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渤海区的比目鱼类Pleuronectiformes种类颇多,据记载有20多种,特别以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最多;产量甚高、曾达到2万吨左右。因此对比目鱼类的基础生物学作系统的调查研究,无论对生产上、尤其是开展增殖;还是理论上、为研究数量变动提供某些依据,都是有益的。本文即属这类调查研究的一个专题。 关于比目鱼类的消化器官和食性的调查研究,国外已有过许多报导,国内对 相似文献
2.
黄渤海比目鱼类的消化器官与食性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渤海区的比目鱼类Pleuronectiformes种类颇多,据记载有20多种,特别以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最多;产量甚高、曾达到2万吨左右.因此对比目鱼类的基础生物学作系统的调查研究,无论对生产上、尤其是开展增殖;还是理论上、为研究数量变动提供某些依据,都是有益的。本文即属这类调查研究的一个专题。 相似文献
3.
陈大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1)
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的双眼通常偏在鱼体的右侧、称顺位;可是,该科有些种属的个体,出现双眼向左侧偏转的现象,称逆位。侧面逆位(reversal of sides)系指比目鱼类的眼球及有色侧面等移向顺位个体的相对侧面。有关比目鱼类的侧面逆位现象,在鲽属Pleuronectes、庸鲽属Hippoglossus、川鲽属Platichthys和北美牙鲆Parali-chthys californicus等种属中的出现,国外已有报导。但是,在赫氏高眼鲽Cleisthencsherzensteini(Schmidt)及我国其他比目鱼类的这种情况,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东白令海形成刺黄盖鲽渔场的海洋学特征,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标样侧重分析了刺黄盖鲽的渔业生物学特征,本文还概略地讨论了该鱼与渔业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参考鳗鲡等鱼类线粒体 DNA序列进行了中国花鲈线粒体 DNA细胞色素 b基因片断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中国花鲈的碱基序列为 4 10 bp,其 A、T、G、C含量分别为 10 1bp(2 4 .6 3% )、112 bp(2 7.32 % )、72 bp(17.56 % )、12 5bp(30 .4 9% ) ,与鳗鲡等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断序列碱基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8.
许氏平鲉繁殖群体的生物学及其苗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山东近岸许氏平Sebastesschlegeli繁殖群体的种群结构,系由体长235~467mm、体重300~3770g的3~14龄个体组成,其生长特性多数为L∞=480.34mm、W∞=4111.70g、k=0.2211、t0=0.567、α=1.0905×10-5、b=3.198.雄鱼3岁、雌鱼4岁达初次性成熟.产仔期在4~5月、盛期为5月上中旬.繁殖力为1.52万~31.45万尾.在水温11.6~20.5℃的条件下、约40d进入幼鱼期。在此基础上报告了亲鱼选择与产仔、苗种培育方法、饵料系列以及水质管理等技术措施,取得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10.
饲料中主要能量物质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9年6-8月,采用正交设计统计方法,对主要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对大菱Ping幼鱼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L16(4^3)正交设计了16组大菱Ping幼鱼饲料,在各级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45%、8%-20%和0%-6%,共进行了60d的喂养实验,并对饲料及鱼体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主要能量物质对鱼体增重和配合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顺序为蛋白质>糖类>脂肪,且蛋白质的变化对增重率的影响极显著,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