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588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61.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食用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获取和补充硒元素的主要途径,调查区域硒地球化学特征是有效地利用富硒土地资源以及开发富硒农副产品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四川省昭觉县域内较为重要的农耕乡镇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测定1328件土壤、19件玉米及20件土豆中硒等地球化学指标含量,利用相关分析与统计学等方法,结合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探讨研究区硒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土壤与作物的富硒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4~1.50mg/kg,平均值为0.33mg/kg,划定富硒土壤面积为7.23km~2,占全区土壤面积的30.31%,玄武岩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4mg/kg,表明区内地质背景与土壤硒含量密切相关,区内富硒土壤主要受含玄武岩夹苦橄岩、凝灰质砂泥岩的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控制;(2)不同的用地类型和土壤类型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人为农业活动导致土壤对硒的吸附能力下降,黄棕壤土层中黏粒或铁氧化物等易与硒结合富集;酸性土壤中硒含量与pH值成反比;土壤...  相似文献   
162.
在详细的钻井资料和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塔北隆起西部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礁滩体沉积相特征及展布规律的分析,结合礁滩体储层同生期溶蚀作用特征研究,按照古沉积地貌单元结合岩相的方法建立了一间房组礁滩体同生期溶蚀作用模式。研究认为一间房组开阔台地相包括台内滩、滩间海和台内点礁3个亚相,沉积相平面分布稳定;一间房组的同生期暴露溶蚀作用明显,普遍反映出滩体的间歇性暴露的特征:生物钻孔和溶蚀孔洞内充填礁滩体暴露形成的古土壤泥;发育潮间带的化石碎片堆积和软体生物活动遗迹;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可以识别出渗流-潜流带溶蚀作用旋回。按照礁滩相沉积地貌结合岩相的模式,将一间房组开阔台地的浅滩和点礁沉积划分出潮上长期暴露滩、潮间间歇暴露滩、潮下高能滩、瓶筐石障积礁、潮汐水道等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163.
通过精细的生物地层学工作,从时代和生物群组合入手,厘定了志留-泥盆各时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时序,在卡拉麦里碰撞带南缘建立较为合理的地层序列中上志留统白山包组第一段可建立扭图瓦贝Tuvaestrophia sp.)-薄扭贝Leptostrophia sp.)- 原始戟贝Protochonetes sp.)生物群组合第二段大型图瓦贝Tuvaella gigantea Tschernyschew)-近平无洞贝(相似种)Atrypa cf. depressa Zhang)-盖嘴贝Stegerhynchus sp.)生物群组合,第三段大型图瓦贝Tuvaella gigantea Tschernyschew)-拉氏图瓦贝Tuvaella rackovskii Tschernyschew)-扁平薄皱贝Leptaena cf. depressa)-新疆高面石燕Tannuspirifer xinjiangensis Zhang)生物群组合上志留统老沟组小鸽无洞贝Atrypella cf. columbella Barrande)-单褶准无窗贝Athyrisina cf. uniplicata Grabau) -安嘎西盖嘴贝tegerhynchus angaciensis Tschernyschew)生物群组合下泥盆统红柳沟组动物群组合,下中卡拉麦里组)动物群组合,上统克安库都克组出现Prelepidondron sp.)。志留-泥盆地层单位时序建立,对卡拉麦里碰撞带志留-泥盆具有。  相似文献   
164.
四川广元长江沟上二叠统大隆组是以灰岩为主夹泥岩的沉积类型,生物群组合面貌十分丰富,沉积特征以还原、低能、低速、缺氧为特点。根据生物群组合面貌和沉积特征,其形成环境应为较深"浅水",而并非"半深海"。本区大隆组由于生物多样性和始终处于特殊的斜坡和缺氧环境,具有优质烃源岩特征,有机碳平均含量达5%,是四川今后寻找油气的有效标志层。  相似文献   
165.
为了进一步印证以往观测反推得到的广东地区雷暴云多偶极性电荷结构的结论,利用加入了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模拟了广东在2017年5月8日发生的一次飑线过程,并对这次飑线过程中一个雷暴单体成熟期的电荷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动力、云水含量、各水成物粒子混合比及携带电荷情况,讨论了电荷结构的形成及演变机制。结果表明,成熟阶段的单体,电荷结构从三极性逐渐演变为偶极性。这是因为在成熟初期,霰粒子在有效液态水含量适中且温度较高的地方与冰晶/雪花粒子发生了非感应碰撞,因此底部霰粒子携带正电,雷暴云底部形成次正电荷区,电荷结构为三极性。而在成熟后期,由于丰富的云水含量,使冰粒子的凇附过程增强,霰不断增加,冰晶和雪花不断被消耗,温度较暖区域与霰共存的冰晶和雪花急剧减少,使得该区域大小冰粒子的非感应碰撞起电急剧减少,此处霰粒子不能再通过非感应碰撞获得正电荷,底部次正电荷区随之消失,雷暴云的电荷结构转变为偶极性。此结果和以往观测反推得到的结论不同,这表明,对南方雷暴电荷结构还需继续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66.
蔡芗宁 《气象》2013,39(2):253-258
为更好地应用中期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12年9-11月T639模式120 h预报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在120 h时效对亚洲中高纬大尺度环流的调整和演变以及转折性、灾害性等重大天气过程均具有较强的预报指示意义.综合来看,ECMWF模式对各影响系统及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实况;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次之;ECMWF模式对1223号热带风暴山神的120 h转向预报较为成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只是对于登陆前的偏北分量预报较弱.而T639和日本模式对“山神”的转向预报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67.
168.
东南亚锡矿带长约3900km,从缅甸和泰国大陆起,一直延伸到印度尼西亚群岛(见图).矿带由东带和西带组成,两带近于平行,局部为断层错开. 在此矿带内,锡矿床与花岗岩伴生,西带虽有些晚期浅成花岗岩,但中成花岗岩占优势,东带则以浅成花岗岩为主.因此,两带花岗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矿物学差异(Hutchison,1975);同时,西带花岗岩中痕量元素的分布模式也与东带截然不同(Yeap,1974).这两个带的花岗岩有着长期而复杂的历史,每个带中都产有时代显然不同的花岗岩.不  相似文献   
169.
湿陷性黄土地区挖填方场地形成过程中会遇到众多岩土工程问题,未有效识别和防治会发生工程事故.为避免相关工程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基于工程实践剖析了黄土挖填方场地形成的关键岩土工程问题及处治措施.边坡与基坑的安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防治、地基变形是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填筑体的湿化变形是重点难点,加强防排水是避免工程问...  相似文献   
170.
基于旅行费用法的九寨沟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旅行费用法(TCM)对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并对评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发现:九寨沟2009年的游憩价值为48.90亿元;旅行费用与旅游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旅游需求函数的形式则以半对数模型为宜;采用工资率的1/3来计算时间的机会成本,具有一定的主观任意性,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用市场观测数据对旅行费用在多个目的地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可能是处理多目的地问题的所有方法中“最不坏”的一种选择;TCM与条件价值法(CVM)2种方法的评估结果相差较大,不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TCM的评估结果需要与更多的研究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