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In this stud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water tank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an urban street canyon. Two types of canyon geometry were tested. The studies indicate that in a step-up notch canyon (higher buildings on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canyon), the height and shape of the upstream lower building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low pattern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while in a step-down notch canyon (lower buildings on the downstream side), the downstream lower buildings have little influence. The studies also show that the substitution of tall towers for parailelepiped buildings on one side of the canyon may enhance the street ventilation and decrease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emitted by motor vehicles.  相似文献   
52.
利用廊坊市9个气象站1964—2011年的雷暴日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趋势拟合和小波分析,研究了廊坊市近48 a来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性特征,并结合信息扩散法,进行了不同雷暴日数下的概率区划.结果表明:廊坊市雷暴日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均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约每10 a减少2 d;廊坊市雷暴月、季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雷暴主要发生在4—10月,其中夏季(6—8月)占全年的74.5%;中北部的雷暴日数明显多于南部地区;10a及以上周期在绝大部分地区具有全域性,而短周期3~5 a大多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随着雷暴日数的增大,雷暴发生高概率区逐渐北移,当雷暴日数异常偏大(>40 d)时,中部的部分地区也处于雷暴发生高概率区.  相似文献   
53.
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揭示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借助"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概念模型,构建区域资源环境负荷指数,应用脱钩理论及基于弹性分析法改进的脱钩程度判定标准,以1998-2008年为时间界限,以T1、T2、T3、T4和T5个时期为时间尺度,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空间尺度,试图对中国及...  相似文献   
54.
基于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城镇化研究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应用熵思想对2010—2012年云南16个市州的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还原代谢型熵和消费代谢型熵、熵流、熵产生及总熵变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市州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以有序度下降为主;云南省各市州的支持型输入、压力型输出、还原代谢型和消费代谢型4种类型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与单一熵主导性并存现象;云南省各市州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熵流、熵产生、总熵变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云南省各市州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得分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55.
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Si O2含量较低、Na2O、Al2O3、Mg 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SI)介于0.66~0.70,具准铝质岩石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呈很弱的负异常(δEu=0.82~0.87)。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Th、U,贫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岩石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以角闪石作为主要残余的压力环境下,源岩可能为中—高钾的变质玄武岩。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430.7±0.8Ma,代表了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该岩体是在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发生斜向俯冲碰撞时,深部软流圈相对岩石圈继续运动,岩石圈内部发生拆离,密度相对较小的柴达木陆壳在浮力作用下迅速折返,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压力的降低,陆壳中—高钾变玄武岩在中下地壳压力条件下发生熔融形成,是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折返的物质响应。  相似文献   
56.
赞坎铁矿位于西昆仑造山带塔什库尔干地块西段,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铁矿体的顶一底板围岩分别为古元古代布伦阔勒群斜长角闪片岩和黑云母石英片岩;矿区南部出露早古生代花岗岩岩体;矿石类型以条带状及浸染状磁铁矿石为主,兼具少量块状磁铁矿石。在详细矿区地质观察的基础上,本文报道了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条带状铁矿石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明显富集轻稀土,未呈现明显Ce和Y元素的异常(Ce/Ce~*=0.93~1.12、Y/Y~*=0.74~1.30);部分矿石显示Eu正异常(Eu/Eu~*=1.66~4.46),稀土配分形式与沉积变质型铁矿相似。矿体围岩变粒岩锆石U-Pb年龄为2 416±54 Ma,大致反映沉积铁矿的形成时代,而807±51 Ma的年龄反映变质作用时代。矿区一有铁矿捕虏体的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504±26 Ma。该期花岗岩的侵入对铁矿有明显的改造和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土壤水分的蒸发机理,自主开发了大型环境箱试验装置,并以枫丹白露砂土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土壤水分的蒸发过程。该试验在控制大气参数和保持土壤底部水位稳定的条件下,对蒸发过程中大气参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流量)和土壤参数(土壤温度、基质吸力和体积含水量)的变化,特别是土壤表面基质吸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对蒸发速率及累积蒸发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蒸发主要限制在土壤浅层区域,浅层土壤的体积含水量和温度的变化均较大;空气温度和土壤蒸发过程对土壤温度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土壤表面空气相对湿度与蒸发过程具有相关性;土壤基质吸力随着蒸发的进行逐渐增大; 实际蒸发速率呈现3个阶段。  相似文献   
58.
地理院系调整研究旨在通过对地理学认同产生不利影响的高校地理院系调整的解析,揭示地理学发展存在的学科与体制认同问题。基于对高校地理院系调整的回顾,分析地理院系调整的原因及影响,并结合当前地理院系发展态势阐明其启示。结果显示:学科认同与院系调整互为关联,尽管地理院系调整导致的解体并不表明地理学的终结,一般意义的调整也存在积极影响,但不同类型地理院系调整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学科认同的不利影响仍然明显,并影响着体制层面的学科再生产。地理院系调整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复杂多样的因素及其影响表明地理院系面临竞争,需要地理学者既“正名”(塑造科学性、统一性的学科形象)又“指实”(完整的院系体制建设);既“向内”(地理院系及地理学家的努力)又“向外”(维护地理学及地理院系的完整性认同)的集体努力,在强化地理学综合性基础上形成“多轨发展”机制,强化地理学学科与体制认同。“跨学科典范”的塑造或许是当前地理院系应努力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59.
Cloud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ntrainment and mixing processes. However, it is unclear how the entrainment rate affects the relative dispersion of cloud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Previous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dispersion and entrainment rate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To reconcile the contrasting relationships, the Explicit Mixing Parcel Model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When evaporation is dominated by small droplets, and the entrained environmental air is further saturated during mixing, the relationship is negative. However, when the evaporation of big droplets is dominant, th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Whether or not the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are considered in the entrained environmental air is a key factor as condensation on the entrained condensation nuclei is the main source of small droplets. However, if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are not entrained, th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If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are entrained, the relationship is dependent on many other factors. High values of vertical velocity, relative humidity of environmental air, and liquid water content, and low values of 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since new saturation is easier to achieve by evaporation of small droplets. Further, the signs of the relationship are not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turbulence dissipation rate, but the higher dissipation rate cause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to be more significant for a larger entrainment rate. A conceptual model is proposed to reconcile the contrasting relationships. This work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relative dispersion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entrainment-mixing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60.
EOS/MODIS遥感数据的接收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在短期内也许是易事,而要长期保持高质量的地面测报工作则决非易事。我经过8年的地面测报值班工作(从观测员到预审员再到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初步摸索出5点体会。1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每一个观测员都知道测报工作的宗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地面观测规范》中的内容是什么,但如果不把这些落实在行动上,于是,迟测、早测者有之;涂改伪造者有之;天气现场不连续观测随便记录者有之;冬季不溶冰观测者有之等。因此所获得的资料也就失去其真实性。如果每个观测员都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