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8篇
  免费   1699篇
  国内免费   2191篇
测绘学   1104篇
大气科学   990篇
地球物理   1509篇
地质学   4119篇
海洋学   1078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527篇
自然地理   85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519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将电阻率层析成像应用于探测潜伏断层的研究中,本文发现了断层和地下水的一些基本电阻率分布特征,这对于工程物探意义重大,一般情况下,断层两侧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特征,但是,根据电阻率层析图像中的电阻率分布,通常难以区分断层和地下水层,这是因为两者不仅都具有低电阻率值,而且还具有非常相似的电阻率异常特征。资料和方法:运用电阻率层析图像的数据,电阻率层析图像中的断层会呈现如下特征:1)由于孔隙度的加大和地下水的存在,使得断层表现出高角度的低阻线性结构。它们既可以出现在浅部盖层中,也可以存在于深部基岩中,特别是在深部区域,它们尤为明显;2)它们还呈现出高角度的线性梯度带,在该梯度带两边的电阻率结构出现整体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正断层的上盘表现出低阻或/和班驳状的高阻和低阻扰动区,而下盘则为完整的高阻区,这与逆冲断层正好相反;3)与断层有关的电阻率异常区常常具有良好的大尺度水平连续性,并且可以追瞎异常区附近的精细电性结构。而地下水的电阻率特征为:1)如果没有裂隙,地表水所引起的低阻区非常浅,即使存在丰富的水源以及高孔隙度的砾岩和中粗砂。一般情况下,其底端深度不超过强风化区;2)地下水的电阻率值非常低,特别在高矿化度的地区。地下水,包括岩溶水和砂岩水,的电阻率总显示出局部水平延伸或/和面团状特征;3)地下水层的深度朝某个固定方向逐渐增加,并且其电阻率图像会随季节而变;4)一般情况下,在水下渗的地区,会出现降水漏斗,其上部为高阻,而下部为低阻,从而便形成了“Y”或“V”字型的典型结构。结果:利用上述的基本特征一般可以区分断层和地下水。结论:仅依靠电阻率层析图像,可能极难准确地区分断层和裂隙水,这是因为裂隙水不但可能具有高角度的低阻线性结构,而且在一定尺度上具有很好的水平连续性,还有,由于电阻率层析成像较差的垂直分辨率,难以精确确定断层的上端点位置,所以结合其它的物探手段如钻探和浅层地震勘探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2.
剥蚀及地幔作用下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修改了England和Mckenzie的黏性薄层流变模型中控制大陆形变的连续性方程,将剥蚀作用对高原隆升演化的影响直接引入该方程,并考虑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岩石层的搬离作用对高原隆升演化后期的影响,用有限差分法直接模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所显示的高原隆升演化过程与实际观测资料吻合较好,揭示了高原隆升演化过程的非平稳和多阶段的特性;同时还表明上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岩石层底部的搬离作用可能是最近8Ma以来高原快速隆升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3.
利用2000-2001年6-9月份日本数值预报产品,郑州市降水实况资料及同期天气图,对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在郑州市汛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用FSFE02,FSFE03作郑州市24h汛期降水预报效果最好的是晴雨预报;各月预报能力有差异;空报率高于漏报率。在500hPa为偏南气流的条件下,该数值产品的预报效率较高;对于两层均为偏北气流及高层低槽中空西北气流的天气系统配置预报效率也较高;若中高层均为低槽,则预报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4.
县域农业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生态学属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 ,其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进行景观尺度地域生态规划 ,并提出相应的规划与设计方案。该文以景观生态规划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为指导 ,进行密云县农业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最终目的是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农业生态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145.
三种被动式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野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近地表输沙率的测定,从而影响着风沙地貌的研究和风沙工程设计,对目前三种常用积沙仪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下垫面、相同风速)的积沙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楔形积沙仪积沙量远远大于其它两种;(2)近地面积沙量随高度分布上,楔形积沙仪能更好地反映风沙流结构;(3)与其它两种积沙仪相比,楔形积沙仪所采集沙子中的小粒径颗粒含量明显多于其它两种积沙仪结果,而较大粒径颗粒的含量呈相反趋势,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楔形积沙仪采用的流线型构造和网状结构,从而对风沙流的阻挡程度较小,今后应推广楔形积沙仪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6.
深埋长隧道有害气体发生的地质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气体的深埋长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现象之一。本文在现场调查及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探讨了有害气体发生的地质条件,为有害气体地质灾害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7.
气候变化对洮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过去40多年来,洮河流域主要产流区甘南高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对引洮工程的引水区——流域上游40多年的实测水文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降水和径流总体下降趋势非常明显,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降水径流减少更多,达35%;而气温则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没有降水径流的下降幅度大。由于气候升温变暖、草原载畜过量以及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气候干旱化、山区水土流失加剧、草原植被退化和沙漠化,这一切都将对未来引洮工程发挥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8.
浅谈洛阳龙门旅游区的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锐  王保健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4):17-18,51
龙门位于洛阳市南约12km处,交通便利,居民点稠密。龙门旅游区向以艺术瑰宝石窟和壮丽自然景观闻名,但其周围的地层、沉积环境、构造和矿产资源等相关地质环境却鲜为人知。如能在原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开发地质或其它旅游资源,形成综合性旅游场所,必将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9.
灌溉实时调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世祥  傅骅  李靖 《水科学进展》2003,14(5):660-666
灌溉实时调度是农业水管理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农业灌溉、气象学、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提高调度的灵活性、可靠性、实用性,是灌溉实时调度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信息处理费用过高、卫星传输周期长等多方面的困难。综述了国内外在实时灌溉预报、渠系动态配水、土壤墒情监测、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灌区空间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主要成就,力求促进灌区用水管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0.
The effect of asymmetry and irregularity of the inputted seismic waves on the earthquake-induce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buildings on natural subsoil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earthquake damage phenomena, theoretical analyses, dynamic triaxial tests and shaking table tests.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at, the asymmetrical and irregular character of the inputted seismic waves themselve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subsoil and buildings in some cases, and this is a necessary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reasonable evaluation for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nd other problems relating to the soil deformation due to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