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588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用载波相位精密定位需保证相位无周跳,而1周的小周跳仍是目前双频定位中难以解决的问题.MW(Melbourn-Wübbena组合)法联合电离层残差法探测周跳应用广泛,但MW法精度不足.为此,本文提出重构多普勒积分的新方法以替换MW法.该方法基于信号传播的多普勒模型,仅利用广播星历和伪距定位的位置,即可重构出比多普勒观测量...  相似文献   
912.
This paper proposes scalable schemes to generate the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GHZ) state and the cluster state with atomic ensembles via the dipole blockade mechanism on an atom chip, where the qubit is not carried by a single atom but an atomic ensemble. In the protocols, multiqubit entangled states are determinately prepared. Needlessness for single-photon source further decreas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laboratory technique, the schemes may be realized. The achieved results reveal a prospect for large-scale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quantum computation.  相似文献   
913.
基于MTF滤波的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一号小卫星提供4 m分辨率全色彩像和32 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但其空间分辨率比值(1:8)较低,在对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融合时存在空间信息损失问题.针对此问题首先从全色影像中提取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e Transfer Function),根据MTF设计2维低通滤波器,通过对多光谱影像的亮度成分滤波估计低分辨率全色图像数据值,基于GIF(General Image Fusion)融合框架得到融合结果.实验证明本方法用于融合遥感影像的可行性,其空间信息的保持在视觉效果和定量指标上均优于IHS(Intensive-Hue-Saturation),BT(Brovey Transform)和GS(GramSchmidt)等传统的替换类融合算法,在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保持上亦有较好的折中.  相似文献   
914.
东昆仑三叠系下、上浊积扇体的识别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三叠系下、上浊积扇体产在下、中统闹仓坚沟组的下、上部,下、上浊积扇体发育较好。下浊积扇体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上浊积扇体可划分为内扇→外扇→中扇。下、上浊积扇体的沉积学、常量、稀土地球化学的特征也表明其构造古地理与大陆岛弧构造环境相关。下、上浊积扇体的发现,对东昆仑三叠系各方面深入研究具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15.
目前对岩溶湿地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其他湿地类型,缺乏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岩溶湿地植被高精度识别的研究,但岩溶湿地同其他湿地类型一样,湿地面积退化严重,亟待需要解决。因此,本文选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湿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部分核心区域作为研究区,以DJI大疆御Mavic Pro无人机航摄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泛化能力强、分类精度高的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算法实现了会仙岩溶湿地植被的高精度分类,探究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和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算法在岩溶湿地植被识别中的适用性,为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岩溶湿地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技术参考。首先,在eCognition Developer9.0中利用多尺度迭代分割算法对影像图层进行分割;然后,基于以往在进行面向对象分类研究的经验来指导我们进行特征选择,充分考虑了影像的光谱和纹理特征、植被指数、无人机遥感数据派生的研究区数字地表模型(DSM)和几何特征;最后,在RStudio中实现了随机森林算法参数的调优、模型的构建以及分类。结果显示,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算法对会仙湿地植被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在95%置信区间内总体精度为86.75%,Kappa系数为0.83。在单一典型岩溶湿地植被识别精度中,狗牙根-白茅-水龙植被群丛的用户精度在90%以上,生产者精度高于80%,竹子-马甲子-桂花生产者精度高于80%,但是用户精度较低,仅为70.59%。  相似文献   
916.
河口的水位变化是径潮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近30年来,强人类活动对河口环境的影响已远超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导致水位发生异变。为研究这种变化,本文选取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珠江磨刀门河口作为研究区域,采用Copula方法定量分析在同一上下边界(上游流量和口外海平面)下由强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位异变。结果表明:1)强人类活动后,河道地形下切显著,外海海平面对沿程各站水位的线性影响增强,上游马口流量对水位的线性影响减弱。2)强人类活动后甘竹至灯笼山站同概率水位事件明显降低;三灶海平面呈上升趋势;马口流量分布特性变化不明显。3)水位与海平面、流量的联合依赖关系发生明显改变,低水位与海平面关系的敏感度增加,而高水位与海平面关系的敏感度下降。低水位与流量关系的敏感度基本不变,而高水位与珠江流量关系的敏感度明显下降。4)强人类活动后各站水位变化幅度变窄,在相同概率海平面及流量驱动下,强人类活动后各站水位均有明显下降,水位与海平面、流量遭遇概率为0.1—0.9时,其月均水位下降幅度达0.01—1.24m。低海平面和低流量联合驱动下各站水位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高海平面和高流量联合驱动下月均水位的变幅,而且上游站位的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下游站位。本研究成果可为强人类活动的影响辨识及珠三角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17.
室内外无缝定位分为室内定位和室外定位两个独立部分.室内定位通常选取(0,0,0)作为初始地磁点的坐标,然而这一坐标会随着实验者的改变或者实验场地的变换而更换,不具备普适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虽然不能进行室内定位,但在室外定位出的地心地固坐标是唯一的,不发生改变.本文选取GNSS在室内外无缝定位过渡点的地心地固坐标点作为初始点,室内定位坐标系同样使用地心地固,可以有效解决室内外无缝定位的坐标兼容性问题,具有更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8.
本研究针对我国沉积物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基于近海沉积物监测常规指标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了沉积物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划分出三类沉积物质量综合指数(F)的量化区间值,并在九龙江及毗邻海域进行了示范应用。模型结果显示九龙江口沉积物质量以二类为主,具有面源和点源的复合污染特征,关键区域为漳州近岸海域;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为Zn、Cu和Pb。评价结果较好地反应了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为九龙江口底质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19.
920.
【目的】研究哈氏仿对虾在闽东北外海数量分布及其群体结构特征。【方法】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开展闽东北外海海域(26o~28oN、120o~125o30′E)虾类资源调查。【结果】哈氏仿对虾渔获量占虾类总生物量的4.8%,出现频率为22.4%,总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为3.47 kg·km~(-2),出现站位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范围0.04~60.11 kg·km~(-2),平均为15.50 kg·km~(-2)。以2008年8月和11月数量为多,其渔获量分别占总渔获量的35.6%和40.0%,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4.78 kg·km~(-2)和5.56 kg·km~(-2),2009年2月和2008年5月数量较少。水深60 m以内的调查站位出现频率为100%,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3.4%,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达16.44 kg·km~(-2),最高达60.11 kg·km~(-2);水深60~80 m出现频率为31.2%,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23.7%,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为5.97 kg·km~(-2);水深大于100 m的海域没有哈氏仿对虾分布。渔获的哈氏仿对虾体长范围为32~119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 mm,占54.8%;雌虾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86.2 mm和7.2 g,雄虾则分别为66.5 mm和3.1 g;雌雄性比为1︰0.11,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Ⅲ期和Ⅱ期为主,分别占34.0%和24.5%,生殖群体占相当比率,Ⅳ期以上个体占29.3%;空胃率和饱胃率均较低,平均摄食等级为1.62。【结论】哈氏仿对虾数量分布时空变化明显,主要出现于夏、秋季,春季数量很少,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栖息于调查海区水深60 m以内的近岸海域,渔汛期为2-5月和8-11月,秋末冬初向深水区作适温徊游。雌虾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且数量明显多于雄性,摄食强度中等略大,不同季节和不同性别平均摄食等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