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5 毫秒
271.
应用NOC方法研究中国地区地磁时空变化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自然正交分量(NOC)方法,对1995~2006年中国地区36个地磁台的地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上述数据矩阵的本征值和相应的空间域、时间域本征向量,并就其时空分布与中国地磁模型(CGM)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它的物理意义.研究表明,上述观测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地磁内、外源场信息,其中地磁场要素F、D、I第一、第二本征值及相应的空间域和时间域的第一、第二本征向量所描述的地磁基本场时间变化与CGM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72.
据SCI数据库统计,2008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已超过十万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海外期刊上,这对世界了解中国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不少中国国内读者不易看到原版海外杂志,抑或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和水平阅读外文科技期刊,使得中国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广泛、及时地被国内读者了解和利用,造成遗憾。本刊不定期开设"中国作者国际地学论文简介"栏目,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在国外发表地学论文的中国作者的基本联络信息、研究思路和成果,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73.
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全球对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兴煤山D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14 m厚的地层内(第25-60层)密集采孢粉样89件, 从12块样品中获得孢粉化石47属50种, 据此将该剖面下三叠统底部的孢粉组合定为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Equisetosporites组合.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 为59.0%~79.6%;蕨类植物孢子次之, 为20.4%~41.0%;裸子植物花粉中以无肋双气囊类花粉为主, 含量为19.7%~54.4%, 多沟类花粉虽仅见Equisetosporites一属, 但含量高, 最高达24.3%.蕨类植物孢子中光面三缝孢类含量最高, 为14.3%~24.4%, 以圆形的Puncatisporites为主, 最高可达16.2%.孢粉组合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Equisetosporites与同一剖面的早三叠世牙形石第2带Isarcicella isarcica带及第3带Clarkina carinata-C.planata带相重合.这对当前正在进行的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准确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研究还表明, 煤山D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组合与中国北方区的早三叠世同期的孢粉组合对比较为困难, 而与华南各地的对比较为吻合, 说明中国南、北方古生代孢粉组合向中生代孢粉组合转变的时间并不一致, 北方较早, 南方较晚.   相似文献   
274.
运用遗迹化石恢复造迹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古遗迹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在陕北横山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大量完好的鱼类游泳遗迹, 能较好地恢复造迹鱼类鳍的着生位置及相关形态结构, 确定造迹鱼的类型.通过游泳遗迹的形态结构与鱼类形态结构相互关系的分析, 建立了游泳遗迹形态结构参数与造迹鱼类形态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通过计算显示同一遗迹种的鱼鳍间距与鱼体长度比值一定, 这与现代鱼类形体特征一致.应用该方法恢复了研究区两遗迹种的造迹鱼类, 其中Undichna britannica造迹鱼类的尾鳍和臀鳍间距与体长之比为0.3, 臀鳍和胸鳍间距与体长之比为0.45~0.5, 尾鳍和腹鳍间距与体长之比为0.49~0.5, 与邻区相同层位发现的鱼类实体化石Wayaobulepis zichangensis相关特征一致.另一遗迹种Undichna tricosta恢复的尾鳍和臀鳍间距与体长之比约为0.35, 可能与本区相同层位发现的Saurichthys huanshenensis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275.
刘雪珠  陈国兴  陈斌 《岩土力学》2007,28(Z1):773-777
基于子结构法思想,把轨枕-路基-场地体系从列车-轨道-路基-场地这一耦联的大系统中分离出来。以荷载输入等同于一种边界条件,采用高速列车以265 km/h和300 km/h的速度运行时现场实测竖向速度时程作为荷载输入尝试,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考虑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研究了以这两种速度不同组合的双线和单线高速列车运行引起路基-场地体系动力反应,初步探讨了其规律。  相似文献   
276.
GSM网络通讯技术在雨量遥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刚  华连生  钱毅  陈斌 《气象》2005,31(5):83-84
通过“GSM无线雨量遥测仪”的研发,介绍了工业化GSM模块在气象遥测技术中的应用及短消息(SMS)数据编码及传输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77.
曹俊  郭建强  宁志中  陈斌  彭东 《四川地质学报》2020,40(1):169-172,176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我国陆地三级阶梯中的一、二级阶梯之间,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形成的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等自然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按2017年底发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方案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四川省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特色与亮点,为此,在充分研究国标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规范以及全省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特色,依据资源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主要分类原则将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划分为8亚类34基本类型,其中前者4亚类21基本类型、后者4亚类13基本类型,与国标相比,取消了四川没有的海面1个亚类及其相应的3个基本类型以及不便于识别的垂直自然带1个基本类型,划分的基本类型与国标一致的有16个、修改完善的有7个、新增加的有11个。对四川景观资源分类方案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78.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区,绝大部分具经济规模的稀有金属矿床均与高演化的富Li-F花岗岩有成因联系。大坪花岗斑岩位于南岭构造带最东缘福建省永定地区,与区内Nb-Ta矿床形成有关。该岩体SIMS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86.7±1.2Ma和190.7±1.1Ma,是华南少见的早侏罗世(200~180Ma)侵入的花岗岩侵入体,也是华南最早报道的早侏罗世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大坪花岗斑岩具高钾低镁、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并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硅(72.81%~76.44%)、高10000×Ga/Al比值、高FeO^T/MgO和高的Zr+Nb+Ce+Y含量、亏损高场强元素和Eu负异常明显等。全岩体系低的Zr/Hf、Nb/Ta比值,指示岩浆具有较高的分异演化程度,Nb 2 O 5和Ta 2 O 5均含量达到了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工业品位。花岗斑岩中锆石Hf-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比较亏损的Hf同位素与比较均一的O同为素组成(εHf(t)=-2.4~3.4,δ^18 O=6.0‰~6.6‰)。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大坪花岗斑岩源区主要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并有约20%~30%壳源岩浆的加入,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分离结晶。晚期富氟的流体出熔并向上迁移可能对于Nb和Ta的再次富集与分异具有重要作用。大坪花岗斑岩与闽西南地区同时期的火山岩,如藩坑组双峰式火山岩,在空间上可与前人提出的“南岭山脉早侏罗世发育的东西向裂谷岩浆岩带(OIB型玄武岩、辉长岩和A型花岗岩组合)”相对应,是该裂谷带向东的延伸。  相似文献   
279.
夏季亚热带地区频繁的台风天气对河口水体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以2014年台风"海鸥"过境前后在南渡江河口地区的水文要素现场观测资料,分析了台风降雨前后南渡江河口地区的水体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大气降水是控制台风"海鸥"期间河水氢氧同位素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来源为热带太平洋地区输送的水汽。台风"海鸥"过后,降雨补给变少,温度升高,蒸发作用加强,氢氧同位素值有所升高。台风带来的大量河流淡水资源入海改变了河口水体环境,使得潮流界向河口后退,水体混合强烈,口门外形成咸淡水锋面。此次观测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台风对亚热带地区中小河流河口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0.
以1988,1991,1999和2005年四个不同时相的武汉市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平台上对武汉市四城区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做可视化研究分析,以重点分析江岸区绿地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例,提出一种基于风玫瑰图对城市绿地格局演变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