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太平洋中尺度涡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聪聪  杨宇星  王法明 《海洋科学》2014,38(10):105-112
利用1993~2011年19 a的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研究了北太平洋(10°~60°N,120°E~100°W)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每年约产生1 800余个涡旋,其中气旋涡稍多。北太平洋东部沿岸、西北沿岸、黑潮延伸体北侧、副热带逆流区是中尺度涡的高发区,春、冬季是涡旋的高发季节。涡极性分布以35°N为界,北部多反气旋涡,南部多气旋涡。涡旋半径以100 km左右为主,并且基本随纬度升高而减小,涡旋数量随着周期增长而急剧下降。反气旋涡的平均半径和周期均大于气旋涡。利用Argo浮标剖面资料分析的6个个例涡旋的垂直结构显示,每个涡旋都有其独特的冷暖核结构,深度不同。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北太平洋涡动能分布及传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岭岩体位于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市东侧,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岩性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基质为中粒-中细粒结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样品YH04和N-5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72.25±0.97Ma和170.9±0.68Ma,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中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高岭岩体样品具有高硅(69.60%~74.30%)、富铝(13.90%~15.80%)、富钾(3.05%~4.50%)和低镁(0.22%~0.82%)及Mg#(26~37)的特点。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LREE/HREE=13~21),具有微弱的负Eu到正Eu异常(δEu=0.78~2.14),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与埃达克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类似。高岭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Sr和高场强元素Th、U和Zr,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以及P元素。同时样品具有较低的初始87Sr/86Sr值(0.7039~0.7051)和负的εNd(t)值(-0.6~-0.3),且其t DM1和t DM2模式年龄分别为922~928Ma和984~1011Ma,表明研究区新元古代存在地壳增生事件。Sr-Nd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高岭岩体母源岩浆来源于加厚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且受到了新元古代增生物质的影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中侏罗世高岭岩体侵位构造环境可能受到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持续碰撞的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煤炭地质转型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求的精细化勘查,梳理以往研究中稀缺煤、稀缺煤种、特殊煤、特殊煤种的含义,指出了特殊用煤是基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特殊工业用途的煤炭资源,其主要种类有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焦化用煤以及特殊高元素用煤。本次特殊用煤资源评价以煤岩煤质评价为基础,以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为目标,归纳了特殊用煤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及评价参数,初步提出了基于煤岩煤质特征、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的特殊高元素用煤–焦化用煤–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的特殊用煤评价原则及评价方法,并对晋陕蒙3省的煤炭资源进行了分级评价,统计了75个国家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和焦化特殊用煤保有资源/储量。认为新形势下特殊用煤的研究方向是修改完善煤炭地质勘查规范、制定煤炭利用的分质分级评价标准,按照煤炭利用工艺要求实现煤质和资源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野外调查发现在靠近中蒙边界的额济纳旗霍布哈尔地区存在带状构造片岩,片理倾向南东,拉伸线理沿北东向,片岩内存在指示左行剪切的旋转碎斑系、不对称压力影等显微剪切组构。显微构造尺度上,片理结构由片理域与微片石组成,形成极易开裂的潜在破裂面。区内构造片岩是北东向韧性剪切带的组成部分,成因与韧性的剪切运动有关,经样品UY-1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测定,得到糜棱岩化的流纹斑岩年龄为286.3Ma±2.0Ma,后期侵入的闪长岩年龄为284.2Ma±2.4Ma,约束了构造片岩的形成时代为286.3Ma^284.2Ma(早二叠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构造片岩带的形成与早二叠世阿尔金-东蒙古断裂的左行走滑剪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是东构造结的核心区域,为研究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流域现今隆升发育现状,本文基于ArcGIS平台,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流域的ASTER-DEM30 m面积-高程积分值(Hypsometry Index,简称HI法,是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来获取流域演化特征及其构造活动响应指标的方法)进行计算,并结合构造、岩性、气候、第四系以及河流等基础资料探讨该地区隆升差异。