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2篇
  免费   1287篇
  国内免费   2085篇
测绘学   933篇
大气科学   1030篇
地球物理   1180篇
地质学   3515篇
海洋学   941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599篇
自然地理   87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长江禁渔国策的持续实施,长江干流和沿线通江湖泊中刀鲚资源及其关键栖息地将有可能得到恢复。为了确证长江禁渔后的2020年在鄱阳湖永修瓢头水域所采集到21尾刀鲚的洄游履历和资源类型,本研究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其耳石元素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个体耳石的Sr/Ca值变化较为复杂。自耳石核心至边缘Sr/Ca值分别出现了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3)和对应河口半咸水或海水生境的中高值(>3),最后边缘部分再次出现了对应洄游返回淡水生境的低Sr/Ca值(<3)。Sr含量面分析图中也呈现出了对应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淡水的蓝色—黄绿色、红色—蓝色变化的图谱;证明上述个体均具有明显的江海洄游特征,为典型溯河洄游型刀鲚。鄱阳湖永修瓢头水域是一处尚未曾正式报道过的洄游型刀鲚分布区。根据性成熟度和摄食情况可将瓢头水域刀鲚分为产卵场群体和非产卵群体两类。通过与鄱阳湖其他水域刀鲚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推定,两类刀鲚可能起源于鄱阳湖内两个不同区域的产卵场。对于产卵场群体而言,瓢头水域可能更主要起到产卵场的作用;而对于非产卵群体来说,瓢头水...  相似文献   
992.
像平面坐标到经纬度坐标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坐标转换是所有的遥感、GIS、航测等软件都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功能,在功能实现中会遇到大规模的矩阵运算问题,而灵活运用IDL编程工具中的结构数组运算能大大地简化计算步骤,加快图像处理的速度。本文运用IDL设计了坐标转行算法,对于一幅row(行)、col(列)的图像,在已知该幅图像其中一个像元点在图像中的像元位置和经纬度坐标的情况下,利用该算法能够实现整幅图像中所有点的经纬度坐标的计算,并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3.
依据某城市单基站CORS实测数据,对用不同数目与分布的已知点求解转换参数对模型的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采用极大验后滤波进行测量数据后处理,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对单基站CORS-RTK的建立和应用具有较先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行政区控制面积计算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行政区控制面积计算的方法与生产过程,及各软件配合使用的情况、EXCEL的部分实用功能和运用EXCEL软件在本项目中计算、检查的一些应用案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995.
面向服务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目录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满足网络化用户的应用需求,本文研究设计面向服务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目录系统,其整个体系由门户应用层、核心服务层和基础数据层三个层次构成。本文所研究的目录系统应用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并基于.NET平台进行系统开发,以更好地实现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96.
邹晓亮  张永生  赵桂华  韩涛 《测绘科学》2010,35(6):92-95,122
本文介绍了移动车载测图系统的组成,阐述了POSLV松组合、紧组合的组合策略以及框架体系。为评估POSLV系统的后处理定位精度,对引进的LandMark系统在国内BJBQL和ZZSM两个试验测区进行测试,在受GPS卫星信号失锁的影响下,POSLV数据后处理能否达到稳健的分米级、厘米级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无GPS信号失锁时,POSLV数据后处理定位精度平面最大中误差达到5cm,高程最大中误差8cm;GPS失锁时间最长持续15min时,定位精度下降,平面中误差最大达到75cm,高程中误差最大达85cm。  相似文献   
997.
利用遥感手段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带的荒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利用不同时期TM数据,在小尺度上分析该区域2000~2008年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基于MODIS陆地遥感产品(NDVI、Albedo及LST),利用多源信息复合法计算荒漠化程度指数;基于TM荒漠化监测结果对该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初步建立并验证基于MODIS数据的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近10 a来,绿洲外围荒漠化土地变化较小,大部分变化发生在绿洲内部,主要为局部荒漠化被开发或因盐碱化过重导致的撂荒;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程度定量评价精度可达91.25%。  相似文献   
998.
