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814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21.
122.
对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以及煤岩加不同介质等 4个系列以 50℃为一温阶,从 250~550℃进行热模拟实验,并对其气体产物、液态有机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煤岩成烃过程是一个综合作用的过程,它的生气、生油与外界环境如水,粘土矿物等的辅助作用有关。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升高,各产气率呈增长趋势。介质的加入可降低有机质成烃温度,有利于液态物的产出。  相似文献   
123.
124.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9,他引:34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其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96士4 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0.705)和正εNd(t)(+1.7~+2.2)值的特点,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且这种地壳生长是在垂向构造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5.
中国西部地区地表条件恶劣,地下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勘探的难度很大。要获得勘探的高效益,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做到物探先行。物探先行,不完全是一个勘探工作部署问题,要做到物探先行,必须解决好2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二是各种技术的难题。主要应包括如下5个方面:1.首先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是一种在诸多困难面前毫不气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难题、难点找准,然后逐个突破,取得成功;2.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是辩证的统一,由于某些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不为,才能在…  相似文献   
126.
127.
龚玉珍  邵有清 《四川测绘》1996,19(4):151-156
本文介绍了古田汉一级大坝原有变形观测项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观测系统改造的原则和要求。详细论述了各观测项目增设、改造及自动化设计的实施方案,给出了相应的精度估算。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在对通辽CK-9井、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动态特征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PC-1500计算机,对该井的观测数据与气压、蒸发、降雨、开采、河水位、固体潮、地震波和潜水位等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的相互分析.研究所得结果,对该井水位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9.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