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就有关地磁 K 指数的数字化处理的几个问题作了分析计算研究。采用 MNOC 方法计算地磁场日变化,并用计算机处理得出的 K 指数与实测 K 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本文还就 K 指数量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地球外核处于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状态,可以支持多种磁流体波的激发和传播。在地核中存在强的环型磁场,沿磁力传播的MHD波受到地球旋转的影响,分成东行的惯性模和西行的磁模,这两种波模具有高度色散的特点。其中西行磁模波与地磁场长期变化和西漂有关。东行惯性模波具有数天到数百天的周期,其磁效应被导电地幔所屏蔽,传不到地表,但它与下地幔物质可能发生力学耦合,在地幔中产生周期变化的力学过程,这种影响可能达及地表并在地表的地球物理现象中表现出来,它可能是某些周期性或韵律性地球物理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3.
本文简要叙述了磁层-电离层系统大尺度电流体系的观测和研究的基本原理.对五种主要电流体系的形成机制、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日地能量耦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初始波法线角δs不同的中低纬非导管哨声进行了射线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当δs≤0°时,哨声波可到达较大的L值,在另一半球较高纬度处形成“聚焦区”,这组哨声色散值较大;当δ>0°时,随以的增加,哨声射线内移,δ>10°的哨声射线汇聚于另一半球较低纬度处,这组哨声色散值较小。据此提出解释中低纬哨声色散值连续变化的一种可能机制:电离层电子浓度水平梯度的连续变化引起初始波法线角以的连续变化,从而导致射线路径、群时延和色散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75.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1889-1990)电离层发电机理论中Sq电流体系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Sq电流体系的研究意义、获得Sq等效电流体系的正演和反演方法、给出了主要代表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方法,并对Sq发电机理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讨论,可以看出Sq等效电流体系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二维理论也在日渐完善,但三维发电机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和计算方法上都还有改进的余地,如何最大程度上合理地解释Sq的变化规律,并与磁层物理和大气动力学联合起来综合考虑是今后三维理论工作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
空间电动力学是以电磁场基本理论和等离子体物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日地空间(包括行星际空间、行星磁层、电离层)的等离子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一空间物质系统中发生的各种电磁现象以及能量、动量、质量传输、转换和消耗过程。其主要目的旨在认识和理解空间环境的物理过程,进而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为矿产资源的遥感遥测、无线电通讯、灾害和环境的监测预报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77.
The S~p_q equivalent current system of the quiet day geomagnetic variation in the polar region is very complicated. It is composed of several currents, such as the ionospheric dynamo current and the auroral electrojet caused by the field aligned current. S p q is unsymmetrical in both polar regions. In this paper, the S p q current systems are analyzed in the corrected geomagnetic coordinates (CGM) instead of the conventional geomagnetic coordinates (GM), and the symmetries of the S p q current in different systems are compared. Then the causes of S p q asymmetry in the GM coordinates are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each component in S p q a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78.
极区电离层电流与极光电集流指数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区电离层电流体系主要是由场向电流产生的. 在平静状态下, 极区电流由一对晨昏电流涡组成, 而当亚暴发生时, 强度为几百万安培的西向电集流造成极区地磁场的剧烈扰动. 极光电集流的强度通常用极光电集流指数AL, AU, AEAO来描述. 本文用国际磁层研究计划(IMS)执行期间, 由北半球71个高纬地磁台的资料所得到的极区电流函数, 定量分析极区电流特征与极光电集流指数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AL, AU指数与AE指数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所以可以用AE(乘以适当比例因子)近似代替ALAU, AE指数可以近似表征极区总电流以及晨昏电流涡强度, 定量分析表明, AE指数的1 nT对应极区总电流1000 A. AE指数与最大西向电流密度有很好的正比关系, AE指数的1 nT对应地磁子夜最大西向电流密度1 A/km. 在夜间扇区的不同地方时, 电流密度随纬度变化的趋势大体相似, 最大西向电流密度一般位于地磁子夜附近和地磁纬度65°~70°处, 而东向电流密度在80°附近达到极大值. 分析还表明, 就5 min平均值而言, AE指数的饱和值约为700 nT, AL的饱和值约为−500 nT. 所以, 在研究磁层-电离层过程时, 使用饱和值以上的极光电集流指数需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79.
地球主磁场的NOC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文耀 《中国科学D辑》2002,32(7):576-587
从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球谐模型系列出发, 建立一种新的地磁场模型──自然正交分量模型, 简称NOC模型. 首先, 由IGRF1900-2000的高斯系数求出地磁场的本征模; 然后, 以此作为基函数系, 将每一年代的磁场展开, 求出各本征模的强度系数, 即可得到表示地球主磁场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的NOC模型. 对NOC模型的收敛特征和基函数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检验, 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IGRF球谐模型相比, NOC模型具有级数短、收敛快的特点;在所研究的100年内, 低阶NOC基函数比较稳定, 而高阶基函数有较大的变化. 讨论了NOC模型基函数的物理内涵, 并揭示了地磁场的空间结构及其长期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0.
临震前的突跳性前兆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其成因尚在探索过程中。一般认为,临震前震源地方出现予滑是引起突跳性前兆的原因之一。但据有关的研究,予位移量很小,它很难直接引起如此剧烈的前兆变化。因此在予位移和突跳性前兆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高放大过程。这种高放大过程应当具有爆发的特征。我们认为过热液体的暴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