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701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宽敞明亮的办公楼,绿草茵茵的生活区,一应俱全的办公设施……给每个初到鹤壁市浚县白寺国土资源所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美言于外,秀慧于中.白寺国土资源所不仅在"硬件"上下工夫,更在"软件"上花心思.  相似文献   
112.
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是保证人居环境均衡发展的基础。基于“人类-居住-支撑-自然-社会”5个子系统,构建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2个系统间的容量耦合模型扩展运用到人居环境5个子系统中,综合熵值法、GIS空间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2005~2016年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力进行探讨,阐述人居环境系统内部协调性。研究表明:2005~2016年辽宁省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缓慢浮动上升趋势;辽宁省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分散格局,并且呈现从中间向两侧递减的“屋脊”式格局和“双核结构”;东西方向上,空间演变趋势由倒U型逐渐向一字型演变,南北方向上由斜线型向“L”型演变。全省出现了中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过渡协调区、高耦合低协调区、高耦合过渡协调区、高耦合高协调区5种类型区。空间分异驱动力主要包括人的需求、经济发展、住房、互联网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3.
???????????????????????????????????????????????????????????????й?????????????????????????б?????JP+1????????????÷??????????ν???????????е????????Ч????????????????????Ч????????????????????????????????????????????÷?????????????????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盾构机全站仪激光导向系统的测量原理研究,并对盾构坐标与施工坐标系的旋转模型转换原理分析,建立盾构姿态参数与坐标旋转模型的关系。然后通过全站仪测量激光标靶棱镜和切口坐标与激光标靶相对位置的误差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5.
116.
张德军  刘鹏举  尚晓冬  杨犇 《地质学报》2023,97(12):4006-4019
拉伸纪作为承接中元古代蓝菌时代以及成冰纪生物锐减的关键地质历史时期,是探索早期生命与环境演化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吉林南部地区地处华北板块东北缘,拉伸系发育完整、出露全,在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和泥页岩中富含微生物化石,是开展拉伸纪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地区。本次工作利用岩石切片法在吉林南部二道江地区万隆组顶部燧石中发现微生物化石6属9种,其中丝状蓝菌1属4种Siphonophycus robustum,S.typicum,S.kestron,S.solidum;球状蓝菌3属3种Eoentophysalis belcherensis,Gloeodiniopsis lamellosa,Scissilisphaera bistratosa;分类位置未定2属2种Glenobotrydion majorinum,Globophycus rugosum。这些微体化石的发现为开展万隆组古环境分析及生物地层对比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研究显示,万隆组燧石相微生物组合以发育管鞘藻席(Siphonophycus mat)为主要特征,丝状蓝菌呈横向展布,长可达400μm以上,显示原地或近原地埋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7.
2019年8月,济南市南部山区水井北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根据水井北村滑坡的地质背景,针对性布置物探、钻探等勘查手段,研究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水井北村滑坡类型及发生的地质成因机制;采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研究水井北村滑坡整体稳定性.研究认为断裂发育、岩层风化、地势、浅层含水层受降雨影响,是水井北村地质灾害点具备滑坡发生...  相似文献   
118.
本文报道的微体化石产于湖北宜昌樟村坪万家沟剖面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第10层的硅磷质结核中,化石组合包括疑源类Appendisphaera grandis、Ericiasphaera spjeldnaesii、Knollisphaeridium maxi mum、Leiosphaeridia tenuissi ma、Meghystrichosphaeridium perfectum、Tianzhushania polysiphonia、T.spinosa、T.ornata;丝状蓝藻Oscillatoriopsis obtusa、Polytrichoides induviatus、P.lineatus、Salome hubeiensis、Siphonophycustypicum;多细胞藻类Sarcinophycus palilloformis、Wengania minuta。该微体化石组合面貌与黄陵背斜东、南翼陡山沱组二段硅质结核中以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为特征的组合相同,与贵州瓮安地区陡山沱组上磷块岩下部保存的微体化石组合面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9.
土壤浸出液的电导率与土壤全盐量呈正相关,含盐量越高,浸出液的渗透压越大,电导率也越大。通过张掖城市湿地盐渍化土壤分布区土壤浸出液电导率与土壤全盐量线型回归分析,其相关性十分显著。利用确定的相关关系,并可直接用电导率的数值来推测全盐量的到高低。  相似文献   
120.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水文地质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水文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追踪和分析,重点讨论了电阻率与含水率、渗透系数、含盐量等水文地质表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就该方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溶质运移动态监测以及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剖析,阐述了ERT探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针对ERT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