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分布有大量的石炭纪侵入体,主要出露于五彩城、滴水泉一带及野马站地区。通过对卡拉麦里断裂以南侵入体岩石类型、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划分出早石炭世后碰撞I型花岗岩类及晚石炭世陆内双峰式侵入岩(碱长花岗岩+角闪辉长岩)。结合断裂以北黄羊山、老鸦泉岩体新近发表的数据及区域内火山岩的研究成果,对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岩浆演化过程给出了新认识,即卡拉麦里地区从后碰撞到陆内伸展的构造转换时间为早石炭世末期—晚石炭世早期,后碰撞阶段岩浆岩以钙碱性I型花岗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特点,陆内伸展阶段以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辉长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及A型花岗岩为特点,卡拉麦里地区具有正εNd值的花岗岩类来源于亏损地幔形成的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42.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绝大多数呈透镜状、布丁体等弱应变域断续产出,强应变带围岩往往发育糜棱面理和构造片理。部分麻粒岩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形成剪切透镜体,并且明显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显示成带分布、局部集中的特点。根据矿物组合可将产出的麻粒岩分为4种麻粒岩,其主要组成矿物如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以及石榴石等均不同程度地发生扭折、压扁、拉长扭曲、亚颗粒化及边缘强烈动态重结晶等强烈塑性显微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分析表明,麻粒岩的产出与重熔花岗岩的侵位及藏南伸展拆离断层活动有关,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强烈伸展快速抬升造山的绝热降压大陆动力学过程中,下地壳基性麻粒岩以较快的速率上升到地表,而下地壳层流作用、造山带伸展-隆升-造山导致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3.
赣东北地区晚元古代钾玄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m-Nd同位素测龄研究表明,赣东北广丰地区桃源组火山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100±168)Ma,形成时代应归属晚元古代,与扬子、华夏两板块在晋宁期对接造山作用的时间一致。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表明,该组火山岩富碱、K2O,Al2O3,LREE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属碱性系列中的钾玄岩系列;低εt(Nd)(-4.5±1.9),It(Sr)为0.7048~0.7131,变化范围很大,具壳幔混合成因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笔者研究认为,桃源组钾玄岩系列火山岩是晋宁期岛弧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4.
由于早古生代微古化石群的发现(薛重生等,1995),赣东北广丰-上饶地区的登山岩群被划归下古生界,本文介绍了登山岩群中海相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对其中的拔竹岩组,叶家岩组的火山岩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指出该两岩组火山岩均属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并具向大洋拉斑玄岩过渡的性质,是弧后小洋盆扩张期的产物,两岩组火山岩在火山活动方式,岩浆演化方式和岩浆进化程度上存在与洋壳由早到晚减薄的相应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45.
关于赣东北上墅组火山岩的再认识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年  廖群安 《地质论评》1999,45(7):717-723
本论文对与我国南方板溪群相当的赣东北上墅组火 山岩进行了地 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定年研究。提出该火山岩应划分为形成时代不同、岩石特征各异 的两大类型:其一为红色陆相中、新元古代钙碱性中—高钾火山岩和碱性钾玄岩;其二为绿 色海相早、中古生代拉斑玄武质低—中钾火山岩。笔者认为,赣东北地区原定的板溪群(古 陆)应当解体,其中的红色陆相火山岩系为所谓的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可与我国东南的板溪 群相当;绿色的海相火山岩系则不属于板溪群,应从江南古陆中分解出来。  相似文献   
46.
