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鄂尔多斯盆地燕山运动及其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燕山期是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时期。通过晚中生代及其周缘地区沉积格局、构造变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及热事件的分析 ,认为晚侏罗世以前盆地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的控制 ,古太平洋板块对盆地格局的影响在晚侏罗世晚期以后才有所表现。深部地幔蠕散是盆地古地温场变化的主要原因。它不但导致了盆地地温梯度的急剧升高 ,而且还对后期盆地周缘的地壳浅层次构造变形有一定的影响 ,也是造成晚中生代山西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差异的重要因素 ,还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控制作用。综合燕山期盆地古应力场、古地温场及构造变形特点 ,可以认为燕山期构造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分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3.
江苏刘圩幅(I50E015017) 1∶50 000地质图数据集由系统库、地质图及空间数据库、成果报告及附图附表组成。该图幅在充分利用前人调查研究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地质解译、地球物理与地质钻探勘探、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大比例尺填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郯庐断裂带空间结构、新近纪与第四纪沉积特征、构造活动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构造地貌解析、构建地球物理和地质钻探联合剖面、露头尺度解剖,查明了郯庐断裂带泗洪地区深部及地表出露特征、新近系与第四系三维结构,结合年代学研究,发现F2断层晚更新世活动证据。恢复了区域晚中生代以来构造和古地理古环境演化历史,划分了区域白垩纪断陷沉降、古近纪挤压隆升、新近纪伸展断陷和晚第四纪以来的再次挤压隆升共4期构造演化阶段。提出晚第四纪区域由伸展断陷向挤压隆升的构造转换事件。图幅数据库是刘圩幅区域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成果,由主图和角图构成,并附简要说明,涵盖了区内新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地质体及其构造属性特征,充分反映了该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特征,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深部结构与构造演化、活动构造与地震防灾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4.
赵国敏  高长波 《地震学报》1993,15(3):282-288
本文介绍在丹东市东北地区进行浅层地震折射波、电法联剖、电测深与波速测量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并对测区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测区的基底构造较为复杂,第四纪覆盖层厚度、速度分布与动力学参数均具有分区性.基底埋深为东深西浅,东西落差约5——10m.鸭绿江断裂带南段是由 F1,F2,F3,F4,F5,断层组成,走向 NE,综合分析结果判断 F2断层为鸭绿江断裂带的主断裂,且鸭绿江断裂带南段在全新世没有活动.   相似文献   
25.
平稳时间序列分析微机程序简介曲长波(大安市气象局,大安131300)前言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是长期气象要素预报的重要方法。要利用要素自身前后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表达式,为定量预报提供客观依据。用此方法,需经求序列均值、方差、相关系数,自回归方程系数,建...  相似文献   
26.
蔺朝旭  吴海燕 《地下水》2018,(5):244-245
宝鸡峡东干渠建设于文革时期,多数为低标准填方渠道,老化冲刷变形粗糙,过水能力减弱;多年运行中衬砌的灰板渠段破损严重,渗漏水情况突出,危及渠道行水安全;渠系建筑物多数风化裂缝陈糟破烂,亟待修缮节水改造。文章依据设计规范,分析了东干渠节水改造项目布设、设计流量确定、渠道纵横断面设计,重点对渠道砼浇筑、衬砌方案进行了探讨,并依据改造后农业、生态、资源、工程实际效益,提出了应持续实施节水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对云南祥云马厂箐-宾川小龙潭地区进行了高精度地面磁测,圈定了地面磁异常范围。结合对已知矿点综合研究,建立了该区域找矿地球物理模型,为下步优选找矿有利靶区、方法技术组合和工程查证手段等打下一定的基础,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基于东北地区满洲里—绥芬河和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辽宁东沟两条地学断面研究所给出的、固定台站接收函数所 得到的以及其它深地震探测所获得的莫霍面深度值,在给定参数搜索范围、适当的初始温度等条件下,用小波分析所提取 的反映莫霍面起伏的 4 阶逼近重力异常作为反演的约束条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SA),反演了该区域地壳内密度随深度变 化的指数分布函数,得出地壳表层与地幔的密度差为 -0.9g·cm-3,衰减系数为 0.02。通过与由地震纵波波速转换而来的地 壳内密度结构的对比,表明本文反演出的密度指数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地壳密度的纵向变化。  相似文献   
29.
利用1981—2010年30 a贵州省8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月降水量和月暴雨日数资料,采用合成、方差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着重讨论贵州省主汛期6-7月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进而对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的时间序列作小波分析、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短期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一致,并对降水量有主要贡献。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存在3个暴雨多发区和2条暴雨少发带,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暴雨多发区位于省之西南部,大值中心在六枝、晴隆和镇宁附近。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是偏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至今是偏少时期。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时间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存在显著的3~5 a年际震荡,在1981—2010年间总体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段: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呈"降—升—降"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30.
对苏北泗洪县石集的淮河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huaihoensis)进行了光释光(OSL)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化石埋藏地层年代介于56.2±4.3 Ka B.P.~50.7±4.6 Ka B.P.之间,属晚更新世中期,即MIS 3阶段间冰期。地层归属上更新统戚咀组,为旱季与雨季交替环境下的河漫滩或沼泽湿地沉积。地层特征反映了距今约5.6万年以来该地区在全球"间冰期-冰期"交替变化下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