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正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体现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土地出让收入及其收益分配的关注与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中央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也调整和出台了新的管理政策,规范了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不断优化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招拍挂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居高不下,形成了事实上的"土地财政"依赖。据统计,2005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的39%,现实:成本升收益降,"土地财政"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42.
43.
针对当前气象因素(辐照强度、风速、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卤水因素(卤水温度和浓度)综合作用于卤水蒸发速度定量研究的数据缺乏等问题,采用室外蒸发装置及信号采集系统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开展了察尔汗盐湖卤水自然蒸发实验。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卤水蒸发速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卤水蒸发速度随辐照强度、风速、环境温度和卤水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而随相对湿度和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进一步得出各因素影响卤水蒸发速度的顺序为:辐照强度>风速>环境温度>卤水温度>相对湿度>浓度。  相似文献   
44.
基于土地出让视角,构建产业发展驱动力评价体系综合测度2009~2013年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借助ESDA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全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格局与宏观经济发展格局基本一致,呈现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的态势;② 依赖用地规模扩张的产业驱动结构仍有待突破,东部应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分工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③ 国家政策扶持是装备制造业驱动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城市化发展、企业集聚水平和基础设施优势对其发展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青海察尔汗盐湖不同K~+含量模拟卤水的理论蒸发过程,以25℃Na~+,K~+,Mg2+//Cl~--H_2O相图为依据,通过物料衡算,计算出各个析盐阶段和蒸发过程的析盐量、蒸发水量、成卤率。通过非线性拟合,获得单位含钾矿物和蒸发水量的关系式,为优化盐田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便于精控盐田。  相似文献   
46.
中国城市地价水平及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地价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地价水平和地价变化趋势受到社会、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论文从城市土地供需和宏观政策角度选取房地产投资额、市辖区建设用地面积、耕地占用税等10 项影响因素,采用2008-2010 年全国105 个土地市场较发育城市分季度地价数据,建立地价水平值与地价增长率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行政层次下,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土地价格和地价增长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显示,地价水平值与地价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且主导因素差异显著:在市级地价影响因素中,房地产投资增长是地价上升的直接动力,而地价增长率则主要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房地产投资额的影响较;省级耕地保护政策对平抑地价、控制地价涨速作用显著,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占用税是省级层次影响最显著的两项政策指标。  相似文献   
47.
辽宁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目录完整性震级MC是地震学中最为基础的研究工作之一,对完整性震级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及其他统计相关研究的基础,同时MC也表征了台网监测能力的强弱。以1970年以来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目录为研究对象,利用"震级—序号"、"最大曲率"、"90%拟合度"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975年之后,随着辽宁测震台网的加密,MC逐步降低;在1989—2007年,辽宁地区一直处于MC1.5的较低的时段;2008年的台网改造对MC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达到了ML2.0,但在2012年已恢复。表明1989年之后,辽宁地区的测震资料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48.
基于1970年以来辽宁地区7次5级以上地震,分别从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时序扫描的角度,对历次地震前的地震学指标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提炼,结果显示:空区、条带、b值、A(b)值、D值、缺震及XY值对辽宁地区5级地震的映震效果较好。因此结合以往关于辽宁地区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和震群特征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初步将其构建为辽宁地区5级地震的地震学指标体系。其中强度预测指标主要有中等地震集中增强、震群序列、条带和空区,未来主震最大震级估算方法为上述四种情况中的最大地震震级加1.5~2.0;地点预测指标与强度指标相同,判定方法是未来5级地震通常位于条带上和空区边缘及其附近地区,若有中等地震集中增强活动,则未来5级地震靠近最近一次中等地震的位置,若出现震群序列,则未来主震发生地点为震群周围200km(前震序列时,主震就发生在序列原地附近);时间预测指标除了强度和地点指标中的4项外,还包括b值、A(b)值、D值、缺震和XY值,总体看来后三者异常通常出现在震前的一年左右,空区和条带的解体时间以及b值异常通常出现在震前的半年左右,前震序列开始时间距离主震发生通常在1~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49.
对首都圈地区跨18条活动断裂的35条剖面进行了土壤气浓度和通量测量, 结果显示: 各测量剖面土壤气Rn, Hg和CO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2—45.0 kBq/m3, 3.9—24.9 ng/m3和0.154%—2.175%; 其通量平均值分别为3.8—152.1 mBq/(m2·s), 0.1-42.6 ng/(m2·h)和8.5—89.4 g/(m2·d). 研究区土壤气Rn, Hg和CO2的浓度和通量均呈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 与首都圈地区由西至东应力水平增高、 地壳厚度逐渐减薄、 沉积层厚度增大、 地震活动逐渐增强等趋势相对应, 这表明首都圈地区土壤气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控于上地壳物质结构、 深部气体补给和地震活动, 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及土壤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发生M_S 5.7地震。为了分析松原地震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收集了以震中为中心的38°—50°N、116°—134°E范围内,2013年1月1日—2018年6月18日静止气象卫星FY-2G观测的地表亮温资料,应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计算了每一个像元的小波相对能谱,得到了分析区域内相对能谱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显示,地震前1周吉林—丰满断裂周围出现相对能谱值超出背景值的异常现象;且随着地震的临近,异常区域沿着松花江第二断裂带向NW方向扩展,异常幅度随之增大。地震发生后异常幅度及面积继续增大,直至震后1个月异常逐渐消失。含油气盆地地下大量天然气对震前应力的变化较敏感,当应力积蓄到一定程度,盆地周缘的活动构造带及一些微裂隙都是天然气上涌的通道,而溢出地表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辐射增温效果明显。在震前,盆地出现大片区域的辐射增温异常可能与天然气外泄有关,或许可以解释松原M_S 5.7地震震中位于异常区外边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