结果表明:HI>0.43的隆升区主要集中在大拐弯缝合带以外的区域且分布与各断块中的三级夷平面具有较好的耦合性;而HI>0.60拉萨断隆隆升区分布范围最大,加拉白垒断隆分布最小,仅在大拐弯小范围分布;HI < 0.43的侵蚀下切区,处于河流的一二级谷肩位置以及河流发育较为成熟的区域;林芝-派镇段区域内HI < 0.35,以侵蚀下切为主。由以上得出:区内构造挤压作用依然存在,而气候、河流以及断裂带密度的影响是在构造背景下产生的,随着时间推移以上因素会逐渐抑制构造抬升作用,并且对侵蚀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内表现不同;当构造作用发挥主要作用时,断块以隆升作用为主,HI>0.43;气候作用的影响使加拉白垒与南迦巴瓦峰处于隆升停滞,HI < 0.43;林芝段HI < 0.35说明在气候、河流发育以及断裂带密度的影响下会加大侵蚀的力度使得区域内以侵蚀下切为主,未有抬升迹象。整体上,在构造、气候、河流发育及断裂带密度综合影响下,隆升作用由雅鲁藏布江流域下游外部向内部逐渐减弱,而局部区域上的差异是由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差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源组成及其演化是研究沉积盆地及盆山系统演化的关键.对济源地区中-下三叠统3个组进行 了碎屑锆石 UGPb同λ素 分 析,结 果 显 示,下 三 叠 统 刘 家 沟 组 碎 屑 锆 石 具 有 6 个 年 龄 峰 值:270,329,385,450, 1885,2511Ma,其中晚古生代碎屑锆石应来自内蒙古?起,早古生代碎屑锆石来自秦岭造山带,而新太古代-古 元古代碎屑锆石则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下三叠统和尚沟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420 Ma,次峰值为745 Ma 和952 Ma,均来自秦岭造山带.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254 Ma,可能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再旋 回的沉积物,次峰值为1690Ma和2524Ma,应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其中1690Ma的碎屑锆石对应了华北板块 南缘广泛出?的熊耳群.新元古界碎屑锆石由刘家沟组至和尚沟组增多,说明秦岭造山带基底逐渐剥?,是造山 作用增强的体现.中三叠世末,秦岭造山带进入全面碰撞造山阶段,从地质演化过程来看,秦岭造山带在中三叠 世也应处于持续?升状态,然而二马营组中却?有来自秦岭造山带的碎屑锆石记?,而是以华北板块南缘盖层和 基底为主,推测秦岭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影响到了华北板块南缘,使华北板块南缘不断抬升,阻挡了秦岭造山带为 济源地区提供沉积物.   相似文献   
17.
18.
阿拉善北部雅干地区古生代火山岩发育,研究其形成时代和地质特征,对探讨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北山弧盆系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雅干地区原划奥陶系火山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获得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8.4±1.5 Ma,时代为早二叠世初期,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和区域对比,将其重新厘定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白山组。该套火山岩富SiO2、高K2O、低TiO2,属于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Rb、P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呈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的右倾特征,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显示出陆缘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上述证据表明,雅干地区白山组火山岩形成于古亚洲洋向明水-旱山地块北缘俯冲的陆缘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大型藻抑制赤潮藻的能力,研究了孔石莼、羊栖菜、长浒苔、马尾藻、蜈蚣藻和裙带菜的干粉末海水浸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的化感抑制作用并从长浒苔中分离出具有强抑制作用的组分。分析6种大型藻浸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抑制率(Inhibitory rate,IR%)和120 h的半效应浓度(Effect concentration,EC50,120 h)发现,孔石莼、羊栖菜、长浒苔、马尾藻和蜈蚣藻的浸提液在浓度达到2.4 g/L时可在实验周期内使中肋骨条藻全部致死,抑制率达到100%,全部致死所需时间分别为96、120、96、144和144 h,当浓度达到4.8 g/L时,6种大型藻均可全部杀死中肋骨条藻,6种大型藻对中肋骨条藻的EC50,120 h分别为1.0、1.0、1.1、1.4、1.5和4.7 g/L。从长浒苔浸提液中分离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具有强抑藻效果,受试条件下,其EC50值为0.08 mg/L。乙酸乙酯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组分至少包含14种物质,其中9-十八炔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是含量最大的2种物质,各物质的抑藻活性尚需进一步研究。长浒苔具有很强的抑藻效果,具有应用于赤潮藻控制的潜力,研究结果为分离鉴定抑制中肋骨条藻的化感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描述地表沉陷盆地分布形态,基于幂指数函数模型,结合缓倾斜煤层走向长壁式工作面地表沉陷盆地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用于缓倾斜煤层走向长壁式工作面的沉陷盆地模型,分析模型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预计精度。研究表明:模型参数n反映下沉盆地底部范围大小,主要与采动程度有关,取值范围为1~3,其取值精度取决于观测点个数;参数k反映下沉盆地边缘的收敛速度和下沉影响范围,主要与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及松散层厚度有关,其值可通过地表最大下沉值或煤厚进行确定;在对常村煤矿地表沉陷进行预计时,预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平方和为3.08×106,中误差为267.59 mm,为最大下沉值的6.47%。研究缓倾斜煤层走向长壁式工作面地表沉陷盆地模型旨在对常村煤矿地表沉陷的预测和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