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6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鱼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种群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今我国各类主要经济鱼种的年龄与生长问题,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已作过调查研究,唯鲽形目鱼类尚未见过正式报告。关于牙鲆的年龄,日本前川兼佑(1951)曾用鳞片对濑户内海的牙鲆作过年龄鉴定,最首光三(1957)对东海的牙鲆也有过类似的报道。现在笔者亦  相似文献   
22.
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1983—1985年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的渔业生物学调查,初步查明该鱼的产卵群体系由体长185—365mm的Ⅱ—Ⅷ龄鱼组成,雌异型、以雌鱼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其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L=415.368mm,W=1489.766g,to=-1.436,K=0.208,黄盖鲽的繁殖力颇巨、波动范围在146—2040千粒,平均为782.5千粒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式为,RL=0.0291L3.0075;Rw=-24.7407+2.0446W(千粒)黄盖鲽产沉性粘着性卵、卵径较大、分布范围为0.46—1.04mm,其随鱼体生长而增大,属典型单峰一次排卵类型,该鱼在产卵期中摄食强度低、空胃率高,仍以多毛类等为主食,属典型底牺生物食性类型。  相似文献   
23.
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的双眼通常偏在鱼体的右侧、称顺位;可是,该科有些种属的个体,出现双眼向左侧偏转的现象,称逆位。侧面逆位(reversal of sides)系指比目鱼类的眼球及有色侧面等移向顺位个体的相对侧面。有关比目鱼类的侧面逆位现象,在鲽属Pleuroneetes、  相似文献   
24.
首次报道日本花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410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99bp(24.15%)、113bp(27.56%)、72bp(17.56%)、126bp(30.73%),与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25.
1979年5月,在嫩江下游老坎子附近采集到一尾全长126厘米,体重18公斤的大鱼,从形态上看,它似鲶非鲶,似六须鲶而又非六须鲶(图1)。经室内生物学测定及形态解剖学观察,初步鉴定是一尾鲶与六须鲶的天然杂交种。关于鱼类的种间杂种,已有许多报导,但在鲶科鱼类方面我们尚未见过报告。为此,特将该鱼有关资料简报如下: 在研究工作中,得到柴象浩副教授热心指导;金琼贝、童墉昌同志参加了生物学测定;李长生、唐云梯同志为标本拍摄了照片,在此谨致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26.
27.
渤海南部大银鱼产卵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银鱼科(Salangidae)种数较多,其中黄渤海习见者主要有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尖头银鱼Salanx acuticeps Regan,而以前者分布较广、产量较高,特别在渤海作为一种地方性渔业有一定经济价值。有关大银鱼的生物学资料,在淡水方面,尤其是长江流域已有较多记载,但在黄渤海水域方面则未见正式报告。  相似文献   
28.
刍议南海渔业及渔业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复杂而多样的生境是孕育南海土类生物高度多样性的有利条件。南海海区与我国濒临的其它海区相比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占绝对优势,350万平方公里的复杂海城为繁杂的物种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栖身之地,温度、盐度及海流等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渔区。随着科技的发展,捕捞工具和功能也日新月异,传统的南海渔业区划已难以适应渔业现代化的需要。鉴于此,本文从海洋学、渔业捕捞以及海域管理方面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渔业区划。  相似文献   
29.
作者提出了放置于水温为19~20℃及30℃,盐度为0,16‰和30‰的各水体中尼罗罗非鱼渗透压调节的时间过程。研究揭示出尼罗罗非鱼幼鱼具有极其灵活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力:当水体由于盐度的改变,其冰点下降值Δ°改变114~121.4%时,幼鱼在收容五天后,血液渗透压重新达到平衡,冰点下降值Δ°只增加1.6~4.7%,当水体的Δ°改变292~307.2%,幼鱼血液渗透压的Δ°值只增加4.7~6.2%。作者认为,该幼鱼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失控期,Δ°值迅速增加 二,调节期,Δ°缓慢地随收容时间继续增加,直达到最大值,并开始下降;三、趋平期,幼鱼血液的Δ°值下降并达到平衡位置。尼罗罗非鱼渗透压调节的具体时间过程及特点取决于其内外渗透浓度变化的梯度(从淡水到海水或半海水)以及水温、饵料条件。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