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篇
  免费   1310篇
  国内免费   1686篇
测绘学   675篇
大气科学   735篇
地球物理   912篇
地质学   2994篇
海洋学   936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415篇
自然地理   58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沙漠-绿洲陆-气相互作用和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绿洲效应”这一自然现象垂直剖面上更为清晰、准确和细致的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早前的许多观测实验结论相吻合,即“绿洲效应”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它表现为在绿洲区域比戈壁沙漠区域环境温度低、湿度大、湍流动能输送弱,具有下沉气流而导致与周围戈壁沙漠区域产生水平输送环流.而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于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绿洲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亢马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蔡明海  梁婷  吴德成 《地质学报》2005,79(2):262-268
亢马矿床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东矿带中一个研究程度较低的中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床特征研究表明,区内的锡多金属矿化主要呈脉状产出,明显受构造控制,成矿作用以充填-交代为主,后生成矿作用特征明显。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的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30 0~35 0℃、2 10~2 80℃、14 5~175℃。石英流体包裹体Rb- Sr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94 .1±2 .7Ma(2σ) ,表明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成矿流体的87Sr/ 86 Sr初始值为0 .710 15 ,与大厂矿田中部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87Sr/ 86 Sr的初始值0 .7110接近。成矿年龄与成矿流体的87Sr/ 86 Sr初始值均表明亢马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作用与区内的龙箱盖岩体具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993.
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层序地层格架及介形类特征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介形类演化对层序地层格架的响应。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相当于青山口组二三段、姚家组和嫩江组一段地层,由6个三级层序构成,青山口组二三段相当于3个三级层序,姚家组一段、二三段和嫩江组一段分别相当于1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及不同体系域介形类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994.
采用静态暗箱采样—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大气间CH4、CO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μ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2(42%和12%)、N2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1.6%和43.3%±1.0%(CO2)、0.37%±0.01%和0.17%±0.00%(N2O)、0.06%±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O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O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地而同步观测试验,论述了试验目标与研究内容、试验区的选择设计以及寒区水文长期观测试验.上游试验以理解寒区水文过程、提高寒区定量遥感水平为主旨,以积雪和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微波辐射计、高光谱成像仪航空遥感和地面同步观测,并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长期寒区水文过程观测与研究.试验集中在冰沟积雪小流域、阿柔草场和扁都口裸露耕地3个不蚓地表覆盖区,以积雪和冻土变量与参数的测量为主.同步试验在流域尺度、重点试验区、加密观测区和观测小区4个尺度上展开,分别布置了加密的地面同步观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降雨、径流及其它水文要素观测网络;航空飞行传感器分别采用微波辐射计、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相机,收集获取了试验区丰富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主被动微波等卫星数据.通过试验,初步构建了上游寒区航空-卫星-地面综合数据集,可以应用于改进和验证寒区陆面/水文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996.
北苏鲁荣成地区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折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荣成地区位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东北部,以花岗质片麻岩、副片麻岩为主,夹有少量的榴辉岩、石榴辉石岩、麻粒岩、超基性岩、石英岩、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各类岩石的锆石中普遍含有柯石英包裹体,表明荣成地区岩石曾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荣成地区区域构造格架表现为面理产状总体为NNE-SSW走向,向南转为由NE-SW走向,呈弧形展布,倾向SE或SSE,超高压变质岩石由一系列近平行的剪切岩片组成,岩片之间的分界线为一些韧性剪切带,是折返阶段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的产物。结合野外宏观变形现象、显微构造分析以及糜棱岩中石英的优选方位EBSD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电子背散射技术)测量结果,可以判断北苏鲁荣成地区韧性剪切带主要形成于中、低温(550~350℃)条件,并具有由NW向SE“斜向正滑”的剪切指向。根据韧性剪切带中所含的榴辉岩透镜体的显微构造和绿辉石与金红石的优选方位的EBSD的研究,重塑超高压变质阶段的流变学特征:绿辉石和金红石都具有高温的滑移系组构模式。横穿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呈厚10km以上的穹形板片,位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板片下部的荣成及江苏刘山以韧性正断裂系列为主。Ar-Ar测年结果表明,发生这种伸展韧性剪切作用的时间在117~130Ma。位于板片上部的南苏鲁以韧性逆冲性断裂系列为主。基于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苏鲁超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动力学的挤出模式。  相似文献   
997.
在大兴安岭森林沼泽景观区,植被茂盛、土壤表层腐殖质发育,且通视条件差,运用传统的规则网土壤测量方法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查证,工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采用不规则网土壤测量方法进行异常查证,取得了快速评价异常、追踪异常源,缩短找矿周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的走滑构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广东凡口铅锌矿富存于粤北曲仁盆地北缘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石中,是吴川-四会钨、锡、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代表性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一系列与矿床形成及改造有关的NE向、NNE或NW向走滑构造。其中印支期NE向左行走滑构造是重要的成矿期构造;矿体的空间产出状态和富集程度主要受NE向走滑构造控制,但同时受燕山期与喜山期等成矿期后NNE向和NW向右行走滑伸展构造的改造和影响。矿区NE向走滑构造带的演化与发展及其相伴的岩浆等热液活动是该大型矿床形成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区域尺度农田氮磷非点源污染与模型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农田非点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并阐述农田氮、磷非点源污染的机理及其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和监测方法。同时,对农田非点源污染的定量化、应用效应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此外,结合农田非点源污染与相关模型作了应用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目前海洋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海洋科技档案管理的特点和具体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海洋科技档案管理系统(Marine Science&Technology Archives Management System,MSTAMS)设计方案.基于海洋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从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划分以及安全管理体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糸纯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全面、先进的理论体来和技术指导,以实现海洋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和可视化,从而提高海洋科技档案管理的效率,满足目前各海洋研究系统及单位对档案管理和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