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51.
羌塘盆地羌资5井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人对羌塘盆地的烃源岩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中生界地表露头,少见古生界的。对羌资5井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的钻井岩心研究表明,其有机碳含量高,平均值达到1.15%,属于好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2型;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海相低等水生生物,热演化已达到成熟阶段。烃源岩具较好的生气能力。认为井下烃源岩样品虽显示其处于有机质演化成熟阶段,但因受后期构造抬升的影响,推测二叠系深部未知的烃源岩可能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羌塘盆地二叠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油气勘探可向深部古生界开展。  相似文献   
52.
2011年9月14日-10月5日,“纳沙”和“尼格”2个台风先后登陆海南,均产生了较强的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资料,对这2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由于副高形态及其演变的不同,使得两个台风路径变化不同.利用0.5°×0.5°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和日本静止卫星0.05°×0.05°TBB等资料,综合分析登陆台风“纳沙”、“尼格”强度和结构差异对海南暴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密集带的跨度变化与台风强度相关,日平均海表温度与热带气旋(TC)强度维持或加强密切相关;登陆TC动力结构和水汽辐合的不对称分布导致台风暴雨落区和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强降水与局地发生的对流云对应较好时表现为明显的对流性降水,对降水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53.
肖现  王迎春  陈明轩  高峰 《气象学报》2013,71(5):797-816
利用三维数值云模式和雷达资料四维变分(4DVar)同化技术,通过对4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快速更新同化和云尺度模拟,初步分析了2009年8月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短生命史、突发性增强风暴的低层动力和热力影响机制。此次风暴过程处于弱天气尺度背景和弱层结背景下,冷池和低层环境风场相互作用是造成山上对流风暴增强传播下山的关键机制,而风暴的短生命史和平原地区上空弱风垂直切变环境有关:在对流风暴产生的初期,由于平原地区局地热力、动力场分布的差异,在平原地区西部近地面形成冷池结构,而冷池的“障碍物”作用进而阻碍环境风场的传播。在此机制下,导致在冷池东南边缘附近形成辐合中心、较强的低层水平风垂直切变和全螺旋度大值中心,有助于风暴传播下山。在风暴临近山边阶段,平原地区原有冷池的“绕流”等机制仍然有助于形成有利于主体风暴传播下山增强的近地面辐合中心、强低层水平风垂直切变和全螺旋度大值中心等环境。此外,随着山上风暴降水产生若干冷池,由于风暴形成的阵风锋抬升作用以及新生冷池与老冷池的逐渐发展并相互靠近,使冷池之间暖空气不断抬升,在冷池之间低层形成较强的辐合中心、全螺旋度大值中心。并且,由于冷池边缘的热力场分布不均匀,同样在冷池边缘形成较大扰动气压和扰动温度,增大了垂直加速度,在冷池之间中高层形成上升气流区,这些机制使北部风暴重新增强和新生风暴产生的同时,最终也导致这些风暴互相靠近,合并组织成带状回波。风暴在平原传播阶段,带状回波产生的冷池进一步增强,并明显扩展。低层风场指示冷池出流(阵风锋)更加强烈且存在明显的“前冲”特征,显现出部分飑线系统特征。但是,由于此时平原地区处于弱风垂直切变环境,此时冷池强于低层风垂直切变,即冷池产生的负涡度大于低层风垂直切变产生的正涡度,因此,冷池前沿的上升气流向后倾斜并导致阵风锋逐渐离开主体风暴,不利于沿着出流边界形成新的对流单体,从而不利于维持对流风暴系统的发展传播。随后,阵风锋和前方东南气流交汇,形成新的孤立单体。并且,基于模拟结果计算了与对流系统发展密切相关的全螺旋度、风垂直切变。结果显示,风垂直切变(尤其是0—3 km)和全螺旋度与风暴发生和传播位置及强度相关性较高,反映出模拟量对带状回波风暴过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4.
2月17日,省地勘局地勘工作会议召开。申立国副省长发来贺信,勉励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开创地勘工作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李德香局长在会上做报告,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姜秀金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55.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地质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地质构造条件、沉积条件、气源条件、温压条件等分析了神狐海域影响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地质因素.指出神狐海域处在洋陆壳的过渡带上,断裂-褶皱构造及流体底辟构造发育,对水合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受等深流和海底滑塌双重作用,研究区沉积异常体发育,沉积厚度大、沉积速率高,有利于水合物发育.通过对神狐海域附近钻探结果及区内地质调查站位资料的分析表明:目标区具有含巨量的生物气和热成因气资源潜力,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气源为文昌-恩平组烃源岩.此外,受热流值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的影响,神狐海域BSR埋深也表现为北部浅南部深,且BSR分布区整体处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存在的温压范围内,满足水合物形成及保存所需的温压条件.神狐海域的地质构造条件、沉积特征、气源条件、温压条件等都非常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发育.  相似文献   
56.
陈明 《吉林地质》1995,14(3):79-84
本文介绍了一个在规则测网时快速计算实验半变异函数的FORTRAN77程序。其目的是使广大用户在进行克里格估值之前,快速获得实验半变异函数,且不影响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7.
西藏措勤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措勤盆地,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具有以且坎-古昌-阿索裂谷带为沉积、沉降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的古地理格局:①中晚侏罗世时期,裂谷带内由深水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片及基性-超基性岩等组成;裂谷带两侧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该期盆地古地理演化具有先变深后变浅的沉积序列。②早白垩世早中期,裂谷带内仍由基性-超基性岩、深水复理石碎屑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主要由滨岸.三角洲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各相带在纵向上均具有向上变深沉积序列。③早白垩世晚期,盆地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裂谷带附近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开阔台地相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由局限台地相灰岩和陆源进积碎屑岩组成。  相似文献   
58.
西藏伦坡拉盆地沉积特征分析及油气地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伦坡拉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体系特征的分析,对盆地内的生油岩、储集岩和盖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并对其空间展布进行生储盖组合研究、圈闭的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在盆地生储盖组合较好,具有油气开发的潜力,但是盆地目前的构造圈闭现状制约着油气地质的进展,可以在落实新的构造圈闭的同时,寻求非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9.
嵌入式GIS的三维地形显示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丹丹  金梁  陈明 《测绘科学》2006,31(6):158-159
本文论述了基于嵌入式G IS的三维地形显示的一系列理论和算法。首先介绍了三维地形显示的基本算法步骤,接下来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三个改进方面,分别是递归细分、坐标变换和内存调度。在论文的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0.
数码航空摄影技术已日趋成熟,数码航空影像因其高分辨率、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已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选取SWDC-4数码航空影像,在研究基高比对高程精度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像片控制点的布设和空三加密试验,并对影像分辨率、航高、焦距、航摄技术及外业像控点分布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满足1:5000和1:10000航空摄影测量规范平地精度要求的适宜航高和控制点布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