaBP. A detailed rock-magnetic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sequence are dominated by multi-domain magnetite grains in addition to small amounts of maghemite and hematite. Compared with the eolian sand beds, the paleosols are characterized by smaller magnetic particles, higher proportion of low-coercivity minerals and markedly increase in the magnetic mineral content. In the section, various magnetic parameters (K, ARM, SIRM and S ratios) display a roughly gradual increase from eolian sand beds to the overlying paleosols but an abrupt decrease from paleosols to the overlying eolian sand beds. The content of low-coercivity magnetic minerals shows the lowest values in the second eolian sand b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ection, and from the bed upwards it gradually increases on the whole in the eolian sand beds. These magnetic properties reflect regional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相似文献   
54.
Upper Jaramillo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陕西渭南剖面黄土层位L10的剩余磁性获得了UpperJaramillo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的记录。与地球磁场方向相联系的极性转换持续时间约3200a。极性转换过程虚地磁极(VGP)主要位于美洲大陆及其边缘,根据Rochette模型。由极性转换前后地球磁场处于稳定极性状态时的平均方向模拟出的地磁极移曲线与实测曲线不同。这说明所得结果并不是由极性转换前后地球磁场平均效应引起的,应该是地球磁场变化的实际记录。本文收集了1989年之前中朝陆块自晚石炭世至第三纪期间的古地磁极数据。应用分类过滤方法选出可靠的古地磁极,建立了中朝陆块新的视极移曲线。通过中朝陆块与扬子陆块视极移曲线的比较,对前人提出的两个陆块会聚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检验。本文提出的旋转模式,对研究两陆块的会聚过程是较合理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5.
地磁极性倒转是地球磁场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极性转换过程中地球磁场的时空分布规律是认识地磁倒转机制的重要途径.国际上利用湖相和海相沉积物以及火山岩体对转换场形态学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湖相沉积物的剩余磁性受生物扰动和化学变化影响大,所得结果可靠性较低;深海沉积物则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采自华北地块南缘陕西铜川和韩城两条剖面上的晚石炭世至晚三叠世地层的650余块标本(35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经逐步热退磁处理和剩磁稳定性检验,在482块标本中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分量,对其形成时代作了地质学分析后,以特征剩磁分量为基础,计算了华北地块在晚古生代到三叠纪的地磁极位置和纬度值,简单讨论该期内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秦岭造山带内丹风群蛇绿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古地磁研究,通过对剩磁分量成因形成时代及变质变形作用对特征分量的影响的讨论,初步确定了丹风群古地磁极位置和古纬度值,并对丹风群的形成演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8.
四川巫山大庙龙骨坡是我国学者黄万波等新发现的重要人类化石点。化石点露头的磁性地层学研究是在总厚约18m的剖面上进行的,按照通用方法使用特制的塑料圆盒,以15—30cm的垂直间距采集了100个样品。全部古地磁工作由我所古地磁学实验室完成。样品剩余磁性用Minispin磁力仪在自控加补偿的HCM-3型零磁场空间中测量,所有样品均用TSD-1热标本退磁仪分别经:过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和600℃加热与冷却处理。大多数样品是在400至500℃温度段时去掉了次生剩磁组分,只保留了原生剩余磁性,所得极性以负向为主兼有多个正向。测量结果表明极性序列对应于地磁极性年代表中松山负向时的奥尔杜威正向极性亚时至留尼汪正向极性亚时,其中含人类化石层位相当于古地磁样品11.6m处,正对应于  相似文献   
59.
美国TSD-1型热退磁仪本身不能用于地磁场古强度的研究,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作者改进了该仪器.利用改进后的TSD-1仪可获得可靠的古强度,而且这一改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0.
美国TSD-1型热退磁仪本身不能用于地磁场古强度的研究,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作者改进了该仪器.利用改进后的TSD-1仪可获得可靠的古强度,而且这一改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