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3篇
  免费   2511篇
  国内免费   3537篇
测绘学   1504篇
大气科学   1506篇
地球物理   1856篇
地质学   6932篇
海洋学   1681篇
天文学   215篇
综合类   964篇
自然地理   1483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683篇
  2021年   745篇
  2020年   619篇
  2019年   666篇
  2018年   657篇
  2017年   602篇
  2016年   635篇
  2015年   687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749篇
  2012年   798篇
  2011年   869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729篇
  2007年   785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alaeozoic orogenjc belts of Central Asia are of the intercontinental type, whose evolution always follows a five-stage model, i.e. the basal continental crust-extensional transitional crust-oceanic crust-convergent transitional crust-new continental crust model. The stage for the extensional transitional crust is a pretty long, independent and inevitable phase. The dismembering mechanism of the basal continental crust becoming an extensional continental crust is delineated by the simple shear model put forward by Wernike (1981). The continental margins on the sides of a gently dipping detachment zone and moving along it are asymmetric: one side is of the nonmagmatic type and the other of the magmatic type with a typical bimodal volcanic formation. In the latter case, however, they were often confused with island ar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ve-stage process of the crustal evolution of some typical orogenic belts in Xinjiang.  相似文献   
992.
Crustose lichens are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in karst areas in Southern China. They can be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ate rocks. Through bio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 crustose lichens reform the subsurface of carbonate rocks and in the meanwhile change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1)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decreases by 17.04° on average (up to 33.2° ); (2) the chemical solution surface area increases from 28.26% to 75.36% (lichen microholes considered only); and (3) the water-holding capacity i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ative field experiments between biokarst samples underneath crustose lichens and fresh rock samples with the same composition and texture show that the corrosional rate of carbonate rocks of the former is 1.264-1.64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Crustose lichens are considered as an activator of the surface corrosion of carbonate rocks.  相似文献   
993.
Motif的功能概要地说就是对各种Widget的创建、管理和回调。利用Motif工具库为该系统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主要步骤为:根据有限元法地震正演模拟系统的总体结构,编程设计系统各层次结构的接口界面,主要包括主窗口、菜单拉杆、下拉菜单和绘图基的创建以及模型数据输入和图形的绘制。有限元法地震正演模拟系统的总体结构由四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输入模型参数和排列参数(包括激发、接收参数);进行有限元法地震正演模拟计算;修改模型参数并重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994.
辽西北票地区南天门断裂的第四纪活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对断层角砾,断层泥的ESR法年龄测定和断层上盘黄土的光释光法年龄测定,认为辽宁北票发生于中生代燕山期的南天门断裂,也是一条切割了晚更新世马兰黄土的第四纪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995.
广东从化石岭碱性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广东从化石岭碱性杂岩体进行了1:1万地质调查和填图,并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力学研究。其结果表明:杂岩体由霞石角闪石正长岩、角闪石正长岩、墨云母正长岩等岩性组成,为A-型花岗岩的分异结晶作用所形成,产于板内引张构造环境,与深大断裂有关。岩体本身已构成霞石正长岩矿床,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吉林夹皮沟金矿床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之争。在金矿带北侧海西期花岗岩内和南侧白山镇一带变质岩地区进行外围找矿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一些补测工作对夹皮沟金矿稳定同位素地质给予新的认识。S和C、H、O流体主要来自地幔,部分S和Si、Pb、Au主要来自花岗岩和古老变质层状岩系,成矿远景区应重点选定在夹皮沟—大砬子深大断裂两侧中生代脉岩体附近。  相似文献   
997.
范少强  曹恩伟 《江苏地质》1998,22(4):223-226
污泥堆肥化后的土地利用是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方法之一。经过对荆马河底泥接种堆置处理,揭示出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荆马河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以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水溶态和交换态的量很小,经接种堆置处理后,水溶态和交换态量大幅削减,结合态和残渣态量有所增加,总量变化不大,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测定都表明,处理后的底泥生物毒性有明显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8.
王伟元  肖义越 《地质科学》1980,15(2):186-193
油层岩石具有在其空隙中储存流体(油、气、水)的性质,称为油层的孔隙性。油层的孔隙性是油层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油层孔隙性的好坏标志着油层本身储油能力的大小。为了衡量油层孔隙性好坏,把岩石的孔隙度作为油层孔隙性的定量指标。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的容积与该岩石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999.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汤懋苍  白重瑗 《高原气象》1998,17(3):250-257
用给出了的划分气候阶段的标准对本世纪高原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的阶段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本世纪高原气候在20年代初,50-60年代和8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突变,与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高原气温突长数年后我国和北半球温度突升,接着高原季节增强,高原“季风多雨区”变温,“季风少雨区”变干,反之则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对高原及北半球本世纪气候的突变和阶段性变化起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000.
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影响硫酸盐形成的模式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STEM-II三维区域大气化学模式,耦合沙尘气溶胶表面相过程,研究了1994年3月1日至14日间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对硫酸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O2气体在沙尘气溶胶表面上进行的非均相氧化过程是硫酸盐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由这条途径提供的硫酸盐占其总浓度的20%~50%。 并发现在模拟时段,沙尘暴过程主要影响沙尘源地下游的中国东部地区硫酸盐的分布,使得那里的硫酸盐浓度增加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