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61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时代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库姆塔格沙漠腹地广泛出露含古风成砂的第四纪地层剖面。根据含古风成砂地层剖面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年代的室内分析结果,并与已有的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库姆塔格沙漠形成至少始于早更新世初,到中更新世晚期285.9±42.9 ka BP沙漠已大面积扩展形成,奠定了现代沙漠环境格局。沙漠最初从西南部开始形成,之后向北和东北扩展。依据梭梭沟地层剖面,沙漠在第四纪演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19个沙漠正、逆过程旋回,平均周期约为110 ka。新构造运动对沙漠的形成演化和地貌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构造了山间断陷盆地并使其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形成沙漠,受四周断裂控制沙漠整体形态呈"扫帚状"。分布在沙漠北部的独特砾石体地貌形成于晚更新世末(285.9±42.9)ka BP之后。  相似文献   
142.
GM4型磁通门磁力仪是"十五"项目中地磁学科主要仪器。龙岩台GM4型磁通门磁力仪主要受到来自铁磁性物质和电磁类型的干扰。由已知干扰类型,对记录曲线典型畸变形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可以更好分辨干扰,进行恰当、合理、准确地预处理,保证数据的连续、可靠、精确。  相似文献   
143.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赣中盛源盆地及邻区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中黑云母的类型、化学成分及结晶时的温度和氧逸度条件等进行了研究。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结晶时温度的大致范围为1060℃~1100℃,氧逸度大致范围为10^-7bar-10^9bar。本文研究表明,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研究是揭示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为研究岩体成因类型以及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依据,并对成岩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南岭中段骑田岭花岗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判明了该岩基的侵位深度(5.5 km)、围岩温度(196℃)及岩浆初始温度(950 ℃ ),建立起骑田岭花岗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 骑田岭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 col) 为4.1 Ma;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 L)为2.6 Ma; 由于骑田岭花岗岩基放射性元素含量 (U-15.3×10-6,Th-51.35×10-6,K2O-5.02%)是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U-5×10-6,Th-20×10-6,K2O-2.66%)的2~3 倍,骑田岭花岗岩浆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 A) 为35.4 Ma,远长于世界平均花岗岩计算的Δt A(2.93 Ma) 。因此, 骑田岭花岗岩基的岩浆侵位- 结晶固化时差 (Δt ECTD)为42.1 Ma, 结合锆石U-Pb 年龄值(161 Ma), 通过反演计算得出骑田岭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 E )为203.1 Ma,从而为骑田岭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  相似文献   
145.
柒雁凌 《广西地质》2009,(12):54-54
借助科技手段,采用先进的远程监控技术,投资近200万元的桂平市矿业综合管理系统,运行两个月以来,不断得到多方面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6.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是重要的含锰地层,前人对其沉积环境的认识却存在着深水浊流沉积和浅水潮坪沉积的争议。本文通过对建水-开远地区典型剖面的研究,认为法郎组为浊积扇沉积。法郎组底部为碳酸盐滑塌沉积、碎眉流沉积与泥岩粉砂岩互层,中上部逐渐由外扇渐变为中扇辫状水道和辫状水道间沉积,顶部为内扇补给水道和溢岸沉积。相对海水深度总体表现为在拉丁早期逐渐加深,到拉丁中晚期有逐渐变浅。锰矿层主要发育在底部的碎屑流沉积中,其彤成可能与拉丁早期相对水深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7.
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后产量下降,准确预测见水时间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开发及配产方式、提高边水气藏采收率.考虑水侵速度、储层倾角及气相非达西效应等因素,建立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模型;计算P边水气藏W井的见水时间,与未考虑水侵速度等因素的见水时间对比,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侵过程中,水质点向井底移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8.
华南造山带下寒武统和中奥陶统发现放射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南造山带江西萍乡下寒武统牛角河组泥质板岩和湖南永州中奥陶统烟溪组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放射虫。放射虫的发现表明萍乡—永州一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存在相当规模的处于低纬度的海盆。  相似文献   
149.
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一寒武系界线位置尚存争议,跨越这一界线的岩家河组地层的分段工作也缺乏统一的意见。对岩家河剖面开展岩相学和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揭示其碳同位素演化可与扬子板块内滇东北老林剖面和肖滩剖面对比,即自下而上在该界线附近存在一个大的δ13C负漂移、一个稍小的δ13C负漂移和一个大的δ13C正漂移。结合该剖...  相似文献   
150.
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类芽孢杆菌对铜陵新桥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Cu化学形态的影响,初步探讨了Cu形态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投入量的类芽孢杆菌接种到土壤培养一周后,土壤溶液pH值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Cu含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u的含量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u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溶液的pH值控制;有机结合态升高主要与类芽孢杆菌菌数及其代谢产生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有关。类芽孢杆菌可以改变矿区土壤中Cu的化学形态,影响Cu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