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51.
结合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技术,以《测绘工程》期刊1996-2015年间发表的论文为数据源,进行关键词、摘要的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以统计图表和地图的形式展现,直观地反映工程技术实践类测绘研究的研究热点以及核心研究区的地理分布。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我国工程技术实践类测绘研究每年的研究热点都不相同,学科的发展地理分布较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工程技术实践类测绘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52.
利用中国1981—2007年土壤湿度资料、地面气象观测旬资料及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NCEPⅡ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探讨了土壤湿度变化的敏感区——渭河流域土壤湿度异常与我国若干气候背景的联系。合成分析显示,渭河流域土壤湿度异常干年,中国北方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土壤偏干,降水量偏少,蒸发皿蒸发偏强,空气相对湿度偏小,湿年反之;大气环流也呈完全相反的形势,干年亚洲中高纬位势高度距平分布西正东负,湿年反之。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湿度的变化可引起500 h Pa大气高度场的变化,从而使定常波的位置和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降水场的变化;渭河流域13—16旬土壤湿度与17—20旬500 h Pa大气环流表现出欧亚—太平洋遥相关(EUP)型,表明土壤湿度对大气的影响可通过大气遥相关的作用传播到其他区域;土壤湿度蒸发对低层大气水汽通量有正贡献,但这种贡献对产生降水所需的水汽而言是次要的,在我国中东部,前期土壤湿度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小,对秋季降水则有明显影响;渭河流域前一年秋季和当年春季土壤湿度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显著正相关,表明秋季和春季陆面土壤湿度状况对东亚夏季风的强弱有正反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3.
基于光的反射原理,借助普通平面镜和塔尺,提出一种测量全站仪仪器高度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误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该方法是一种非接触测量方法,受地形环境影响小,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该方法适用于经纬仪等竖直方向测角的同类测量仪器,对实际工程测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4.
吕文龙  王嘉豪 《华南地震》2021,41(4):107-114
采用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二期工程西彩区间盾构隧道项目资料,使用三维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立交桥桩基产生的影响.由于该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德尼立交桥,需进行桩基托换,从桩基托换及盾构掘进的设计、施工特点出发,针对所提出的不利影响开展三维建模及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桩基托换和盾构开挖均对土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扰动,引起的桩基竖向位移较大,随着桩基托换和盾构开挖施工的进行,结构位移变化呈现先逐步上涨,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根据数值计算结果的位移大小,均在规范的安全控制值内,不影响既有立交桥的结构和运营安全,并一步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455.
论文系统评述了中老缅泰“黄金四角”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分类与制图、LUCC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以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现有LUCC研究相对零星分散,整体性、综合性以及对比性区域研究不足;LUCC分类与制图多源于全球和大尺度研究,高精度区域性分类与制图研究较少,时空尺度已无法满足区域性研究需求;罂粟地、轮歇地、橡胶林地3种典型地类研究参差不齐,遥感识别方法与时空分析研究不足;LUCC格局和过程变化分析多关注某些地类,整体性空间格局及国别时空对比研究不足;LUCC驱动力研究多停留在局部区域,整体研究较为薄弱;LUCC土壤环境效应研究丰富,水、大气以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则相对不足.研究认为,应加强LUCC的不同时空尺度对比研究、拓展LUCC研究内容、深化LUCC综合研究方法,同时要重视对边境、贫穷地区的LUCC研究;提出应开展中老缅泰交界地区LUCC国别对比研究,既可丰富LUCC基础数据库,也可为这一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56.
在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4次评估报告影响下,全球变暖达到前所未有家喻户晓的程度.各国人民似乎对“气候变暖”有谈虎色变的感觉.只要是灾难,不论水灾还是旱灾,不管是降温的雪灾还是高温的热浪,各国媒体均将这些灾害与“气候变暖”紧密联系起来,IPCC第四次报告也是如此.气候真的变暖了吗?真的那么严重变暖了吗?气候变暖真的给人类带来的只是可怕灾难而没有益处吗?水灾与旱灾是一对矛盾的2个方面,如何都能够由“全球变暖”一个因素所导致?地质记录表明,气候冷暖波动是地球气候变化一般形式,过去在人类能够影响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以前,地球气候就是一直在不断地冷暖变化着的.驱动地球冷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球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不变的气候是短期的,是暂时的,而变化的气候却是长期和永恒的.持续了约550年变冷小冰期于1850年结束,随后进入暖期则是正常的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最大可能只是叠加了变暖的影响.本研究综合对比分析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2种气候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认为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结果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457.
邹力  王云峰  姜勇强  吕梅  邹勋 《气象科学》2016,36(3):366-373
本文利用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DA),设计了4个同化试验方案,将ATOVS卫星亮温资料直接同化到中尺度数值模式(WRF)中,研究同化ATOVS不同卫星亮温资料对2009年04号热带风暴“浪卡”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同化卫星亮温资料能够改善初始场结构(大气流场、温度场),尤其是对西太平洋反气旋系统,进而提高对热带气旋路径的模拟精度。同化不同类型的ATOVS卫星亮温资料对于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HIRS3和HIRS4资料同化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58.
在空间插值方法中,权函数是影响空间插值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需要选择具有性质较好的权函数进行空间插值。推导一种紧支撑权函数的性质,以铁矿品位为数据源,采用紧支撑权函数进行空间插值,最终验证该紧支撑权函数的优良性质:具有较高的插值精度。推导的紧支撑权函数性质可为后期构建新的紧支撑权函数作为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459.
以FY 2E卫星为例,利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积累的业务运行数据,统计分析了4年中由特殊事件造成无法接收或无法处理的云图数量、所占比例以及受影响云图的时间分布;从发生机理、规律和对卫星云图的影响程度分析了特殊事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受特殊事件影响的卫星云图数约占计划接收云图数的282%。特殊事件对云图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地影,轨道与姿态控制,日凌,月亮、太阳像与杂散光干扰,消旋失锁,月影;所影响云图数比例分别是:9400%、282%、141%、067%、059%、052%;受影响云图数约97%分布在2-4月和8-10月,这是因为地影、日凌和太阳像干扰基本发生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其他特殊事件的发生与季节、节气关系不大。为减小特殊事件对卫星云图的影响,地面应用系统需根据地影预报时间制定更精确的云图计划接收表,合理选择轨道和姿态控制时间;卫星需进一步改进光学系统、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工艺等。  相似文献   
460.
基于2005—2020年的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葵花(Himawari-8)和风云(FY-4)卫星云图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新技术,将深度学习模型应用于台风涡旋识别、台风定位定强、台风强度突变预测等方面,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基于深度图像目标检测的台风涡旋识别模型、基于图像分类和检索的台风智能定强模型以及融合时空序列特征的台风快速增强判别模型,构建了一套台风智能监测和预报系统。通过对2020年全年样本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对强热带风暴级及以上强度的台风涡旋正确识别率达90%以上,台风强度估测的MAE和RMSE分别为3.8 m/s和5.05 m/s,对全年独立样本强度快速加强预测的综合准确率达到65.3%,该系统实现了业务上利用高时空分辨率卫星图像实时对热带气旋进行自动识别、定位定强和智能追踪的功能,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台风监测和预报预警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