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郑刚  程雪松  刁钰 《岩土力学》2014,299(2):573-583
目前基于构件设计的基坑设计理论使得很多支护体系缺乏必要的冗余度,并导致了众多基坑事故。将离散元方法引入到基坑垮塌模拟和冗余度研究中,提出了基于局部破坏的冗余度分析模拟方法。进而以探究支撑端部连接对支护结构冗余度的影响为例,对两种连接情况的基坑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其中的连续破坏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支护体系冗余度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抵抗连续破坏的发生,防止基坑在局部损伤情况下,由一种形式的破坏引发其他形式的破坏,由局部破坏导致整体崩溃。另外,模拟结果也验证了离散元法在基坑破坏模拟中的适用性与可行性,为类似地下工程的破坏模拟和基坑冗余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72.
华北地区地下介质波速比值(VP/VS)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分别独立反演得到的华北地区 16个台的S波和P波速度结构 ,计算了各台站下方分层速度结构各层的波速比值 ,发现在强震区的波速比总体上高于弱震区 ,且地壳中的一些低速层位会出现 >1 8的波速比值 ,而在弱震区或稳定块体内部 ,各层波速比一般都低于正常波速比 1 732 ,平均值甚至 <1 7;在过渡区域 ,如位于盆地边缘或稳定块体边缘的台站 ,其波速比值有高有低 ,一般情况下 >1 732。在此基础上 ,最后我们对位于不同地质构造体的台站下方的介质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3.
土地出让收益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烟台市土地收益出现下滑,土地出让量下降明显,面临的形势较严峻。结合烟台实际,对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究其下滑原因除受宏观环境影响外还与自身工作不足有关;并就下步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74.
成矿构造应力场研究是控矿构造研究、认识矿体空间展布形态、位置、预测及布置探矿设计的基础。依据弹性力学和莫尔库仑剪切破裂理论,推导出形成共轭及在剪切构造带内形成羽列、雁列等构造应力场的产状和形成羽列、雁列主应力大小的数学解析表达式,进而应用计算机对新城金矿床主矿体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该矿主容矿构造是在NNW向缓倾拉张主应力、NE向陡倾主压应力、焦家构造带平面呈右行扭动下形成的。NWW向中间主应力控制新城Ⅰ号主矿体在NW向倾斜平面上延深的长轴方向。该轴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倾伏向为281°,与水平面的夹角倾伏角为26°,在N40°E纵投影面上向SW侧伏,侧伏角为45°,富矿柱产状亦与中间主应力轴产状一致。在已获取容矿构造产状基础上,据相关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分析并建立了主容矿羽列与控制剪切构造带两者的力学关系和剪切破裂方程式。联立解出成矿应力场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的量值,再由陡倾主应力大小估算出该矿头部的成矿深度在2 750 m左右。  相似文献   
375.
汶川M_S8.0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地震构造初步分析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至6月26日四川地震台网整理形成观测报告的2741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及其余震的破裂扩展。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0~20km间的上地壳,25~40km的下地壳也有少量地震发生,与下地壳存在脆性变形的断裂活动相对应,在20~25km深度范围内的上下地壳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震层,推测其可能构成推覆构造的滑脱面。从震源分布与震源机制解在空间的变化上,地震破裂由南向北单侧破裂且存在明显的分段活动性,推测可能存在逆冲推覆与右旋走滑破裂相互转换的过程:逆冲推覆滑动主要发生在高川以南的段落上,震源机制解表现为以逆冲为主;地震破裂向北并未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扩展,而是斜切青川断裂,震源分布刻画的结构面陡直,震源机制解表现为以右旋走滑错动为主  相似文献   
376.
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和最大熵原理方法,对首都圈(北纬38°~42°,东经113°~120°)1484年以来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历史上5.0级以上地震存在12.9年的卓越周期,并且在今后50年内,发生5.0≤Ms〈6.0和6.0≤Ms〈7.0地震的概率分别是0.9907和0.6916,发生7.0≤Ms〈8.0地震的概率较低,只有0.2564发生Ms≥8.0地震的概率最低。仅为0.0718。  相似文献   
377.
张倩  吴湘滨  杨牧  钱美平  刁谦  孟斐斯 《现代地质》2019,33(5):1025-1035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指示华南岩石圈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原位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紫金山矿田内浸铜湖铜钼矿床发育的花岗斑岩开展研究,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01.1±1.9)Ma,属早白垩世。浸铜湖花岗斑岩锆石Hf同位素εHf(t=101 Ma)为-6.1~0.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09~1.51 Ga,不支持其形成于华夏陆壳基底物质或壳源(变质)沉积岩的直接熔融。锆石Ce4+/Ce3+值指示岩浆氧逸度较低,表明其成因类似于华南分异的I型花岗岩,主要源于火成岩的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华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受俯冲作用影响,发育大规模岩浆活动,其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378.
汶川8.0级地震及余震破裂的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8.0级地震是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大地震,文中应用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资料、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资料,论述了该次地震的主破裂、次级破裂、触发破裂等方面的地质特征.认为该次地震的主破裂长约200 km,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以逆冲破裂为主,由两条破裂带构成,并引起上盘多条近平行的次级断裂带的破裂;北段以右旋逆冲破裂为主,由单条破裂带构成;在主破裂的东北方向,触发了长约100 km的余震活动.汶川8.0级地震的破裂特征,对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其他段落的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9.
收集并整理华东地区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共计72项,逐一计算并提取它们各自的地震前兆信息量,在此基础上,合成计算得到该地区地震综合前兆信息量时序曲线,分析并计算5.0级以上地震预测效能,给出华东地区地震短期综合预测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380.
为避免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中标准体系之间出现不必要的交叉、重复乃至矛盾,确定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实现程度,利用软件自动完成一致性测试并给出可信的测试结果,已成为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关键问题.该文应用MVC三层体系架构,构建了一种新型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测试过程模型(GIS-CTM),设计了前置处理器和后置处理器两个客户端,通过测试问卷形式完成从ATS到可执行测试套件的转变过程,实现了测试准备、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判定及测试报告生成等功能.该模型为测试体系规定了方法和框架,保证测试结果具有足够的可信度,进而保证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一致,支持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的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