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8篇
  免费   1399篇
  国内免费   2082篇
测绘学   830篇
大气科学   1345篇
地球物理   1360篇
地质学   3598篇
海洋学   1096篇
天文学   196篇
综合类   659篇
自然地理   94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奎屯河流域冰雹天气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9~2003年奎屯河流域中小尺度强对流冰雹天气资料,统计分析了其发生规律,给出了雹暴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和基本类型,探讨了地形和下垫面的作用,并提出了综合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2004年11月24日乌鲁木齐市两座电网瑶线铁塔倒塌事故的气象原因,通过实地调查,并对高低空环流形势场、加密气象站信息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不同地理位置风速差异很大,红雁池和头屯河区瞬间极大风速分别比市区大12.8m/s和18.4m/s。纠正了过去认为东南大风的强中心只出现在红雁池附近的说法,为今后制作大风分区预报提供了参考,也可为城区高层建筑及相关设计规范的修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3.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00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4.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北半球环流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刘新  李伟平  吴国雄 《气象学报》2002,60(3):266-277
利用 195 8~ 1997年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加热率和环流资料 ,采用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诊断和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的非绝热加热与北半球环流系统的年际变化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 :夏季青藏高原的加热强 (弱 )的年份 ,高原及邻近地区的上升运动、下层辐合及上层辐散均增强 (减弱 ) ,使高原加热对周边地区低层暖湿空气的抽吸效应和对高层大气向周边地区的排放作用加强 (减弱 )。从而影响着高原和周边地区的环流以及亚洲季风区大尺度环流系统。而且高原的加热强迫能够激发产生一支沿亚欧大陆东部海岸向东北方向传播的Rossby波列 ,其频散效应可影响到更远的东太平洋以至北美地区的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鄂西火烧坪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岩溶化作用十分强烈的岩溶山区,当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匹配较好时,同样存在着一些极其有利于农业、林业发展的特殊生态环境。在这些地区,结合当地植物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农作物类型的调整,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当地摆脱贫穷的面貌。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特别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做到适度开发,稳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106.
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逐步实施,淹没区移民及新城镇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以滑坡为主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稳定系数、安全系数入手,对铁道、公路等部门常用的设计计算原理进行了研究,并由此类比分析研究了三峡区回水后或库水位正常运行条件下,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深层系一般指沉积盆地中埋藏深度在2 500~2 700 m以下的地层,其储集物性普遍很差,但在一定条件下,深部溶蚀作用可产生优质储层,形成成岩圈闭.然而这种成岩圈闭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安棚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东南部,勘探成果表明,在该油田深层系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下部(简称(核三下)席状的扇三角洲砂体中存在成岩圈闭.本次通过定量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成岩阶段划分,对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核三下的砂体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不同的成岩作用发生于不同的埋藏深度.2 700~3 100 m之间以胶结强烈为特征,属于胶结带.3 100~3 900 m之间以次生溶蚀孔隙发育为特征,尤其是3 200~3 600 m之间, 属于深部溶蚀带.本区核三下砂体自南而北埋藏深度逐渐变浅,其上倾方向处于胶结带的部分由于强烈胶结而变成致密层,可封堵油气,而下倾方向处于溶蚀带的部分由于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而成为良好储层,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根据不同埋藏深度、不同成岩阶段孔隙发育和保存的特征,可预测成岩圈闭分布。  相似文献   
108.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海侵和海相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新生代海侵是塔里木盆地地质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通过对新近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和海相地层资料研究,本文提出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海侵范围的新认识。同时,依据露头和钻井资料提出了中新世海水分布的新范围。这些新成果对厘定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时代,建立整个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格架和油气远景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兖州矿区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决定其在煤的加工利用过程中释放的难易程度和毒性,弄清其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对准确评价元素的工艺性能、环境影响、作为副产品的可能性以及在地质意义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了微量元素在煤中的有机亲合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了微量元素与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三态硫、灰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浮沉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通过研究向知,Ge、Ga、U、V、Cu、Th、Pb和Zn主要以无机态存在于煤中,F和Cl可能以有机态存在为主,As无机态和有机态存在的机率相似。  相似文献   
110.
琼西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琼西中元古代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可分为白云母石英片岩组和石英二云母片岩组,其原岩为砂岩质泥质沉积岩夹火山物质。白云母石英片岩组和石英二云母片岩组在地球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是原始沉积化学分异作用的结果。对主元素、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及Sm-Nd同位素的综合研究表明,海南岛存在古元古代或更早的古老基底,抱板群变质沉积岩一部分来源于成熟度较低的古老地壳物质,另一部分来源于含地幔火山物质较多的初生地壳,或与研究区大规模造山运动、构造-岩浆活动所伴生的地幔物质加入有关。初步研究显示,琼西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可能是造山带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区(扩张弧后或弧间盆地)大地构造环境下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