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4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672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339篇
地质学   1599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3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Uncertainty forms an integral part of climate science, and it is often used to argue against mitigative ac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in climate sensitivity that is robust to a range of assumptions. We show that increasing uncertainty is necessaril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expected damages from warming, provided the function relating warming to damages is convex. This constraint is unaffected by subjective or cultural risk-perception factors, it is unlikely to be overcome by the discount rate, and it is independent of the presumed magnitude of climate sensitivity. The analysis also extends to “second-order” uncertainty; that is, situations in which experts disagree. Greater disagreement among experts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risk of exceeding a global temperature threshold is greater. Likewise, increasing uncertainty requires increasingly greater protective measures against sea level rise. This constraint derives directly from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extreme values. We conclude that any appeal to uncertainty compels a stronger, rather than weaker, concern about unabated warming than in the absence of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992.
吴涛  黄小彦  牛奔 《湖北气象》2014,33(3):228-238
使用高空天气图、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场、新-代天气雷达及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导致2012 年7 月12 日鄂东北强降水的准静止中尺度对流系统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的演变特征,解释了MCS 维持准静止状态的成因.南支槽、东北冷涡、副热带高压是MCS 形成的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MCS 形成于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和冷涡高空槽底部之间,副高位置稳定和冷涡高空槽缓慢南压有利于MCS 稳定少动,且随南支槽加深西南急流的建立有利于持续向MCS 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MCS 表现为单个中α尺度对流云团,成熟时外形呈椭圆型,边缘光滑,亮温低值中心位于MCS 西侧,且有指状突起,亮温低值区域对应中β尺度对流回波带,强降水组合反射率因子为45~55 dBz,回波顶高18 km,中心高度低于6 km,MCS 维持准静止状态.强降水与MCS 亮温低值中心、强回波带相对应,降水效率高,持续时间长.中尺度分析表明,辐合线的维持是MCS 呈准静止状态的主要原因.地形阻挡产生的地面辐合线触发了初始对流,强降水在地面产生冷池、雷暴高压及弧状出流边界,出流边界上风速辐合较强且温度梯度较大区域又触发出新的对流,并在气压梯度力推动下向东南方向传播,抵消了环境风平流运动.MCS 低层主要有西南气流和西北气流,西北气流逐渐从MCS 后部进入,与西南气流形成辐合线,西南气流沿西北气流爬升产生对流,形成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的中尺度锋面,地面出流边界和高空辐合线是中尺度锋面在风场的表现形式,对回波加强、维持有重要作用,且高空辐合线引起的后向传播也抵消了环境风平流运动.  相似文献   
993.
玲南金矿床位于玲珑金矿田内,由招远-平度断裂带北段的破头青断裂带控制,是一超大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钻探控制最大深度接近2 000m,主矿体控制最大斜深约2 200m,矿体沿倾向仍未封闭,预测深部仍有较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99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梁山煤田钻孔资料的分析和对比,将梁山煤田含煤地层划分为6个长周期基准面旋回、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3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梁山煤田含煤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含煤地层岩性特征及沉积规律,分析出梁山煤田2个重要的聚煤时期。分析表明,该区太原组煤层主要形成于基准面旋回的上升旋回的泻湖、潮坪沉积环境;山西组成煤阶段主要属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主要出现于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影像资源的共享度以及实现对已有的大量Landsat遥感影像的高效存储和管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cGIS server的Landsat遥感影像在线检索解决方案。方案以ArcGIS Server作为网络地图发布平台,使用Arc-GIS Server提供的Java Web ADF(Application Developer Framework )结合J2EE技术完成遥感影像检索系统的开发。系统将按轨道行列号查询、按经纬度查询、按行政区查询、按空间位置查询、按成像时间查询和影像下载等功能集于一体。初步应用表明:ArcGIS Server与J2 EE技术的结合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效果,并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便捷的Landsat遥感影像存储管理与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996.
塔里木河下游芦苇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周边芦苇生物量实地调查基础上,使用同期TM数据建立了芦苇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TM1 ~5、TM7的灰度值和垂直植被指数(PVI)、亮度植被指数(BVI)及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与芦苇生物量实测值显著相关;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中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线性回归模型.NDVI...  相似文献   
997.
遥感影像融合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多种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应用Brovey变换、乘积变换、主成分变换、HIS变换、小波变换等五种方法对SPOT和TM图像进行影像融合实例验证.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目视效果分析及定量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98.
范本  刘星  青舟 《四川测绘》2011,(6):256-258,280
施工放样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点位平面位置主要是用全站仪进行放样。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型全站仪即测量机器人更多地被引入到工程放样应用中。机器人虽然能完全达到放样的目的,但是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固化模式进行操作,并不能发挥机器人的智能性。本文利用测量机器人GeoCOM接口技术和计算机VB编程语言及Excel办公软件,进行在线施工放样软件的研究,在完全满足放样的要求下,充分发挥测量机器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9.
针对遥感在三维可视化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用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图任务)和TM(陆地资源卫星专题绘图仪)数据建立森林场景的方法。利用L系统语言和L-studio软件,通过提取的分枝规则建立了针叶树和不同叶面积指数(LAI)落叶树的几何模型,并将其作为森林场景内树木的纹理贴图。实验区的三维地形用四叉树结构建立,综合应用数据分块、动态载入、双缓存数组等措施提高大范围场景的漫游速度。从TM影像获取目视判读的遥感分类图和LAI反演图,结合控制树木的栽种位置和纹理选择,建立了单幅TM影像大小的森林场景。实验为其他遥感数据的三维显示提供了通用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与质量目标有关的结果。为了使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必须建立包括作业人员、部门和单位在内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