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本文采用LA-MC-ICP-MS方法获得班韦乌卢地块卡萨马北部正长花岗岩中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 011±20 Ma(N=17,MSWD=3.9),表明班韦乌卢地块基底中正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且可能与古元古代乌本迪构造带的活动有关。岩石中锆石Lu-Hf同位素的T_(DM2)年龄变化范围为3 018~2 184 Ma,明显大于锆石的形成年龄;具有不均一的ε_(Hf)(t)值(-7.1~6.6)显示形成正长花岗岩的原始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可能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与幔源混染物质。  相似文献   
82.
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显著影响真核生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但以往有关早期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的对象,主要依赖相对深水的细粒碎屑岩沉积(如黑色页岩),而对真核生物集中分布的浅水环境中的碳酸盐岩关注不够且手段缺乏。这显著制约了对真核生物起源与早期演化机理的认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碳酸盐岩的I/(Ca+Mg)值可作为反映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指标,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海相碳酸盐岩的古氧相研究中。该指标的提出主要基于对现代海洋碘组分的观测以及室内方解石合成实验结果: 观测结果表明,海水中的碘主要以氧化态(IO3-)和还原态(I-)2种形式存在,随着氧含量的下降(如在氧极小带),氧化态的碘被逐步转换为还原态的碘,且海水中的IO3-浓度与海水氧含量大体呈正相关。实验研究证明,IO3-可按一定的分配系数进入到碳酸盐矿物晶格中,但I-则不能。由于IO3-/I-的还原势能与O2/H2O的还原势能接近,因此I/(Ca+Mg)值是最早响应海洋氧含量下降的指标之一,可用于表征深时(如前寒武纪)次氧化环境中表层海水的氧含量波动。此外,学者们也尝试建立I/(Ca+Mg)值与氧含量之间的半定量关系,如I/(Ca+Mg)值大于0和2.5μmol/mol这两个临界值所对应的海水氧含量。结合大量现代缺氧水体和氧极小带中碘组分与溶解氧浓度相关关系的研究,作者提出I/(Ca+Mg)=1.5μmol/mol为重要的临界值之一,可用于限定初级生产力在表层海水中所能产生的最大氧浓度值(~10 μM),并能进一步区分海水和大气的氧化。此外,对I/(Ca+Mg)值的应用进展及潜在问题进行评述,并对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3.
为揭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火山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赋矿围岩火山岩展开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揭示:(1)赋矿围岩粗面安山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73.4±4.6)Ma;(2)粗面安山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以及弱的负铕异常的特征;对比洋壳成分,成矿元素呈现强烈亏损V、Cr、Ni、Co、Mo、Cu,富集W、Bi、Pb和相对富集Au、As、Sb、Te以及相似的Zn、Ag、B含量为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矿区内火山岩是成矿早期的产物,岩浆起源于流体交代过的大洋性质的岩石圈地幔,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少量斜长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华北板块、蒙古块体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碰撞后的初期地壳伸展环境,且该阶段火山作用不具有直接提供成矿流体的属性,提供成矿流体的岩浆作用可能是早白垩世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岩浆(138 Ma)。  相似文献   
84.
我国目前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阶段常用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已难以满足溶蚀孔洞缝广泛存在及构造裂缝发育的古岩溶储层评价的实际需要。选择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古岩溶储层, 在系统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表征残余岩溶和开展构造裂缝预测, 引入残余岩溶强度(R)和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η)2个参数, 作为古岩溶储层评价的重要定量指标;并与多项储层地质参数综合, 进一步完善了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 并用于对该地区良里塔格组叠加型古岩溶储层的评价预测。将本区良里塔格组古岩溶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4类, 并应用多因素综合分析叠合成图法在平面上进行储层评价预测, 认为Ⅰ、Ⅱ类储层主要分布于S2井TZ45井TZ12井一带和 Z11井TZ10井TZ11井一带。  相似文献   
85.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是加强"一带一路"矿业产能合作的重要国家.在研究莫桑比克矿产资源分布特征、重要矿山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局稳定性、营商环境等方面对中资企业赴莫开展矿业投资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结合优势矿种分布、重要矿山开发现状、投资环境等因素,莫桑比克的优势资源油气主要分布于森托奥-鲁伍玛-赞比西-马普托成矿带的鲁...  相似文献   
86.
在矿床地质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真空惰性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闹枝铜金矿床硫化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实验数据表明:3He/4He比值为0.033~0.104Ra,平均为0.061 Ra;20Ne/22Ne和21Ne/22Ne值分别为9.817~9.960和0.029 0~0.029 5,具有以大气组成为主的特征;40Ar/36Ar为324~349,平均为341,略高于饱和大气水(40Ar/36Ar=295.5)。流体包裹体3He/4He显示成矿流体来自壳源,不含幔源He;流体中除壳源放射性成因40Ar*外,有大气Ar的参与,放射性成因40Ar*的含量为8.8%~15.5%,平均为13.4%,大气40Ar的贡献为84.5%~91.2%,平均86.6%。结合稳定同位素特征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厘定该矿床为相对独立的浅成中硫化型铜金矿床,成矿流体来自于年轻的大陆地壳流体,含矿流体上升过程中受到循环大气降水强烈混染作用,伴随温压条件的降低,成矿流体卸载有用元素,最终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87.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 (AR6) 第一工作组 (WGI) 报告第七章的内容,详细介绍了AR6最新定义的有效辐射强迫 (ERF)及其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自工业革命以来 (1750—2019年) 各气候辐射强迫因子ERF的最佳估值。根据AR6的最新评估,工业革命以来总人为ERF的估值为2.72 (1.96~3.48) W·m-2,相较于AR5 估计结果 (1750—2011年) 增长了0.43 W·m-2。2011年后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及其辐射效率的修正是造成总人为ERF增加的主要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浓度变化造成的ERF为3.84 (3.46~4.22) W·m-2,二氧化碳仍然是其中的最大贡献因素 (56%±16%)。而气溶胶的总ERF (气溶胶-辐射相互作用 (ERFari) 与气溶胶-云相互作用 (ERFaci) 的总和) 为-1.1(-1.7~-0.4) W·m-2,其中ERFari贡献20%~25%,ERFaci贡献接近75%~80%。AR6中气溶胶的总ERF的估算相较于AR5在数值上有所增加,而不确定性有所减少。但由于没有考虑部分重要的调整过程,ERFaci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8.
该文对陕西乾陵地震台地电场日变化特征和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电场静日变化具有较为典型的单峰双谷形态,在发生地电暴时,高频成分明显增加,日变幅比静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存在的干扰主要是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工业游散电流影响等;也有大风、降雨和雷电自然因素干扰;高压直流输电影响幅度的大小与入地电流的大小、距离及地下介质等因素有关;其他方面的干扰,是局部、短时间内电磁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地电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89.
90.
介绍刘丽芳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是乳管内残奶郁积,阻滞乳络,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阻而凝聚成块,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而发为脓肿;瘀阻日久则新血不生,导致血虚。其以补虚养血法为基础开展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