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大气科学   33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北半球一月500百帕高度场遥相关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附录提供的斜交模态方案分析了北半球一月500百帕高度均遥相关结构,得到表示遥相关结构主要特点的一系列遥相关型(teleconnectional pat-tern)。其中,与东亚环流关系密切的遥相关型(西太平洋/亚洲/美洲型WPAA)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被提及。对比分析表明,遥相关结构对季节变化极为敏感,有必要予以逐月地研究。  相似文献   
512.
王盘兴 《气象学报》1986,44(1):70-81
本文提出并定量地研究了三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系数的相互制约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因子相关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影响。提出一种选因子的标准,并初步论证了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13.
本文通过对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试验(FGGE)期间东半球五层(100、200、500、700、1000毫巴)等压面风场资料的分析得出:南北半球质量交换主要是通过一些位置基本固定的跨赤道气流进行的。在季风区,跨赤道向北输送气流集中在对流层下部,其中主要的两支是索马里急流和印度尼西亚气流;跨赤道向南气流集中分布在对流层中上部,其中主要的一支是印度尼西亚高空的向南气流;此外,在青藏高原所在经度的赤道中低空,存在一支明显的跨赤道向南气流。对上述主要跨赤道气流的研究表明,它们均随季节变化而加强。两支跨赤道向北气流的明显加强较印度季风爆发和长江中下游梅雨开始提早一候。  相似文献   
514.
本文用天气学方法分析了1979年5~7月低纬逐候100、500、1000毫巴层平均环流,得到该年低纬大气环流由冬入夏的季节转换发生在6月第2候到第4候的结论。用自然正交展开方法分解各层候平均流场序列,得到的第二特征向量是表征环流季节转换的重要分量,称它为季风分量。对青藏高原加热作用与第二特征向量时间系数的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联系;而对第二特征向量的散度场和垂直运动场的天气学分析表明,两者的显著相关是由高原及其邻近区域与低纬之间的若个垂直环流圈联系的。  相似文献   
515.
冬季北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的一个计算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月(季)平均海平面气压场中的北太平洋副高(H,)是北半球的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它与大气环流及区域气候异常关系密切。利用闭合气压系统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简要描述H,性状,并用它们分析H,气候及异常特征,以及H,与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等关系。因冬季H,明显减弱,在计算H,的S、P指数序列时,难以找出适于整个分析时段的、环流意义明晰的特征等压线。针对该问题,本文给出一个计算方案,先选择一个值较高的f0,用它计算多数年份环流指数5、P;再选择一个值较低的.东,计算少数H_P极端偏弱年份的环流指数S、P;最后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将.矗计算结果S、P订正至f0计算结果S、P,得到S、P的完整序列。应用结果表明,由此求得的H,该完整序列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516.
静止卫星云导风的质量控制及在同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静止卫星云导风的同化一直以来是卫星资料同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质量控制是关键。该文针对全球静止卫星云导风的红外、水汽和可见光通道在空间区域的误差特点确定相应的QI阈值,进行了质量控制和等距稀疏化工作,并考察了质量控制前后云导风数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质量控制后,红外通道云导风占绝大多数,水汽通道次之,可见光通道最少。最后,文章设计了3个试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云导风在质量控制前后对预报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经质量控制的云导风资料后能有效减小分析场在中高层的误差;经过质量控制后的云导风对全球中短期数值预报 (1~5 d) 有明显的正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517.
冰雪灾害对北京城市交通影响的预警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灾害学原理,利用1952—2011年北京历史冰雪灾情资料分析构建了冰雪灾害对北京城市交通运行的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发生时间、冰雪强度、交通脆弱度、预警能力和减灾能力,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冰雪灾害预警评估模型和评判标准,并对北京历史上38次冰雪灾害事件进行了影响评估及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预警评估因子对冰雪灾害影响贡献的权重分别为冰雪强度0.4404、交通脆弱度0.2789、减灾能力0.1797、发生时间0.05264、预警能力0.0484,建立的预警评估模型准确率达76%。冰雪强度不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子,而是与城市化背景下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着冰雪灾害对北京城市交通运行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18.
我国强降雪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逐日地面降雪观测数据,对我国25°N以北不同气候区强降雪事件的地理分布和年内旬、月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1961—2008年其时间序列演变特征,及1961—2008年和1981—2008年 (气候变暖后) 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在青藏高原东部、新疆和东北北部最多;强降雪强度高值中心出现在云南。东北北部、华北、西北、青藏高原东部强降雪事件多发生于初冬和初春,年内分布呈双峰型;新疆和黄淮地区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前者多发生在隆冬时节,后者多发生于晚冬;1961—2008年东北北部、新疆、青藏高原东部平均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气候变暖后我国大部年强降雪量增多,强降雪日数增加,强降雪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519.
利用2004年5月以来超声雪深传感器SR-50在青藏高原唐古拉综合监测场获取的实时积雪资料和相关气象数据,评估了SR-50在青藏高原积雪监测中的性能和作用,并对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积雪变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超声雪深传感器SR-50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表积雪过程均有较好的监测能力。监测数据清晰地显示唐古拉地区地表积雪深度在夜间相对稳定、在日间迅速降低的特点。唐古拉地区平均年积雪日数为82 d,各月均有地表积雪出现,但夏季的地表积雪较少且持续时间很短。该地区地表积雪总体上呈厚度较薄、消融较快、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2005—2008年该地区瞬时最大积雪深度为22 cm,日平均积雪深度小于5 cm日数占总积雪日数的71.58%。  相似文献   
520.
北半球冬季极涡异常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计算了1948/1949-2009/2010年北半球冬季500~10 hPa的极涡环流指数,包括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和中心位置指数(λc,φc).分析了北半球冬季极涡在垂直高度上(共12层)的季、月气候态和异常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极涡面积和强度在不同高度上的大小变化不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也存在差异,二者相关性不好,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指数.极涡面积和强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在上下层上也不一样,异常变化规律复杂;极涡中心位置上下层变化规律相同,主要在东半球80°N以北范围变化,在极点附近经度变化大,纬度变化小,纬度指数年代际变化明显,近10 a极涡明显偏南.从整体上看,极涡中心位置从500 hPa到10hPa形态上为逆时针、半径越向上越大的旋转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