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印度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其培养模式为技能性知识与地理理论知识并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通过对印度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定位震中""探究印度的位置、人口与领土""走进气象观测站"3个地理实践活动案例的研究发现,印度高中地理对于实践力培养有以下特点:系统培养地理技能性知识、重视计算机技术与地理学科的融合、重视绘图技能与沟通能力。其特点为我国高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2.
以具备牵引流特色的重力流沉积体为载体的高效储集体,是陆相湖盆沉积学研究与勘探突破的重要领域.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段发育的大规模多期次陆相重力流具有其沉积特征的独特性(面积约940km2,纵向分布厚度约1.1km).依据水动力条件及沉积过程机制,存在层级递进继承型、渐进过渡型、兼并融合型3种牵引流与重力流动力学过程,细分为泥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过渡型同生流、(高密度-低密度悬浮)似涌浪浊流、(高密度-低密度)准稳态浊流5种机制类型,并依据其发育背景识别出了滨海地区中央隆起带上以重力流水道为主导特征的水道型重力流沉积体系和受次洼地貌控制的面流型重力流.本研究细化了沉积动力学过程-堆积机制-沉积相-岩相一体化的关联性,确定了牵引流化重力流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作为极具潜力的优质储层目标,陆相牵引流化重力流沉积体的研究成果在丰富理论体系的同时,对油气勘探新领域的拓展与突破具重要意义,具备生产实践价值,对于其他陆相湖盆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3.
简述了莺-琼盆地横向沉积分布、纵向沉积序列、动态沉积过程,以及浅海重力流的沉积特征与形成机制。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黄流组发育了浅海背景下的大型重力流沉积,琼东南盆地发育了半深海沉积环境下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海底扇。其中浅海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①沉积规模大小不等,且展布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②海平面变化造成沉积特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③浅海重力流沉积通常不具备扇体亚相分异; ④浅海重力流的水道沉积砂体迁移快、堆积厚,表现为水道富集且多期次叠加。莺-琼盆地物源演化与对比揭示了源-汇过程及不同物源输入的动态时空变化,主控因素包括物源供给、相对海平面变化、差异沉降、古地貌(古坡折及坡度)等。   相似文献   
74.
任科法  谢振斌  汪灵  姜鹏东  赵甫峰  陈思  孙丰云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27-2023010027
川东北米仓山寒武系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由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物组成,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于克拉通盆地。笔者等通过对陡坡寺组的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其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探讨陡坡寺组的构造环境。米仓山地区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为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和白云岩、紫红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灰白色薄层细砂岩等,发育水平层理、结核等沉积构造,沉积环境为潮上带和潮间带。陡坡寺组砂岩中重矿物主要由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白钛矿、重晶石等组成,指示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物源母岩类型。碎屑电气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母岩主要为贫锂花岗岩类及伴生伟晶岩和细晶岩、变质板岩、变质砂岩等。碎屑锆石的物源分析表明主要来自于542~520 Ma和993~731 Ma的岩石,来自于冈瓦纳大陆以及康滇古陆等。根据陡坡寺组的沉积序列、重矿物、锆石年代学等综合分析,陡坡寺组形成于与碰撞相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5.
桐柏造山带中秦岭群中出露有志留纪麻粒岩,然而其原岩形成时代和变质年龄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本文对北桐柏秦岭群中长英质麻粒岩中锆石开展了详细的形貌学、阴极发光图像、微量元素以及U-Pb年代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继承碎屑锆石给出了2.7~0.55 Ga的年龄,岩浆锆石给出了478±7 Ma(MSWD=0.73)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代表了桐柏长英质麻粒岩原岩的形成年龄。变质锆石区域获得了437±7 Ma(MSWD=1.3,n=10)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和前人研究结果表明437±7 Ma可能代表了前进变质阶段的年龄。而最外层的增生边给出了406±8 Ma(MSWD=0.72,n=4)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代表了退变质年龄。我们认为在480 Ma时,商丹洋已开始向北俯冲,导致480 Ma左右的岩浆作用,由于持续的俯冲消减,在440~420 Ma时,洋中脊与弧交汇,发生洋脊俯冲导致志留纪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及岩浆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林楠  姜然哲  刘强  郭晓东  杨航  陈思 《中国地质》2021,48(5):1392-1407
分析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对促进区域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做好生态系统水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MOD16蒸散发遥感数据产品,采用趋势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法,深入分析了近20年三江平原地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选取与地表蒸散量(ET)相关的驱动因子,分析各驱动因子对地表蒸散量变化的影响,并构建岭回归统计模型,分析研究地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近20年三江平原地表蒸散发(ET)年际起伏特征明显,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内91.53%的地区ET呈增加趋势,且ET分布的地域差异逐年缩小;年内ET呈单峰型周期性变化,季节差异性明显;研究区坡度对ET有正向影响,高程和风速对ET有负向影响;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及NDVIET均呈正相关性,其中降水量与ET相关性最为显著;构建岭回归驱动分析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23,能够有效解释各驱动因素与ET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对三江平原地表蒸散量影响较大,是影响地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7.
古地貌是控制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古地貌可有效地预测富砂沉积体系的分布。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鸭西地区下沟组形态较平缓的大型鼻状构造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分析下沟组3个三级层序发育时期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变迁,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将下沟组3个三级层序界面恢复到后期祁连山逆冲推覆构造变形前的沉积期原始空间分布状态,并分析各层序发育时期古地貌特征及演化,探讨了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空间展布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古地貌组合样式制约着不同时期层序的发育及沉积体系的展布,并提出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的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78.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学波  陈思宇  廖聪  宋金平 《地理研究》2016,35(9):1753-1766
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将修正的Conley-Ligon模型与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法相结合,探讨了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溢出效应空间格局及其对经济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在空间上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距离紧密相关的具有梯次性特征的核心-外围结构,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出正向溢出效应的同时也获取了正向溢出效应,但总体上县域溢出效应的类型以负向溢出为主;受溢出效应的空间格局和以负向溢出为主要类型的影响,京津冀县域经济水平类型发生转变的概率较小,经济水平较低的县域难以发生类型的转移,经济水平类型发生转移的县域多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的邻接地带;在邻接县域间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下,相邻县域的经济水平类型的转移具有显著的同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79.
营尔凹陷白垩系下沟组是目前酒泉盆地油气勘探中寻找岩性油气藏最有利的层段之一,对其沉积体系展开系统的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指导。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营尔凹陷下沟组的沉积体系展开了细致的鉴别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沟组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底扇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凹陷的西北部缓坡带,越过长2断层坡度变陡、湖盆加深,演化为湖底扇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发育于研究区东北、东南和西南部的陡坡背景下,湖相沉积主要发育于北部次凹和南部次凹。沉积体系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下沟组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快速充填阶段;下沟组二段沉积时期湖盆扩张阶段;下沟组三段沉积时期稳定的三角洲沉积阶段。进一步研究表明,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范围受到不同类型的同沉积断裂及其组合样式的控制,而物源发育和砂体展布样式则受到传递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正重庆山势起伏、纵横交织,主城区境内云雾、缙云、中梁诸支,以及铜锣、明月等数十条山脉平行成阵列,形成世界罕见的川东平行岭谷地貌,成就了"山城"盛名。重庆江河纵横,水网密布,长江、嘉陵江、乌江、渠江及涪江等水系滥觞于高原深谷,以开山辟峡的磅礴之势滚滚向东,造就了"江城"美名。重庆山水雄阔又邈然的自然美,是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最厚重的底色,吸引了众多文豪为之挥毫献墨。例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美写照;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古名篇;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流连;元稹"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