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秦岭西段金矿床氢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姬金生 《矿床地质》1991,10(3):283-288
小秦岭金矿西段矿脉、花岗岩、变质岩的氧、氢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小秦岭金矿属燕山期形成的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成矿温度为280—300℃,其成矿物质来自变质地层及燕山期重熔花岗岩浆,成矿流体水为变质地层水、花岗岩浆水及地表水的混合产物。  相似文献   

2.
冰湖沟金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夹皮沟金矿田南东缘,出露岩石主要为太古宙—显生宙高级变质的花岗岩类,其次是三道溜河TTG岩组、长英质片麻岩和变质表壳岩。冰湖沟金矿床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与NE向韧性剪切带NW向压性断裂控制的隐爆角砾岩筒中。金以金银矿和银金矿为主,呈显微粒状分布于石英、黄铁矿、褐铁矿等矿物颗粒中或晶面上。成矿期大致可分为内生热液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内生热液期为主成矿期。隐爆角砾岩为主要的找矿标志,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是主要的矿化蚀变标志。  相似文献   

3.
桦甸市夹皮沟金矿区八家子金矿,产于太古界夹皮沟群下部四道砬河组的变质岩系与岩体的接触部位,岩体为一套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矿体受构造控制,具有一定的成矿规律。夹皮沟群的下部岩组,由斜长角闪岩、变质安山岩、混合片麻岩夹绢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成。该组是我省最大的金矿产出层位,控制着夹皮沟—板庙子等一系列大中型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区。其金矿床类型有沉积变质改造型金矿(辽宁四道沟金矿),变质热液型金矿(夹皮沟、金厂峪金矿,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玲珑、焦家金矿),重熔、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峪耳崖金矿)(朱奉三,1989),以及火山及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奈林沟、二道沟金矿)。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华北地台五种类型金矿床为华北地台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金矿床系列,该成矿系列具有如下特征:矿源均来自于太古界变火山岩;矿体围岩没有专属性,即只要构造条件有利,各种岩石均成矿;所有类型金矿床均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德会  刘伟 《现代地质》1999,13(2):130-136
石板沟金矿是近年在豫西南发现的一个剪切带容矿的脉状金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金的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与热液蚀变作用有关,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则可能主要与岩浆热液与变质热液的混合作用有关。矿质主要源自晋宁期岩浆岩,成矿流体和热能主要来自海西期花岗岩。矿床为剪切带容矿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米仓山地区的金矿主要产在太古代—早元古代后河岩群绿岩和澄江期陆壳重熔S型花岗岩中,金矿化主要受SN、NE向的韧脆性剪切带所控制,发育多期次、多阶段的热液蚀变活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澄江期重熔花岗岩浆期后含金热液,还包括部分变质热液。米仓山地区金矿的找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夹皮沟金矿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夹皮沟金矿区是我国重要产金区之一,已有150余年的开采历史。已开采和探明的金矿床主要为一些赋存于古老变质杂岩中、含金和少量硫化物的石英脉。对于其成因,前人主要根据金矿床多沿花岗岩侵入体外接触带分布、矿脉与岩脉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岩体副矿物成分与金矿床的金属矿物有类似之处及某些侵入体含金量较高等,认为成矿作用与印支(或海西)期花岗岩有关,属岩浆期后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夹皮沟地区夹皮沟群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及夹皮沟和二道沟金矿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中发育水溶液相、含 CO_2相及 CO_2相等三类包裹体,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 NaCl-H_2O-CO_2体系的不混溶作用,各类包裹体均一温度157.2℃~440℃,盐度1.8%~11.6%NaCl eqv,流体密度0.54~0.96g/cm~3;变质岩中以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主,其均一温度为260℃~480℃,盐度为36.5%~54.8%NaCl eqv,流体密度为1.06~1.17g/cm~3,反映了变质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高密度均匀 NaCl-H_2O 热液体系。