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柬埔寨属于南海-印支地块中部,受发育广泛的中酸性岩浆喷发和侵入的影响,形成了以罗文真穹隆为中心的暹—柏威夏—上丁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区内铁矿点分布较多,植被发育,第四系分布面积广,是找矿勘查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在总结了铁矿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针对罗文真穹隆构造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运用遥感、低空磁法、地面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等技术,建立罗文真地区铁矿资源快速评价准则及找矿勘查技术集成系统;通过对罗文真地区进行找矿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并优选评价;同时将总结出来有效的探查技术组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2003—2017年植被变化对全球陆面蒸散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散发是陆面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和过程,是研究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响应的关键要素。过去十几年,全球下垫面的植被变化剧烈,但如何影响全球陆面蒸散发仍未得到清晰的揭示。本文采用500 m分辨率MODIS数据驱动PML-V2模型,定量解析了2003—2017年植被变化对全球陆面蒸散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球尺度上,植被变绿使得全球蒸散发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使陆地水循环加快;区域尺度上,植被变化对蒸散发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如在北美洲中北部、欧洲、中国东部、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地区,蒸散发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植被蒸腾增加而引起的。分析不同植被功能类型区的贡献显示,下垫面变化对灌木和耕地影响尤为明显,并在2012年以后呈现增强趋势;这2个植被类型区的全球年总蒸散发累积增加量为0.41×103 km3 a-1,约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8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关于下垫面变化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局部气候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3.
桂北龙胜地区成矿条件良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龙胜地区的大多数金矿床是产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系的脉状金矿。受NNE向断裂控制、围岩蚀变强度不高、矿物组合比较简单,金主要以自然金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经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方面研究,认为矿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围岩,热源由地壳增温和断裂磨擦提供,成矿温度以130℃~230℃为主,属中低温热液矿床。根据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特征,在该区划分出4处成矿远景区:Ⅰ—平等成矿远景区;Ⅱ—三门成矿远景区;Ⅲ—龙胜成矿远景区;Ⅳ—马海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4.
为弥补当前河岸带水热交换模拟对土体非均质传热考虑不足的缺陷,在饱和-非饱和渗流及多孔介质传热理论基础上,引入土体有效导热系数模型,构建考虑土体非均质传热的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结合COMSOL软件的特点,给出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的实现方法及求解流程,并通过河岸带温度和水位原型观测资料验证和对比分析不同有效导热系数模型下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考虑土体非均质传热方法相比,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河岸带水热交换过程。此外,基于Johansen有效导热系数模型的河岸带水热耦合模型模拟效果表现最佳,模拟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一致。研究成果可为河岸带水热交换及污染物迁移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5.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雄踞于大峡谷西、北、东三方,地形呈北高南低走势;该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性强且震级高、风化卸荷作用强烈、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主要探讨大峡谷高位岩质崩塌的影响因素。在卫星遥感解译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机载雷达高清航拍手段,通过详细地表地质调查,系统分析了该河段的大地构造背景、地形地貌特征、岸坡地质建造、岸坡地质结构和发震断裂分布等地质条件,从内、外营力作用、岸坡外形、内部结构以及应力状态等方面阐述了高陡岸坡的变形与破坏过程。研究认为,雅鲁藏布大峡谷高位岩质崩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谷形态、岩性特征、构造条件、地震活动性、地壳隆升与河流下切、高地应力、风化卸荷和气候条件等。崩塌发育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是岸坡形态与地质结构,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是区域破坏性地震的反复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6.
月山洞岩体位于吉林省延边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龙岗地块与吉黑造山带的交界处,岩性主要为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月山洞岩体样品P3B6-2加权平均年龄为178.4±1.2 Ma,表明其岩体侵位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月山洞岩体具有高Al富Na的特点,样品的Na2O、K2O、Al2O3、CaO、MgO、FeOt、P2O5和TiO2与SiO2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在成岩过程中存在着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月山洞样品稀土含量中等,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且δEu值为0.67~1.04,显示出微弱的Eu负异常到微弱的正Eu异常.月山洞岩体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Cs、Rb、Ba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其Nb/Ta、La/Nb和Th/Nb比值介于地壳和地幔平均值之间,显示了月山洞岩体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结合月山洞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和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岩体构造背景应受到了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受到了古亚洲洋闭合后南北大陆持续碰撞的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为便于施工,位于水域中的基坑工程通常需要施作围堰来保证施工场地干燥,但目前对围堰变形的研究尚不完善。以南昌艾溪湖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研究围堰宽度、拉杆位置对双排钢管桩围堰变形规律的影响,并通过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堰宽度有一个合适的范围,过小过大均会造成围堰变形过大。在本工程中,围堰合理宽度范围为3.5~4.5 m,围堰宽度的改变对围堰内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较小;综合两侧钢管桩变形来看,拉杆设置在围堰顶部0.8 m处时两侧钢管桩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108.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震源区附近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漾濞6.4级地震性质为右旋走滑型,矩震级MW6.03,矩心深度5.8 km,节面Ⅰ走向39°、倾角75°,滑动角-16°;节面Ⅱ走向133°、倾角75°、滑动角-164°。应力张量方差空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经历了一个低值-显著升高-震前下降形成新低值-震后显著升高的变化过程。应力张量方差时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在地震前1~2 a达到最高值,后持续下降,下降至最低值后发生转折并趋势回升,整体呈正“V”字型,地震发生在正“V”字型转折后趋势回升阶段。应力张量方差的时空演化特征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9.
利用GAMIT/GLOBK软件解算2009-01~2019-06广西地区83个GNSS站数据,获得ITRF2014框架下GNSS站速度场,并通过Kriging插值法构建广西区域三维速度场模型。联合广西及周边136个GNSS站观测结果,采用格网距离加权法计算区域应变场,并对应变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TRF2014框架下广西区域平均水平运动速率为34.95 mm/a,优势方向为N106.3°E,垂向运动表现为区域性缓慢隆升和沉降。23.5°N以北区域呈面应变压缩变形状态,以近SN向、NW向主压应变为主;23.5°N以南区域则呈面应变拉张变形状态,并以自西向东扇形展开的张应变为主。剪切应变场表现为四周高值、中部过渡带为低值。研究区内近10 a内地震主要发生在剪切应变高值向低值转变的区域,且时空上具有从断裂带一端向另一端迁移并折返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在莱芜盆地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详细论述了盆地东部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与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四类,并总结了其含水岩组富水性;分析了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与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收集分析区内钻孔资料,总结了岩溶区岩溶发育特征,发现区内岩溶发育主要集中在200 m以浅,以溶蚀裂隙、蜂窝状溶孔为主;对清泥沟断裂、兴隆山-高峪铺断裂、铜冶店-孙祖断裂等主要控水断裂进行分析,提出东泉、清泥沟、丈八丘三个岩溶水富水块段,分析了各块段的富水机理,并提出各富水块段允许开采地下水量,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