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黑龙江黑河变质地层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2.
曲林岩体位于冈底斯带中段的南缘,为渐新世-中新世复合岩体,主体为粗粒花岗斑岩,被后期煌斑质、花岗闪长质和花岗质岩脉切割,是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出露面积约8km2。花岗斑岩两组样品(T0849-PG和T0849-G)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9.7±0.1Ma和30.0±0.2Ma。花岗斑岩为高钾,准铝质,低MgO,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此外具有高Sr、Sr/Y、(La/Yb)N;低Y和Yb,弱Eu负异常等特征。岩体内发育一系列近南北向展布的花岗闪长玢岩脉,其中两组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5.5±0.1Ma(T0848-PY)和14.4±0.1Ma(T0850)。两条花岗闪长玢岩脉具有与岩体主体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同样富集轻稀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花岗斑岩的87Sr/86Sr(i)=0.706102~0.706202,εNdt)=-0.6~+0.6,锆石εHft)=+4.9~+7.9;花岗闪长玢岩脉的87Sr/86Sr(i)=0.705429~0.705474,εNdt)=-1.4~-0.2,锆石εHft)=+2.6~+7.6。本文数据和文献数据结果表明:曲林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玢岩脉均来源于加厚南拉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很可能与增厚的深部岩石圈的拆沉或俯冲印度岩石圈的撕裂诱发软流圈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73.
2018年7月10日河南固始发生ML 4.0地震,为区域4级地震平静长达18年背景下的一次显著事件。为分析此次地震震源破裂性质和发震构造特征,采用Snoke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震源错动类型以正断为主兼具走滑,其中节面Ⅰ:走向127.0°,倾角75.0°,滑动角-78.0°;节面Ⅱ:走向268.0°,倾角19.0°,滑动角-128.0°,且节面Ⅰ性质与淮滨断裂破裂特征和切错方式符合;采用震源谱拟合计算得到此次地震应力降为2.756 MPa,固始及邻区ML 2.5-4.0地震应力降普遍小于3 MPa,且与震级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4.
研究华北块体1970年以来的13次典型6级以上地震, 通过组合地震显著增强异常指标的预测时间、 预测范围等参数, 使用Molchan、 R值等方法进行全时空扫描检测效能评估, 最终验证了地震显著增强异常地震预测指标在华北块体的适用性和最佳预报参数, 为使用该方法的震情跟踪工作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75.
选取中原地区(30°-38°N,109°-118°E)1970年1月至2018年10月ML ≥ 4.0地震,分析4级地震平静异常与异常结束后发生的MS ≥ 4.5地震的相关性,判定4.0级地震平静异常指标为90天,统计平静异常结束后1.5年内MS ≥ 4.5地震的发生概率,发现异常映震率为61.8%,计算得到地震预报效能评分R值=0.547,说明4级地震异常平静预测效能明显。分析认为,利用4.0级地震平静90天预测中原地区MS ≥ 4.5地震具有一定指示意义,结合该区地震平静时段进行分析,可明显减少地震虚报率。  相似文献   
76.
收集2008—2018年3 036个地震的20 395个P波初动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对晋陕豫交界应力场进行反演计算,得到研究区浅部0.15°×0.15°的精细应力场分布状态。结果显示:(1)晋陕豫交界大部分地区主要受走滑和拉张应力体系的作用,整体压应力轴方位表现为NE-NEE向,张应力轴方位表现为近NS向,表明山西断陷盆地为典型走滑拉张的产物;(2)华山山前断裂周边及洛阳盆地出现挤压型应力场作用的特征,反映出逆冲作用机制在这两个地区占主要成分;(3)夹于封门口—五指岭断裂带和新安—郏县断裂带的地区出现了P波矛盾比最大值,表明应力场在该区域的复杂性,该地区受拉张和走滑双重作用控制;(4)晋陕豫交界应力场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特征,隆起和坳陷的过渡区往往是应力场非均匀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77.
兰聊断裂南段构造样式复杂,分段活动特征明显。已有学者针对兰聊断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范县—东明县一带,而兰聊断裂南段的构造样式与最新活动性研究匮乏。为此采用地震反射剖面与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方法,对兰聊断裂南段进行较系统地分析,认为兰聊断裂南段构造样式为伸展走滑断裂尾端“马尾扇”结构,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晚更新世以来未活动,中更新世最大滑动速率为0.061 mm/a,据此判断兰聊断裂南段为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78.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在 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2 0 0 0年版 )中国科技期刊 (1372种 )地质与地理学科类中 ,影响因子排序第 2 6名 (表 1) ;被引频次排序第 19名 (表 2 )。表 1  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地质与地理学科类影响因子排序名次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即年指标1矿床地质 1.4870 .1112第四纪研究 1.195 0 .1963地质学报 0 .8480 .3 5 14地质论评 0 .80 70 .1835地理学报 0 .7810 .13 36地学前缘 0 .65 3 0 .1987岩石学报 0 .62 5 0 .2 0 38岩矿测试 0 .5 670 .0 5 49地质科学 0 .5 13 0 .17910冰川冻土 0 .45 5 0 .10 311岩石…  相似文献   
79.
程巴岩体位于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南缘,由花岗闪长岩、细粒闪长质包体等组成。测得的锆石U-Pb年龄可以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即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29.40±0.18Ma与29.42±0.25Ma,细粒闪长质捕虏体形成年龄为30.02±0.15Ma。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Si O2(65.2%~66.2%)、K2O(3.2%~4.0%),较低的铁(TFe O=3.2%~4.0%)和Mg O(约2%),同时具有高Sr(774×10-6~813×10-6)、低Y(9.9×10-6~11.2×10-6)、高Sr/Y值(63.4~82.2)等特征;闪长质包体表现出较低的Si O2(53%~56.1%)和K2O(1.5%~3.2%),较高的铁(TFe O=6.1%~8.1%)、Mg O(4.0%~6.2%)和Na2O/K2O≥2,同时具有负Eu异常(Eu/Eu*=0.432~0.804)。2种岩性都富集LREE及LILE,亏损HREE及HFSE,具有较高且一致的εHf(t)值(+1.1~+6.2)和全岩εNd(t)值(-2.9~-5.9)。以上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与细粒闪长质包体由同一岩浆分离结晶形成,花岗闪长岩经历磷灰石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其高Sr/Y值为岩浆分离结晶的结果,并不代表原始岩浆组分。  相似文献   
80.
在我们对一些长距离的水准测量作定量分析,试图找出与孕震有关的垂直形变分量的时候,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有的测线尽管两个端点的高差在大幅度地变化着,显示出很大的形变量,有时这种变化的幅度,速度、梯度接近甚至超过国内一些大震震例。可是却没有发生大震。那么,这些急剧变化着的数值反映了什么?是孕震过程受力而引起的相应形变?还是测量本身的误差积累传递的结果?抑或是地球本身固有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