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西宁市7个社区居民购物行为问卷调查数据,探讨西宁市不同区位社区居民不同类型商品购物行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位社区居民购物频率、出行时段和出行距离存在差异,受营业时间和气温的影响居民购物活动以白天为主,夜间较少;市中心和郊区社区较多居民步行购买低等级商品,市中心外围较多居民购买低等级商品以公共汽车为主;西宁市市中心和郊区居民购物出行符合不同等级的商品购物空间的等级圈层结构,可分为3个圈层,而市中心外围居民的不同等级商品购物圈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1830年耕地格局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坤  陶娟平  刘峰贵  张镱锂  陈琼 《地理研究》2015,34(12):2355-2367
通过收集、整理《铁虎清册》中记录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1830年的耕地税收数据,将其换算为现代耕地面积,在此基础上运用网格化模型重建出该区1 km×1 km空间分辨率的耕地格局。结果显示:① 从耕地数量分析,1830年研究区耕地面积约895 km2,其中政府占有耕地39%,贵族占有耕地31%,寺庙占有耕地29%。② 从耕地分布格局分析,研究区内耕地分布较少,只有27.4%的网格具有耕地分布,且呈分散分布状态,耕地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宽阔的河谷地区。③ 从垦殖程度分析,全区垦殖程度较低,其平均垦殖率仅有0.6%,其中垦殖率最高的地区是拉萨,平均垦殖率为6.3%;日喀则、江孜、乃东、琼结等地垦殖率均达到3%左右;工布地区和西部县区垦殖率均在1%以下,耕地垦殖率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3.
中全新世甘青地区古文化变迁的环境驱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孢粉、古土壤和考古资料,结合甘肃、青海地区的地形特征,发现4 ka BP前气候温暖湿润,马家窑文化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森林草原河谷地区,东界在六盘山,向北则向河西走廊延伸,且主要从事种植业.4 ka BP后,由于气候环境的恶化,自然带向东迁移,生存环境演替为温带草原,齐家文化替代了马家窑文化.为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甘肃、青海地区人类文化遗址也向东南低海拔地区转移,且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4.
The Holocene Megathermal is divided into early,middle and late periods,each having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Neolithic cultur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climate changing trends.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formation recorded in the Qinghai Lake,the western edge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Zoig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olithic sites of the Gansu-Qinghai region.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ly and middle periods towards warm and humi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  相似文献   
35.
中全新世气候突变对青海东北部史前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青海东北部自然环境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且本区史前文化发达、序列完整、遗迹丰富。因此本区是我国研究气候变化对史前文化影响的典型区域。利用气候和考古研究结果,采用GIS和数学分析方法,发现:4 kaBP本区气候向干冷化突变,齐家文化在3.9 kaBP突然衰弱,在干冷形势基本稳定的3.6 kaBP,出现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遗址数猛增;齐家文化是农耕文化,辛店文化继承了齐家文化的生产活动,其地域范围缩小,向低海拔和向东部的低山丘陵、河谷、沟谷地带退缩;而卡约文化在适应气候突变后,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方式--畜牧业,并向西和更高海拔的中山地、高山地等扩展,地域范围达到史前文化最大。因此气候突变,史前居民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气候突变是本区史前文化由单一向多元分异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本区大型聚落难以维系,文明进程受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基于县域尺度的青藏高原牧区积雪雪灾风险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now disaster is one of the top ten natural disasters worldwide, and the most severe natural disaster to affect the pastoral area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the hazard harmfulness data collected from historical records and data collected from entities affected by this hazard in 2010,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18 indexes of snow disaster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as conducted, encompassing the hazard harmfulness, the amount of physical exposure the hazard-bearing entities face, the sensitivity to the hazard, and the capacity to respond to the disaster.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1) areas at high-risk of snow disaster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located in certain areas of the counties of Yecheng and Pishan in the Xinjiang region;(2) areas at medium-risk of snow disaster are found between the Gangdise Mountains and the Himalayas in the central-we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Qinghai Plateau;(3) the risk of snow disaster is generally low throughout the large area to the south of 30°N and the region on the border of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Overall, the risk of snow disaster in high-altitude areas of the central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edge of the plat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