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之后,四川省发生的又一次7.0级以上的强震。为了给现场救援和震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作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基于震前和震后高精度遥感影像,完成了震区地质灾害解译和复核工作,共解译地质灾害1883处,主要以中小型浅层滑坡和崩塌为主。基于解译结果,对同震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距断层距离、地面峰值加速度PGA、高程、坡度和坡向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地质灾害主要沿北西-南东向呈带状分布,且沿公路、沟谷较为发育,在野外推测发震断层2km范围内高度集中,呈现明显的断层效应,但与塔藏断层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相对较弱。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利用地震、地形和地质3大因素(8个因子)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快速评价和分区,经统计校验证明该模型的准确率达0.851,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2.
冕宁县安宁河流域为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区,安宁河断裂穿越于此,构造复杂,冷渍沟在上游左岸发育。在强降雨条件下,该沟就会暴发泥石流,堵塞安宁河流域和掩埋杀叶马村房屋和道路。冷渍沟泥石流具有流域面积小,主沟长度短,沟床纵比降大等特征,为了研究安宁河流域内泥石流的危险性,以冷渍沟为例,分析不同降雨周期下的泥石流暴发强度,模拟泥石流的运动过程并进行危险性评价。模拟的最大流速、最大堆积深度和降雨强度三者结合建立冷渍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冷渍沟泥石流危险范围内高危险区域占27%,主要集中在松散固体物质较多的沟道,中危险性区域和低危险区域各占56%和17%,该结论为危险范围内的居民和重点设施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工程治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泥石流治理措施谷坊坝、格栅坝的作用和效果研究较多,而对滑坡型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效果研究较少。2010.8.14强降雨过程导致汶川震区映秀镇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暴发,通过分析其运动过程和现状沟道特征,结合滑坡堵点和沟道深切的特点,治理工程采用防堵防切综合工程结构形式:上游谷防群+中游抗滑桩、挡土板和肋板护脚护底+下游3座格栅坝+渡槽明洞跨越G213,并分析各分项工程作用:减弱龙头动能+控制LS01堵点、保护鞋尖+拦粗放细、顺畅排导。最后利用2010.8.14与2013.7.10的历史降雨量和固体参与量对比、工程治理前后动储量对比和各分项工程治理前后的沟道特点对比,验证了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效果良好。为今后震区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余斌  杨凌崴  刘清华  常鸣 《地球科学》2020,45(4):1447-1456
泥石流形成区沟床宽度和颗粒粒径对沟床起动型泥石流的发生影响很大,在强烈地震影响区内显得尤为突出,但目前的泥石流预报中还没考虑到这两个因素,无法准确预测强震区泥石流的发生.在泥石流10 min和1 h精细化预报模型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群发泥石流事件,结合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区泥石流的演化特点,引入了泥石流形成区沟道宽度和颗粒粒径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精细化泥石流10 min和1 h预报模型,并在贵州望谟打易和四川德昌群发泥石流、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区的文家沟多次泥石流事件中获得了很好的验证结果,得出泥石流形成区的颗粒粒径代表泥石流的地质因子,泥石流形成区沟床宽度代表泥石流的地形因子之一,这2个因子在泥石流发生中的作用都非常重要;改进的精细化10 min和1 h预报模型以及临界值,可以用于强烈地震区和一般的泥石流预报.   相似文献   
25.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紧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势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因此泥石流分布广泛。本文经过遥感与野外实际调查,以研究区的34条泥石流沟为样本进行分析,利用GIS与RS软件对研究区内的泥石流流域高差、物源量等基本参数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确定相关因子后,利用Mat lab软件进行泥石流最大冲出长度、最大冲出宽度与其相关因子的回归分析,发现泥石流最大冲出长度、最大冲出宽度与流域高差、物源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指数相关的关系,从而建立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吸纳前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较少的因子就能够判别研究区泥石流的危险性范围,缩短了判断泥石流危险性范围的时间,更加有利于快速防灾避险。  相似文献   
26.
调查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社会经济条件与输电走廊的建设和运行紧密相关.为综合评价输电走廊的合理性以及送电线路施工服务的便利性,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调查走廊带工程地质环境.结合野外调查,通过室内遥感解译,判别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建立滑坡泥石流预警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揭示肇庆市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利用2013—2014年PM2.5监测数据,分析该区域两年间的空气质量整体变化情况以及PM2.5污染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统计两年间所有颗粒物重污染过程,并根据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展开分析,运用空气质量数值模型(WRF-Chem)对冬季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肇庆2013—2014年共发生27次PM2.5重污染过程且主要出现在秋冬季,结合气象场的分布特征,总结出四种诱发重污染过程发生的天气形势,分别是高压出海型(48%)、热带低压型(22%)、锋面影响型(19%)及冷高压控制型(11%)。在四种天气形势的影响下,肇庆整体风向以东南风和南风为主,大气处于静稳状态,导致污染物的积累并诱发重污染过程。WRF-Chem模拟结果进一步发现,不利气象条件及本地排放源是造成肇庆冬季重污染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四维通量模型对肇庆边界污染物输送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肇庆PM2.5以输出为主,其中硝酸盐与氨盐的输出通量较大。此外,模型还揭示了肇庆境内的主要污染物输送通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外地输入的污染物也通过此通道影响肇庆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8.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地质学家们在矿物领域研究中发现近70种新矿物,为我国和世界矿物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957~1965年发现的矿物有:香花石、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镁星叶石、锌赤铁矾、锌叶绿矾、水钙榴石、锂铍石、章氏硼镁石、水碳硼石、索伦石、多水氯硼钙石、钡闪叶石和斜方闪叶石。 1973~1982年发现的新矿物有:纤钡锂石、氟碳铈钡矿、水星叶石、南岭石、芙蓉铀矿、湘江铀矿、钭方钛  相似文献   
29.
夏添  常鸣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35(2):185-188,119,120
以四川省北川县县城及周边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进行了滑坡的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完成北川滑坡分布图。然后选择了坡度,坡向,高程,曲率,水系影响,断层影响共六个因子,采用了一种改进的逻辑回归模型(AutoLogistic)模型,在ArcGIS平台上进行了滑坡敏感性的评价。完成了滑坡敏感性分级图的制图并对评价的结果和现实滑坡的发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敏感性分级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0.
为查明理县滑坡地质灾害总体风险水平,根据滑坡高易发的特征,选取坡度、坡向、构造、岩性、水系、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8个因子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选取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和土地资源作为易损性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模型,使用GIS技术开展理县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符合理县滑坡地质灾害现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理县有效防治滑坡地质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