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6篇
  免费   1049篇
  国内免费   1219篇
测绘学   864篇
大气科学   917篇
地球物理   717篇
地质学   2967篇
海洋学   790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469篇
自然地理   63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日食一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本世纪以来的厄尔尼诺年和日食资料,发现了高纬(包括极区)日食与厄尔尼诺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定义年日食一厄尔厄诺系数R1和累积日食一厄尔尼诺系数R2后,可以发现当某年的R1≥9或R2≥10.5级时,则当年必为厄尔尼诺年,反之亦然.本文还提出了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一动力机制,并预测2000年将是一个强厄尔尼诺年.  相似文献   
992.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位于南丹断裂带南侧,为华力西期岩基。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东江口老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柞水岩体划分为3个岩石话系单位,共圈定出36个侵入体。分别建立了东江口超单元和排水超单元。依据接触关系,结构构造,包体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两个完整的“S”型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各具有明显的独特岩浆演化特征,分别形成于南秦岭晚古生代被动陆线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绍令  赵新民 《冰川冻土》1999,21(4):351-356
Ground temperatures monitored at four observation sites in permafrost regio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ound temperature at the depth of 12~20 m increased 0.2~0.4 K and the permafrost thickness decreased 4~5 m from the base in Xidatan Site from 1975 to 1989; and the ground temperature at the depth of 6~15 m increased 0.2~0.4 K in Kunlun Pass Site from 1982 to 1997. Contrast observations show that a sand cover, 15~20 cm in depth, can result in a ground temperature decrease of 0.1~ 0.2 K in MS66 Site; and a removal of vegetation can result in a ground temperature decrease of some 0.2 K in Hoh Xil Site. The monitor demonstrates that many factors that control permafrost developing have duality, e.g., sand and vegetation are able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ground temperature. These factors, in conjunction with permafrost behaviour, play different rol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permafrost and it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perties taking the viewpoint of dynamic variation.  相似文献   
994.
下扬子地区上泥盆统五通组沉积构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下扬子区晚泥盆世五通组典型的沉积构造,如风暴砾滩、冲洗交错层理、滩脊、三脊波痕、植物化石及遗迹化石埋藏相特征等。全定量分析了泥岩类的主化学组成及微量元素,其主化学组成具有高SiO2含量。高K2O/Na2O比值,低MgO, Zr, Hf组合特征显示近源沉积特征,与下伏下古生界有显著差别,B, Ga, Ba, Sr, Rb等元素反映出滨海及海陆交互的沉积环境。综合分析沉积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及区域地质特征,认为五通组形成于弧后前陆盆地,其沉积过程是一个海侵过程,这一大地构造背景一直延续到早石炭世末。  相似文献   
99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呼鲁斯太剖面上石炭统包括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发育有堡岛、堡岛—台地和潮控三角洲三种沉积体系,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16 个海进- 海退层序旋回,每个层序旋回的时限为1 .1 ~3 .3 Ma ,平均1 .9 Ma ,相当于四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属高频层序旋回。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晚期高位体系域组成,偶发育有强制海退体系域。晚石炭世早期海侵来自祁连海,太原晚期,祁连海与华北连通。研究区古海平面变化表现为先慢速后快速海侵和快速海退,少数为正常海退,并由此建立了古海岸平原的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996.
五台群地层呈东西向分布在恒山东段中部,其北为高角闪岩相的恒山片麻杂岩,两者岩性呈渐变过渡关系,由此萌发出片麻杂岩是五台群地层部分熔融而来的思路。经过填图实践,总结出地层与片麻岩体之间存在着仍属地层范畴的片麻岩层这一无序岩石地层单位,并建立起它的填图标志。与地层呈渐变关系的片麻岩体外貌复杂、边界不清,不同于具有一定侵入关系、边界明显、成分均一的片麻岩体,据此划分了原地片麻岩体与异地片麻岩体两个系列。  相似文献   
997.
日本对虾野生种群和养殖种群遗传结构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于1997年4月在福建和山东青岛分别采集地虾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样品,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用20个随机引物在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中分别扩增出157和15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段数分别为85和58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分别为54.14%和37.91%,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517和0.1343。  相似文献   
998.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指出当前国内外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旨在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解读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规划中的功能缺失,以期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关注,并尝试将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景观规划领域,为景观规划的定量化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重庆市雾的区域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重庆雾的分布划分为4个区域,揭示了全市年总雾日数的分布规律,各区域雾的季节分布及区域间的差异,并将50年代以来雾的变化分成3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00.
韧性剪切带内流体作用及成分变化与体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韧性剪切带中的大量流体活动,影响了变形机制和矿物成分的变化。由于流体的渗透,造成某些元素的迁移,形成剪切带的物质成分变化和体积变化。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则是剪切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用成分变化计算体积变化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