成矿流体与变质流体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流体并非来自太古代变质热液。结合新近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和测年数据,认为本区金矿成矿流体以来自岩浆热液为主,矿床成因属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变质碎屑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热液来源复杂,可能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成矿早期的硫来自花岗岩浆,成矿晚期的硫有一部分可能来自地层,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来自地幔,因此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夹皮沟金矿区有代表性的两个矿床及一个矿点的含金石英脉,用快中子活化法测定了~(40)Ar/~(39)Ar年龄。其年龄谱都以马鞍形为特征,年龄谱的最低坪年龄可作为石英脉的生成时代。3个数据分别为1824±24Ma、1253±17Ma和203±60Ma。由此认为夹皮沟矿区,金的成矿作用是多阶段的,吕梁期、晋宁期和燕山早期。而金矿的成因主要与吕梁期和晋宁期的变质作用有关,因此夹皮沟金矿可划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喜峰口-叨尔登金成矿带上的金矿床产出空间各不相同,矿床的围岩有花岗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矿体的分布均受控于断层破碎带,矿床成因与热液有关.通过对铅、硫以及包裹体水同位素的研究,确定了金矿在成矿时间上与燕山期花岗岩一致,成矿热液中的水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成矿物质黄铁矿中的硫来源于花岗岩.因此说明研究区的金矿为燕山期花岗岩期后热液成因.产于地壳深部的富含成矿物质的花岗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同化了部分太古宙变质岩并从中汲取了成矿物质,将其带到地壳浅部,最后沿构造裂隙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12.
从内蒙古包头至白云鄂博地区,横跨高、中、低级变质岩区,都发现有金矿及金矿化点。对三个主要金矿床的Pb、S、Rb—Sr、K—Ar等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变质岩和花岗岩,成矿时代与古生代晚期华北陆台活化的岩浆作用有关。铅的混合模型说明在不同变质岩区变质岩和花岗岩对矿源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3.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岩脉和蚀变绢云母定年及金矿成矿时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吉林夹皮沟金矿床的矿化年龄一直存在争议。采用先进的SHRIMP测年方法测得夹皮沟二道沟金矿床的花岗闪长岩脉锆石的2 0 6Pb/ 2 3 8U年龄为 (2 2 3± 2 )Ma ;八家子金矿床的石英正长斑岩锆石的2 0 6Pb/ 2 3 8U年龄为 (2 41± 6 )~ (2 18± 6 )Ma。这一结果与前人测得的K Ar年龄基本相符。这两条岩脉与含金石英脉同构造空间 ,形成时代相近 ,因此上述岩脉年龄大体反映了金矿化年龄。同时还测得八家子金矿床蚀变绢云母的 4 0 Ar 3 9Ar等时线年龄为(2 0 3 975± 0 5 2 7)Ma ,进一步证明金矿化发生在中生代印支期。矿石中含有大量的方铅矿 ,还存在矿物及元素的分带 ,这些特征表明夹皮沟金矿床不太可能是新太古代或元古代形成的变质热液矿床 ,更大可能是中生代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邵军  李兰英 《地质与资源》2002,11(3):147-151
元古宇辽河群盖县组是一套黏土、半黏土质陆源碎屑沉积夹中-酸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变质作用,导致岩石中的硅质成分分异而形成硅化石英脉,同时,岩石中的成矿物质也发生了初步的迁移和富集.燕山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交代重熔了变质岩系,变质岩系中大量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至岩浆期后热液中,在成矿热液演化为偏酸性-还原性条件下,金等成矿元素发生了沉淀作用.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盖县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为岩浆期后热液.伴随岩浆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剪切构造既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新甸金矿床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钾质花岗岩的产出侵位特征、组构及矿物岩石化学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夹皮沟钾质花岗岩带的地质特征;通过对钾质花岗岩的成因、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地质简史、钾质花岗岩与花岗岩-绿岩带的关系、钾质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4方面的阐述,得出结论:钾质花岗岩与金矿为"伴生"关系,金矿的形成在时间上、空间上均与钾质花岗岩相伴。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金的找矿方向:夹皮沟区金矿的寻找不应远离钾质花岗岩,应加强在钾质花岗岩的内接触带或岩体内的找矿。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带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夹皮沟金矿带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桦甸地区。