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多媒体与GIs集成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GIS的基本功能出发,把多媒体信息存储在GIS属性库,根据多媒体数据和GIS图形、属性的关联,实现查询的功能。从而提出将多媒体信息融入GIS对旅游信息进行管理,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探讨必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of the key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s in livestock breeding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of genetic techniques, situating this within an assessment of an emerging agricultural bioeconomy. Focusing on beef cattle and sheep breed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paper examines how a move towards the involvement of international and corporate interests in livestock breeding is restructuring the network of institutional interests affecting the knowledge and decision making of individual breeder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beef cattle and sheep breeding is complicated by the need for negotiation between breeders’ ‘traditional’ knowledge-practices and the ‘geneticised’ techniques being made available to them. We are thus seeing the emergence of new and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ajor actors which are reconfiguring power relationships in the UK livestock breeding sector.  相似文献   
133.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系统研究了金堆城钼矿床的含矿钾长斑岩、围岩、矿石、矿石中的黄铁矿及矿化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金堆城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和特征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金堆城含矿斑岩富集LREE(LaN/YbN=540~1684),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Eu异常不明显或无Eu异常(δEu=070~096).矿石中黄铁矿富集LREE(LaN/YbN=315~2628),具有弱的Eu负异常,无Ce异常(δEu=064~081, δCe=088~103),并与金堆城含矿钾长斑岩和矿石具有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和特征的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金堆城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钾长斑岩同源.矿床铅、硫、碳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钾长斑岩同源.围岩在矿化和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液成矿过程中Mo随成矿流体加入到围岩并使围岩发生蚀变和矿化.钼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钾长斑岩,围岩不提供成矿物质.金堆城含矿斑岩和钼矿化的发生处于秦岭造山带在中新生代的挤压-伸展转变期,受板片断离作用和壳幔边界附近发生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影响,加厚的华北地块南缘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并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浅部侵位,形成金堆城等同熔型斑岩和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4.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成藏体系和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气以中—小型的中浅层晚期次生气藏为主。研究表明,以区域盖层上三叠统白碱滩组泥岩为界可划分为下部近源原生天然气成藏体系和上部远源次生天然气成藏体系,前者一般具有异常高压的特征,后者则具有正常的压力系统。通过对盆地东部地区、腹部地区、西北缘地区、莫索湾凸起天然气成藏过程的解剖获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即上部次生天然气是在下部原生天然气的改造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下部天然气成藏体系的原生大—中型天然气藏是未来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勘探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南缘冲断带的上部成藏体系既有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原生天然气聚集,又伴随有次生天然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5.
一些地震发生前后,时常会观测到有别于正常地震波的前驱波信号,这些前驱波信号对于地震的预报和观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钻孔应变观测是观测前驱波信号的重要手段,也是地震前兆观测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可以给出传统测震仪观测无法给出的信息;文章概述了当前钻孔体应变观测的原理和研究发展路径,并集中表述了其在实际预测中的重要研究成果;从研究实例上可以看出来,当前的钻孔应变观测结果和实际的地震发生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回溯研究表明现在的观测结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6.
瓦斯突出是一种常见的煤矿动力灾害现象,随着煤矿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压力都呈上升趋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加大.传统的瓦斯测量方法只能测量局部离散点瓦斯含量,难以从矿井及采区尺度对瓦斯含量进行预测.因此需要寻求一种能够在采区及工作面布设前预测煤层瓦斯富集程度的高效地球物理方法.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已经在城市地下空间、矿产资源等近地表成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将该方法首次应用到阳泉寺家庄煤矿井田区域,采用96个台站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通过互相关方法获得了台站对之间的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并进一步提取了 5 Hz~1.4 s的基阶瑞利面波的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曲线.本研究首先通过区域的平均频散曲线获得该区域的平均一维横波速度结构作为三维反演的初始模型;其次,利用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频散直接成像方法获得研究区1.0 km以浅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构;最后,结合获得的三维速度结构,以及岩石物理实验获得的瓦斯含量与地震波速度的经验关系,预测了寺家庄井田15号煤的瓦斯含量,预测的瓦斯含量与实际巷道揭露的瓦斯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成果表明,对于煤矿瓦斯分布预测来说,背景噪声成像方法是一种潜在有效的全新的技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7.
合肥地区位于我国大陆中部,其内展布有多条活动断裂,包括著名的郯庐断裂带.由于该地区大部分断裂是隐伏的,其分布位置、活动特性及构造仍存在争议.本文利用PS-InSAR技术处理了合肥地区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52景Sentinel-1A卫星升轨SAR数据,获取了该区域的平均形变速率图.我们发现池河—太湖断裂、桥头集—东关断裂和肥中断裂构成的三角形块体内存在与断层活动相关的地壳InSAR形变.利用贝叶斯方法,本文分别对三条断裂附近区域的形变进行了反演.结果 显示:池河—太湖断裂的走向为北北东,倾向南东,运动特性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少许拉张分量;桥头集—东关断裂的走向为北西,倾向北东,活动特性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部分逆冲分量;肥中断裂为一条走向近东西、倾向向南的左旋走滑兼具逆冲运动的断裂.综合三条断裂的运动特征,我们推断该三角形块体受到郯庐断裂的活动和北西方向挤压作用的综合影响,整体有轻微旋转趋势.这可能是该地区小震聚集的原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8.
Vennell  Ross  Scheel  Max  Weppe  Simon  Knight  Ben  Smeaton  Malcolm 《Ocean Dynamics》2021,71(4):423-437
Ocean Dynamics - Lagrangian particle tracking, based on currents derived from hydrodynamic models,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quantifying bio-physical transports in the ocean. Particle tracking in the...  相似文献   
139.
为厘清贵州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的物源,以黔西南地区黔普地1井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上二叠统龙潭组的岩心进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龙潭组的稀土总量较高(177.03×10-6~592.58×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La/Sm)_N为2.63~4.72,(Gd/Yb)_N值为1.47~2.218,表明轻稀土分馏较重稀土严重;δEu无异常。研究表明,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与大陆边缘与大陆弧相近,推测黔普地1井二叠系龙潭组物质来源以玄武岩为主。  相似文献   
140.
八宿吉利地区寒武纪变质花岗岩位于曲扎湖-提卡一带,主要由变质二长花岗岩和变质花岗闪长岩组成。这一新发现对于认识和恢复原特提斯构造历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锆石CL图像显示变质花岗岩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测年得出片理化变质二长花岗岩年龄为503.7±4.7Ma、变质花岗闪长岩年龄为494.7±3.4Ma,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属于寒武纪。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变质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介于69.87%~79.89%之间;变质花岗闪长岩SiO2含量介于66.63%~70.15%之间。前者Al2O3含量变化于12.36%~14.82%,Na2O含量为2.54%~7.16%,K2O含量为0.15%~5.95%,K2O/Na2O=0.02~2.34;后者Al2O3含量变化于14.66%~15.41%,Na2O含量为3.60%~5.63%,K2O含量为0.77%~2.78%,K2O/Na2O=0.14~0.77,属于钙碱性-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在侵入岩构造环境Rb-(Y+Nb)判别图解、Rb-(Yb+Ta)判别图解中,样品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域中,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结合锆石测年结果及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吉利地区变质花岗岩形成于冈瓦纳大陆裂离卡穷微陆块阶段,同时表明原特提斯洋形成最早时限可追溯至寒武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