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前不久。山西省测绘局举办了山西测绘科技成果展示会。展示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图文声像并举。从图片到模型,从多媒体演示到专家讲座。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测绘高科技气息。  相似文献   
12.
从“十五”后期,当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快车道,港口竞争也随之进入了白热化,龙口港人倍感压力巨大——实力雄厚的大港咄咄逼人,羽翼渐丰的小港四面出击。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局势,如何让这个百年老港实现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3.
黄河  乌效鸣  张峰  许洁  杨晖 《探矿工程》2017,44(4):49-52
基于甚低频电磁波(VLF)穿透地层能力,研究地层对信号造成的影响,评估频率、功率和信号穿透能力的关系;从信号源、天线、信号处理滤波等方面讨论其实现的原理及关键技术;筛选适合地下-地表单向通信的合理方式和载波机制;建立简化的磁偶子定位模型,完成信号源的定向和定深。总结甚低频定位技术的关键方案,为煤层气水平井、水平对接孔、定向钻进导向孔、矿井救援等钻探领域中孔内信号传输提供一种新的通讯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灵芝补肺散结方治疗中晚期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晚期气阴两虚型NSCLC患者4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 例。对照组采用G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灵芝补肺散结方治疗,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KPS)评分、中医证候(咳嗽、痰血、胸闷气促、神疲乏力)积分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87%(14/23),对照组为26.08%(6/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无进展时间8.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4个月,对照组分别为5.9个月和8.3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芝补肺散结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气阴两虚型NSCLC,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其临床症状,延长中位生存期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密苏里州布兰森城市采用水平定向钻进铺设天燃气管道穿越岩石地层的事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松科二井取心钻进高温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科二井完钻井深为7108.88 m;完钻时停止钻井液循环后38 h,实测井底温度241℃。针对地层和温度情况,研究出了3种高温水基钻井液:抗温180℃的氯化钾聚磺钻井液;抗温230℃的高温聚合物钻井液;抗温250℃超高温的甲酸盐聚合物钻井液。其中,250℃钻井液以新型高温稳定剂为核心处理剂,凹凸棒土与钠膨润土黏土相,形成了新型甲酸盐聚合物体系。数据表明这几种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较低的高温高压滤失量。工程现场的钻井液实验室结合取心作业特点,实时测试评价现场井浆的常规性能,同时监测井浆的抗温能力和高温流变性,根据实验数据和现场工况针对性的对井浆进行维护、调整,确保高温井段取心作业期间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性能。且在长时间裸眼、多次起下钻的工况下井壁稳定,测井、固井作业均得以顺利进行。各体系钻井液在转换时实现了安全平稳的过渡,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决策树法的北京城市居民通勤距离模式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茂军  宋国庆  许洁 《地理研究》2009,28(6):1516-1527
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引进决策树分析方法,讨论了北京市城市居民通勤距离模式。研究发现:第一,在设定的修剪纯度下,北京城市居民通勤距离远近与出行工具、居住地变更、职业、居住地就业率、最小孩子求学状况、住房面积、家庭月收入、机动车利用状况密切相关;第二,在影响城市居民通勤距离的变量中,出行工具变量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住房面积变量、最小孩子求学变量,再次为居住地变更变量、职业变量,家庭月收入变量为第四等级,机动车使用变量和本地就业率为第五等级。第三,因住房产权复杂性、迁居原因的多样性、被动郊区化以及生产、育儿福利及家庭内部事务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住房面积、迁居史、家庭生命周期、职业与通勤距离的关系与国内已有结论相悖,部分变量因子对短距离通勤具有决定性影响,部分变量对于长距离通勤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长春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中尺度加密站观测资料及其他常规天气资料,对2009-2012年6月1日至7月15日东北冷涡影响下长春地区强对流典型个例的雷达基本反射率和平均径向速度产品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影响下长春地区雷达回波呈块(絮)状,结构密实,层次清晰,回波中心最大可达50dBz以上,而且空间梯度大;强降水(含强雷暴和冰雹)回波强度一般大于40dBz,垂直发展旺盛,回拨顶高一般大于8km,甚至10~12km。生命史一般为几十分钟到3小时。不同强度和结构的雷达回波往往对应不同强度的降水量级。典型的"列车效应"回波变化特征在长春地区每年均有发生。其造成的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在回波移动方向上单站或者多站降水量大,在回波移动路径的垂直方向上降水量水平梯度大。雷达回波图上的"出流边界"特征显著。各要素在多个加密站之间的变化,能很好反映出流边界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出流边界其所触发的新生风暴一般是在出流边界影响之后几个体扫的时间内(一般为2个体扫)达到强盛,这与加密观测10分钟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相一致。东北冷涡影响下,雷达平均径向速度产品中"逆风区"往往表现的范围较小,其位置大致与切变线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计算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对精确估算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EVSA模型,利用M-K趋势检验法、Sen’s斜率估计法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2000—2014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小的趋势,在东部及东南部的森林区NPP在600~1 200 gC·m-2·a-1之间,中部草原和草甸区NPP在200~400 gC·m-2·a-1之间,西部和北部荒漠区,受水热条件的限制NPP很小,该趋势与水热分布趋势基本一致。(2) NPP年际变化与多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NPP与气温呈正相关的地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2.24%,与降水量呈负相关的地区面积占49.31%,表明气温是影响植被NPP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3) 近15 a来,青藏高原 NPP整体呈增加趋势,与气温趋势变化一致,降水量表现出微弱的减少趋势,气温的增加伴随降水量的减少是青藏高原NPP缓慢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准确描述NPP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能力将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应对全球变化做出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