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5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633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536篇
地球物理   612篇
地质学   1267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3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曹可心  邓羽 《地理科学》2021,41(10):1792-1801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共享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方式,探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能支撑交通资源空间配置并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供需理论为基础,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反映时空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从供给和需求2个维度,分别选取停车场、人口密度以及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公共服务与活动空间等5方面,共14个代理变量探究时空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共享汽车分布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根据时空特征可分为“早晚”型、“日间”型、和“均匀”型3类集聚中心;② 出行需求是影响共享汽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购物场所、科教文化场所、医疗保健场所等公共服务和活动空间是共享汽车的主要目的地;③ 政府应进一步做到精准投放,将资源重点布局于“日间”型集聚中心、居住空间和公共服务与活动空间等,以此促进共享汽车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992.
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的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发展潜力、成果分配、资源环境、民生福利7个维度刻画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从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两个维度刻画经济增长数量以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剖析2006—2018年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 总体协调水平上,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的协调度较低,且呈下降趋势;② 协调度空间格局上,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数量、增长速度的空间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且保持相对稳定,但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规模的协调度空间格局差异较大;③ 协调类型上,“数量滞后”型呈零星分布,“规模滞后”型向中西部集聚,“速度滞后”型向东北拓展,“质量滞后”型表现出多样性特征;④ 经济增长质量与规模、速度的协调关系表现出不一致的特征;⑤ 相互协调机理分析发现,民生福利、经济发展潜力、人均GDP对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协调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⑥ 针对不同协调类型的城市群应分别采取相应举措以助力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2020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地理教育论文的栏目分布情况、源杂志转载量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可看出近年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热点包括国际地理教育进展、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与历史、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地理教师发展等方面。未来地理教育研究需要关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教科书的探讨、地理概念体系的构建、地理思维的培养、安全教育实施的途径、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4.
干旱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干旱事件频率不断上升,研究干旱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间分辨率是认识干旱对其影响机制的重要途径。基于5天NDVI遥感数据,以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利用CASA模型估算2010—2015年5天步长尺度的NPP,将5天降水为零定义为干旱基本单元,利用标准分数来探究干旱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能有效探测干旱对NPP的影响机制,研究期间河西走廊年干旱频次6—44次,干旱对该地NPP有负效应,对5天均值的影响为-0.23 g·m-2,影响幅度为-1.93%,整体影响较小。干旱对林地NPP影响最大,下降3.70%,草地次之,荒漠最小。随着干旱持续时间的增加,NPP变化趋势呈现为先降低,然后降低趋势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的过程。干旱对夏季的NPP影响最大,冬季最小,秋季干旱对林地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5.
拟稳平差在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稳平差是一种顾及基准点稳定性的平差方法,在变形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介绍了拟稳平差的基本原理,说明了拟稳平差在沉降观测中的应用;拟稳平差的关键是选取符合实际的“拟稳点”,讨论了拟口点选择的两种方法:假设检验法和模糊聚类法,并给出算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96.
主要造岩矿物动态重结晶作用及其变质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纪沫  胡玲  刘俊来  曹淑云 《地学前缘》2008,15(3):226-233
动态重结晶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变形作用,主要包括膨凸、亚晶粒旋转和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作用三种变形机制。随着变质程度的不断增强,膨凸、亚晶粒旋转和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作用顺次出现。动态重结晶作用是温度、压力、应力以及流体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与变形温度有关,因此我们认为以变质相带代替温度变化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动态重结晶机制的转变条件应该更为合理。通过大量薄片观察和综合分析,我们概述了不同变质相条件下主要造岩矿物的变形特征组合,并提出了主要造岩矿物的动态重结晶发生的相对顺序大致应为方解石→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橄榄石→辉石,与前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7.
区域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应顾及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系统工程,区域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是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长期合作和共同推进。介绍了国内区域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其建设应采取“政府投入、测绘牵头、部门参与、服务社会”的模式和应顾及的问题,指出了在建设中应建立高精度的平面基准和高程基准,借助重力数据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并将其联测和处理,建立精确的转换关系,实时获取高精度三维成果。  相似文献   
998.
2000-2015年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能源贫困作为世界能源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已成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主要标志。当前急需探明影响农村能源贫困的关键因素,并寻求有效策略减缓能源贫困。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以能源接入与能源服务作为能源贫困的度量指标,利用Theil指数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刻画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中国制定有效的农村能源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① 2000-2015年中国农村能源贫困呈先增后降的“倒U型”趋势,但一直保持着“中部高、东西部低”的马鞍型分布格局;② 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的区域差异波动较大,但整体呈缩小趋势,Theil指数降幅为13.71%,地带间差异趋于扩大,而地带内差异趋于缩小;③ 中国农村能源贫困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均在波动中呈扩张态势,其中稳定性热点区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而稳定性冷点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④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能源供给水平、能源投资水平、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水平和农村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农村能源贫困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多运输方式,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交通需求的差异,从国内交通和国际交通两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比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交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长三角地区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交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不同尺度及不同交通方式上表现不同,国内交通差异小于国际交通,交通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介于国内和国际交通之间;公路交通在城市群间的差异较小,水运、铁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在城市群间的差距均较大,但引致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铁路、航空和水运发展上的差距。各交通方式发展优势均不突出,且铁路发展明显滞后是引致珠三角交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改善珠三角地区交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苔藓结皮复配凹凸棒基高吸水性固沙材料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玲  杜昊霖  张文杰  曹田  吕莹  任珺 《中国沙漠》2018,38(4):823-828
综合性固沙技术在荒漠治理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研究荒漠苔藓与凹凸棒基高吸水性树脂固沙材料的复配质量比与接种量对苔藓结皮的生长状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和优化生物固沙与化学固沙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一定时,荒漠苔藓与凹凸棒基高吸水性固沙材料以质量比1∶4复配,以接种量500g·m-2洒于沙面,所形成的苔藓结皮发育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