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0篇
  免费   1996篇
  国内免费   2468篇
测绘学   844篇
大气科学   1313篇
地球物理   1887篇
地质学   4706篇
海洋学   1375篇
天文学   297篇
综合类   794篇
自然地理   97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571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Shallow-delta sedimentary systems receive both terrestrial and marine organic matter. A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ctivities determine that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deep-water area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re generally rich in and even dominated by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this has led many researchers to examine the rules governing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in shallow-delta sea sedimentary systems. However, the deep burial of source rocks in deep-water areas and the relatively small amount of drilling undertaken have greatly restricted the study of these rules. In this study, the ‘forward modeling’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deposi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through flume experiments, where the depositional results were carefully depicted and sampled.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selected samples was measured and when combined with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and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results, the dominant enrichment areas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were identif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bank parts of the delta front, the dune countercurrent surface, the low-lying parts, the delta front slope area and the shallow-prodelta sea area are where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is predominantly enriched. This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and guidance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reas of marine source rocks with terrestrial input in the deep-water areas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相似文献   
992.
天山—兴蒙造山带是国内晶质石墨矿的主要成矿带,已查明柳毛石墨矿、石场石墨矿等多个大型沉积型石墨矿床,五义屯石墨矿矿床是近年在该带上新探获的一座大型晶质石墨矿床。本文阐述了该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结果表明,该矿床是大型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矿体具明显层控特征,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界麻山岩群余庆岩组中;矿体品位厚度稳定,主要呈大鳞片粒级;矿体与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明显,具明显低阻高极化特征;本矿床具有成为超大型石墨矿床的潜力,其外围对寻找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具有良好的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993.
尼日利亚的巴古多(Bagudo)锰矿是近年新发现的具有找矿潜力的沉积变质型锰矿床,位于马如—安卡费金铜铁成矿带的西北缘附近。矿区共圈定了3个锰矿区,锰矿体出露于地表,整体呈NW向或近SN向延伸。矿体中的条纹状锰矿石和块状锰矿石均属低磷中铁中品位的氧化锰-硅酸锰混合矿石,且块状锰矿石锰品位低于条纹状锰矿石。目前矿区的勘查深度主要为-50m以上的浅表部分,深部的勘查工作尚未进行。由于锰矿石具弱磁性,故而高精度磁异常的部位具有找锰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油气勘探开发涉及各类数据体,同一数据体可得多种平均值,目前尚无明确而有效的方法以判断何种平均值能客观反映数据体的典型水平。运用数据统计平均分析方法,对勘探开发实践中的孔隙度、渗透率、产量、成本等数据体进行系统分析,确立了加权中位数计算公式和平衡中位数法则。加权中位数计算公式适于分析不同领域正常有序数据体的基本特征,加权中位数为正常有序数据体的平衡点;平衡中位数法则适于确定有足够大数据容量、能满足统计分析基本要求、能选择合理权衡指标的正常有序数据体的典型水平;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加权平均值也可确定数据体的典型水平。  相似文献   
995.
韩军  刘祜  甄珍 《江苏地质》2022,46(2):158-164
通过印度尼西亚B地热田地质勘查和已有资料分析,参照中国地热行业勘查和资源评价相关规范,对比该地热田已有的资源评价结果;以热储法(体积法)为基本公式,运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法进行预测,随机参数均为地热地质条件限定下的取值范围;最终以体积法估算结果作为评估资源量下限,获得待评价地热田的可发电量资源潜力,为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可靠依据。相比传统方法,蒙特卡罗法更适用于地热勘查初级阶段的地热资源评价,具有预测范围合理、数据结果定量化、可提供概率分析置信区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6.
竟柱山组地层出露于西藏昂仁县打加错东地区,是一套以砂岩、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岩建造,通过野外剖面测制、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析了竟柱山组地层、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该组地层为一套红色磨拉石建造,其形成于打加错断陷湖盆的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竟柱山组上部安山岩透镜体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89. 97 ± 0. 7 Ma,其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997.
异质性是岩体的重要属性之一,从岩体的物质组成到结构特征,再到微宏观力学行为表现,异质性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岩体的细微观异质性、结构面异质性和宏观异质性3个不同的尺度,对异质性的产生原因、表现特征、力学效应和时空演化规律等进行阐述,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方法以及异质性在不同尺度上的差异表现。岩体异质性的研究,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体系的延伸,而多尺度的研究方法也成为全面揭示岩体变形破坏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8.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构造变形岩相带也是一个现存的地质体;物探工作目的是要探测和揭示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埋深、轮廓、内部结构构造等特征,为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提供依据。由于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复杂时空关系,如果仅以新鲜岩石标本物性参数的差异作为判别标志,难以提高地球物理方法的分辨率和有效性。结合构造变形岩相进行综合解译,更能提高解释推断成果的多学科融合性。作为终极勘探目标,需要紧密结合构造控矿级序,建立构造变形岩相带的三级分类标准,提取对应的地球物理信息:一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构造单元及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对应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如隆凹构造相间的伸展构造域;二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控矿构造体系,及其所对应的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如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系统;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在的有利成矿构造部位,及其所对应于关键剖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如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者含矿断裂带等。选择国际流行的典型金属矿床类型,介绍了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组合信息特征及其分级利用操作流程,为有效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99.
加油站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对研究区位于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加油站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分析加油站地下水中石油烃的污染特征和地下水化学类型特征,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揭示加油站地下水中石油烃潜在的生物降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可划分为Cl-Na型、HCO3-Na型、HCO3-Ca型和SO4-Na型4类。加油站地下水中石油烃的检出率为85.71%,检出浓度为0.020.35 mg/L。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因素主要以水-岩相互作用和石油烃的生物降解为主。TPH与地下水化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表明:TPH与K+、Na+、Cl-、Mn、Mg2+ SO 4 2 -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与pH值、 HCO 3 - NO 3 - NO 2 -、Ca2+、Fe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加油站地下水环境中可能存在嗜盐或耐盐微生物,导致随着盐度的升高,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生物降解率加快,TPH浓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微生物利用电子受体( SO 4 2 -、Mn、 NO 3 -、Fe)降解TPH的过程中,电子受体的贡献率为:铁还原(64.88%)>锰还原(24.86%)>硫酸根还原(5.78%)>硝酸盐还原(4.46%),即加油站地下水中铁锰还原菌的石油烃生物降解为优势反应。  相似文献   
1000.
藏南裂谷作为青藏高原最显著的伸展构造样式之一,是研究高原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但目前其深部成因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沿错那—沃卡裂谷中部的大地电磁数据,分析裂谷区域的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特征和相位张量,并通过三维大地电磁反演获得邛多江地堑和沃卡地堑深部电性结构。三维大地电磁反演结果显示,沃卡地堑和邛多江地堑深部存在一条连续的显著高导异常,并呈现“俯冲”形态,且上覆高阻结构体,而在邛多江地堑两侧浅部则分布低阻异常。结合早期的研究结果,本文支持错那—沃卡裂谷深部的高导异常为地壳部分熔融,可能与南向地壳流相关,并研究认为在南北向持续挤压作用下,裂谷下方的弱地壳层,通过解耦上地壳和下部地壳,促进了藏南裂谷系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