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4篇
  免费   2017篇
  国内免费   3105篇
测绘学   1247篇
大气科学   1248篇
地球物理   1561篇
地质学   5538篇
海洋学   1521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838篇
自然地理   1239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652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487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675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664篇
  2007年   694篇
  2006年   606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3 毫秒
991.
内蒙古达茂旗阿拉格敖包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对区内英云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较低的w(SiO2)(68.71%~70.53%)和较高的w(Al2O3)(13.82%~14.42%),贫碱(w(Na2O+K2O)=5.69%~6.37%)、富钠贫钾(Na2O/K2O=6.29~9.40)的特点,A/CNK值为0.98~1.26,显示铝弱饱和;岩石稀土总量较低(89.2×10-6~132.94×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b)N=2.75~4.57],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和负铈异常;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U,LREE,亏损Ba,Ta,Nb,Sr,P,Ti等高场元素;属准铝质-弱过铝质低钾I型花岗岩。分析表明,英云闪长岩总体经历了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源区为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同时混有地壳物质;构造环境为内陆造山环境,指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二叠纪末已完全闭合,英云闪长岩是在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下,地幔上涌与地壳中具有洋壳性质的岩石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岛弧花岗岩性质,为滞后型岩浆岩,代表了岩浆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2.
流动沙丘水分深层入渗量与降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流动沙丘水分深层入渗与降雨的关系,采用YWB-01型水分深层渗漏记录仪,运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研究了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降雨入渗水分传递过程及地表以下150 cm深度入渗补给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深层土壤水分来源主要为降雨入渗,2010年入渗补给量为141.4 mm,2011年为355.8 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55.1%和68.2%.深层入渗主要补给期为5—11月,期间补给量占全年总量的95%.当土壤水分条件保持在田间持水量范围之内时,降雨过程对土壤150 cm深度的补给作用主要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入渗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降雨通常在30~48 h后渗透补给到150 cm深层土壤,入渗补给速率在前3~5 h呈快速上升趋势,3~8 h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整个入渗补给过程可以持续96 h以上.  相似文献   
993.
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海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讨论海面标志点基本定义的基础上,从渤海湾西岸534个原始数据中获得了136个指示高水位、潮间带或低水位的海面变化标志点,并重建了它们的相对海平面时空分布,进而获得了渤海湾西岸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带.约10cal.ka B.P.时,相对海平面变化带达到-25m,以约6m/1000a(即约6mm/a)的平均速率上升,在6cal.ka B.P.前后达到现代海面的高度;6cal.ka B.P.至今,变化带的高度介于+1m~-2m之间,未发现中全新世相对高海面.再搬运海相贝类和陆相泥炭类样品的14C年龄,分别存在约600年和660年的驻留时间.经过驻留时间校正的新海面变化年代学序列,将渤海湾相对海平面达到现代高度的时间点确定为约6cal.ka B.P.,从而与全球海面变化的对比更为准确.渤海湾盆地的长期稳定下沉和沉积自重压实的共同作用,可能抵消了冰川均衡调整(GIA)引起的中全新世数米高的相对高海面.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对淖毛湖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淖毛湖金矿床的形成与火山一岩浆及构造活动关系密切.沿构造蚀变带产出的黄铁绢英岩出露地段往往是金矿体产出地段,是直接找矿标志.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火山岩地层、浅成的小规模中酸性侵入体(如闪长玢岩、闪长岩等)、岩屑化探Au、Ag、As、Co、Cu、Zn综合异常分布范围以及激电测量表明的低阻中高极化异常区带,均是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5.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对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主要在碳酸盐岩脉中沿愈合裂缝呈带状分布,烃类包裹体在荧光下呈黄白色--蓝白色,说明研究区油气成熟度相对较高;由包裹体均一温度实测结果可知,该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峰值分别为70℃~80℃和130℃~140℃;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25~22 Ma(东营末期—馆陶早期),第二期为8~5 Ma(明化镇中期)。  相似文献   
996.
为给砂宝斯金矿床的勘探和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总结了多年的野外观察资料,并通过镜下鉴定、人工重砂、电子探针等方法对该矿床的矿石矿物、金矿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为贫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毒砂,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自形、他形、交代、固溶体分离结构,浸染状或细脉浸染状构造。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其赋存状态以硫化物中包裹金和脉石粒间金为主,主要为微粒金及次显微金,呈微细分散状态。除Au元素外,矿床中其他元素均不具有综合利用价值,有害元素含量低。  相似文献   
997.
河南栾川南泥湖和上房沟花岗岩体与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本文用电子探针测试方法,分析了南泥湖岩体和上房沟岩体中黑云母的成分特征。结果表明,2个岩体中黑云母均具有高硅、富镁、低铝和贫铁的特征,属镁质黑云母。2个岩体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30~830℃和750~860℃,氧逸度(logfO2)分别为-8.5~-7.0和-8.0~-6.5,结晶压力和深度分别为72~120MPa、54~127MPa和2.62~4.37km、1.97~4.63km,有利于南泥湖-三道庄和上房沟超大型钼矿床的形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2个岩体均属壳幔混源的Ⅰ型花岗岩,属深源中浅成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8.
长岭凹陷北部是松辽盆地姚家组沉积期沉降中心,长期的油气勘探一直认为其为松辽盆地的深湖发育区,通过对长岭凹陷北部钻井、测井、岩心、古生物等研究认为该区域发育了受北部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和叠置席状砂微相。在详细研究长岭凹陷北部葡萄花油层的沉积特征后,总结了各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要向上具有水退序列→水进序列的沉积演化特征,葡萄花油层中部为最大水退期,进一步发现,分布在新立地区、新民地区的叠置席状砂体展布规模大,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9.
阐述一种新型的在基坑及边坡支护工程中的传力装置——双向支座法,详细论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腰梁工法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施工方法,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唐烽  高林志  尹崇玉  王约  顾鹏 《地质通报》2015,34(12):2150-2162
新元古代与寒武纪之交,即伊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地质突变期,出现了一系列地质环境变化事件和生物快速演化事件。云南东部位于扬子地区西南缘,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期属于开放式浅水台地至台缘斜坡环境,是中国伊迪卡拉(震旦)系顶部与底寒武统基本连续沉积的典型地区,也曾是中国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近年来,在此新发现了更为丰富的宏体藻类化石、遗迹化石和伊迪卡拉生物群的疑似后生动物化石等(江川生物群),以及大量以条带状Shaanxilithes为代表的宏体化石层。相关剖面自下而上从灯影组至磷矿沉积层(中谊村段)出露有连续的宏体化石记录,研究后可以细分伊迪卡拉系顶部灯影峡阶的化石带,并与底寒武统晋宁阶、梅树村阶对接,具有作为标准层型剖面的较大潜力,为伊迪卡拉纪末期年代地层单位的建阶分层、对比及确立层型剖面,以及与寒武纪最早期年代地层的界线划分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