廖群安  王京名 《岩石学报》1999,15(1):116-123
江西广丰-上饶地区沿江绍断裂带和信江断裂带展布有一系列NE-NEE走向的白垩系断陷盆地,在断陷盆地沉积的同时发育了大面积分布的白垩系玄武岩,这套玄武岩被划分为与盆地演化阶段有关的两个喷发亚旋回,即早期的茅店亚旋回和中晚期的塘边亚旋回,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前者喷发于陆相陆上环境,相对低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接近原始幔源岩浆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深度较浅(56km),经历了以橄榄石为主的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后者喷发于陆相水下环境,富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壳幔混源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较深(83km),在莫霍面附近混染了壳源物质。这两类玄武岩在成因上的上述差异,主要受控于盆地下应力状态及裂谷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西武夷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与造山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廖群安 《地质通报》2000,19(4):344-349
将西武夷地区的加里东花岗岩划分为早奥陶世麻姑山超单元、中晚奥陶世付坊超单元、中晚志留世棠阴超单元和晚志留世鹅婆超单元 ,它们构成武夷山超单元组合 (序列 )。分别与剪切深熔作用有关的花岗质片麻岩、俯冲熔融作用的浅色花岗岩、伸展热隆作用的混合花岗岩和走滑作用的正长花岗岩 ,产生于加里东造山旋回的碰撞前期—主碰撞期—主碰撞后—同碰撞的后期。由此反演出区内的加里东造山作用过程是早期挤压—主期挤压—有限伸展—区域走滑的 4阶段模式。  相似文献   
48.
磁海辉绿岩型铁矿位于塔里木北缘北山裂谷带,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绿岩,岩石具有较高的Mg#(55.7~70.1)、中铝Al2O3(13.75~14.65)特征,Na2O/K2O(1.79~14.04)变化较大,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K2O/Na2O=0.07~0.56,FeO/MgO=0.77~1.46)。稀土元素方面,磁海辉绿岩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和δEu异常特征[w(∑REE)=88.01×10-6~213.07×10-6,δEu=0.63~1.44],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缓右倾型[(La/Yb)N=1.32~3.87,(La/Sm)N=1.05~2.17,(Gd/Yb)N=1.12~1.58],微量元素上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同时伴有较为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指示该辉绿岩形成于约291.9Ma,构造环境分析表明磁海辉绿岩为板内拉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49.
在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的五彩湾一带出露一套具磨拉石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 下部为具磨拉石特征的砾岩、砂岩, 上部为一套中基性的火山熔岩夹中酸性的火山凝灰岩.1:20万卡拉麦里山幅将其归入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通过1:5万地质调查研究发现, 该火山沉积建造底部以一套粗砾岩高角度不整合于下-中泥盆统卡拉麦里组之上, 含晚泥盆世植物化石Prelepidodendron sp.(先鳞木), 中上部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6.8±3.3 Ma, 且被年龄为341.1±4.0 Ma~340.9±5.1 Ma后碰撞花岗岩侵入, 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时代上对应于北准噶尔地层分区的上泥盆统克安库都克组.该套地层中上部的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夹少量的流纹质凝灰岩, 岩石化学特征上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 (La/Yb)N=2.97~6.66, Nb、Ta亏损, 部分样品Zr、Ti弱显亏损, Nb/U、Ce/Pb比值分别为7.43~20.88、3.17~12.45.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兼具板内火山岩和弧火山岩的某些特点, 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 是卡拉麦里洋盆于晚泥盆世之前闭合后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一研究成果对广为关注的卡拉麦里洋盆的闭合时间进行了很好的限定.   相似文献   
50.
采用LA-ICP-MS法获得新疆四顶黑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岩中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51.5±1.9)Ma,与采用39Ar/40Ar法和Sm-Nd等时线法获得的年龄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也与同一构造带上的早二叠世黄山东及图拉尔根等含矿杂岩体的形成时间明显不同。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四顶黑山杂岩体以辉长岩为主,含强分异的斜长岩和闪长岩,以高SiO2、Al2O3、CaO,低TiO2、m/f、ΣREE及不相容元素,具明显的Nb、Ta负异常为特征,并以此区别于相邻的图拉尔根杂岩体。结合该区花岗质岩石的定年结果,认为该杂岩体形成于早泥盆世的岛弧花岗岩和晚泥盆世的碰撞花岗岩之后,与(357.7±3.5)Ma的A型花岗岩共生,应是碰撞后伸展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