自1820 年发现以来,已累计探明黄金地质储量150 吨左右。该金矿带位于中朝古板块北缘东段与布列亚-佳木斯地块南缘的碰撞对接部位附近。区内发育5 条平行的NW 向含矿构造带,其北端均以锐角交汇于挥发河断裂。有别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夹皮沟金矿带恰好位于高级区与夹皮沟花岗-绿岩带的接触部位,形成以夹皮沟金矿化带为中心的矿化分带。夹皮沟金矿带为中生代成矿,夹皮沟NW 向弧形构造片理化带及其上盘扇状断裂系控制着金矿床的分布。在主要NW 构造带之间,还存在一系列与之平行的次级构造,它们与扇状断裂的交汇点及扇状构造系中的横向应力集中带是金矿化定位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吉林夹皮沟金矿床含金石英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尚全 《矿床地质》1991,10(4):349-358
该文对夹皮沟金矿区有代表性的两个矿床及一个矿点的含金石英脉,用快中子活化法测定了40Ar/39Ar年龄。其年龄谱都以马鞍形为特征,年龄谱的最低坪年龄可作为石英脉的生成时代。3个数据分别为(1824±24)Ma、(1253±17)Ma和(203±60)Ma。由此认为夹皮沟矿区,金的成矿作用是多阶段的,吕梁期、晋宁期和燕山早期。而金矿的成因主要与吕梁期和晋宁期的变质作用有关,因此夹皮沟金矿可划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吉林夹皮沟断裂带动力系统碰撞,叠加及金矿床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力系统是金成矿作用研究的关键,它控制金矿床产生的始终,运用成矿动力系统思想把夹皮沟区地壳演化和金成矿为三大阶段和三大构造带,(1)太古一元古宙克拉通隆-滑动力系统边缘矿化带,太古宙克拉通隆起,元古宙沉积物拉伸滑断,矿矿动力系统在克拉通周边形成韧性剪切带,金受到初步富集;(2)海西俯冲动力系统南缘矿化带,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间大陆拉张和碰撞,正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郯庐断裂滑称及区域NNE与NW向共轭控矿等多级动力系统叠加,岩浆活动和幔源流体上升及金元素进一步富集等夹皮沟金矿床最终形成,成矿预测范围由原变质岩区进入夹皮沟断裂带上及两侧俯近中生代花岗岩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抚松县西林河王麻子沟地区地层、构造、岩石等控矿因素,对区内主要金矿体特征、矿石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矿体铅同位素年龄测定7.43亿年(U-Pb法),推断成矿作用发生在前寒武纪吕梁运动末期①。δ34S与夹皮沟金矿硫同位测试结果相近,推断该矿床属于变质-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李坝金矿床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中的礼-岷矿集区内,赋矿围岩为泥盆系浅变质细碎屑岩,矿床产于中川岩体的外侧热接触变质带内,矿体主要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本文在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赋矿围岩、花岗斑岩岩脉、矿石硫化物进行了LA-MC-ICPMS原位微区硫同位素测试及化学溶样法分析,对不同地质体的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与示踪,测定了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并对与矿体相伴产出花岗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李坝金矿床花岗斑岩脉中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8.19‰~10.06‰,赋矿围岩中金属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4.94‰~9.81‰,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范围为4.94‰~10.82‰,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矿区花岗斑岩及赋矿围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相似,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硫源主要来自受改造或变质的地层岩石与岩浆热液硫的混合。不同地质体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在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解中,样品投影点均落于造山带与上地壳演化线附近,矿石铅投影点与赋矿围岩及矿区岩脉的投影点重合,表明矿石中的铅可能来源于赋矿围岩和岩浆作用的混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为变质流体、岩浆流体及地层建造水的混合热流体。矿区花岗斑岩脉与矿体相伴产出,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3 Ma,与金矿化时间一致,暗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同时发生。李坝金矿床与矿区岩浆岩同为造山作用的产物,并且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床相似,为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由碰撞向伸展转变环境下成矿物质来源复杂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