环境星CCD数据大气校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S模型和同步气象资料,对国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 A的CCD1传感器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和反射率反演。同时对CCD1传感器1~4波段大气校正前后的反射率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大气校正后的1~3波段的地面反射率明显降低,4波段的地面反射率升高;利用同步野外实测地面数据对大气校正后的反射率数据进行了检验,两者结果基本一致;此外,还进行了定量化误差分析,以同步野外实测地面数据作为标准,将大气校正后的反射率数据与之对比,分析了可能带来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6S大气校正方法能够有效去除HJ-1 A星CCD图像的大气影响,获取地物绝对反射率。  相似文献   
999.
李杭  柯强  李昊  洪涛  赵同寿  徐兴旺 《岩石学报》2020,36(4):1041-1058
喀喇昆仑地体是青藏高原的重要构造单元。近来,我们对其中的林济塘中生代盆地地层进行了调查,并在喀喇昆仑地体甜水海地区褶皱的中侏罗统龙山组灰岩中发现了辉长岩侵入体。辉长岩具有高Al2O3(15.07%~15.32%)与TiO2(1.31%~1.34%)、贫P2O5(0.19%~0.21%)和低碱(Na2O+K2O=3.49%~3.72%)的特征,明显富集轻稀土(La/Yb=6.17~7.39),富集Th、La、Nd与Tb,亏损Rb、Sr、P与Y,辉长岩Sr-Nd同位素表现出富集的特征(εNd(t)值分别为-5.8与-5.9)。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02±1Ma(MSWD=0.92;n=14),指示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辉长岩中含有大量继承锆石,38颗继承锆石年龄分布在2450~232Ma之间,其中16颗为前寒武纪年龄锆石,意味着该地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基底。这些特征意味着辉长岩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壳源物质的强烈混染(Nb/U、Ta/U、Ce/Pb分别为26.6~29.1、1.69~1.76、9.72~11.3)。这种经历壳源物质的强烈混染岩浆的形成可能与软流圈上涌有关,即102Ma辉长岩形成时甜水海地区处于伸展背景。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指出102Ma时研究区进入新的伸展与海盆发育阶段,并建立了喀喇昆仑地体中生代三阶段构造演化模型,即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的正常俯冲与弧盆演化、早白垩世的平板俯冲与造山阶段及晚白垩世的正常俯冲与弧盆演化。  相似文献   
1000.
潘波  程滔  徐丹  刘松军 《岩石学报》2020,36(7):2067-2080
长白山天池火口北侧天文峰之上,一套醒目的黄色浮岩引起广泛的关注,其颜色成因问题更是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形貌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探索了黄色浮岩的颜色成因问题,并对此次喷发活动(天文峰期喷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黄色浮岩与其下部灰白色浮岩应为同一期喷发所形成,两者成分一致且特征相似。黄色浮岩初始颜色为灰白色,后期受所处环境(降水丰富)与本身气孔特征的影响,浮岩内发生了元素析出和元素沉淀的过程。首先,浮岩内Si与H2O结合形成弱硅酸(H2Si O3),而大气中CO2与H2O结合形成弱碳酸(H2CO3),在弱酸环境下火山玻璃逐渐析出Si、K、Al、Ca和Fe等阳离子,而析出的元素易溶于水的部分被流水带走,难溶于水的Fe与Al富集并粘附在火山玻璃壁上,同时由于Fe可与H2O络合形成黄色的Fe的水合物(Fe2O3·n H2O),而Al与H2O络合形成凝胶状白色水合物(Al2O3·n H2O),两者混合形成了黄色胶状物粘附在火山玻璃壁上,改变了浮岩原本的灰白色,形成了黄色浮岩。因此,天文峰期浮岩的黄色是由于后期风化淋滤作用所造成,属于次生色。本研究提高了对火山喷发堆积物风化淋滤作用过程的认识,也为其他地区相似颜色变化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