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3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地球表面有一些重要的界线, 例如高山的雪线和海、陆之间的海岸线, 它们都是在不同自然环境之间最重要的分界线。深海碳酸盐沉积物与非碳酸盐沉积物之间的界线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CCD)或简称碳酸盐线, 这是大洋底部最重要的一个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2.
十年前,当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开始设立的时候,“搞科研可以申请基金”在我国还鲜为人知,而只是在出国考察报告中作为“国外见闻”介绍的新概念。到今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在我国科学界根深叶茂,在基础科学研究中起着重大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如果没有科学基金的支持,很难想像那些有科研能力而缺乏自上而下拔款渠道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如何能取得今天的学术成就;很难想像一些新兴的基础研究领域,如何能在短短几年中取得如  相似文献   
103.
古海洋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古海洋学汪品先(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上海200092)关键词深海沉积,微体古生物学,稳定同位素,古气候,古海洋学1古海洋学的产生古海洋学是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产物,15年(1968~1983年)的钻探不仅证实了板块学说,而且产生了古海洋学这门新学...  相似文献   
104.
全球变化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由科学界提出的全球性政治问题,强有力地推动着学科发展.同时,国际主流意识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当前面对的剧烈争论,反映出全球变化理论认识上的不成熟性.当前,我国全球变化研究已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集中力量支持变化机制基础理论的深入探索,从地球系统科学的高度、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变化机理,力争在基础理论上有所突破.全球变化的机制,主要涉及温室气体的气候效应、CO2与生源要素循环和气候系统中的水循环三大基础科学问题.建议我国针对基础问题,结合本身特色,聚集力量采取以下举措:(1)开展长期观测—科学和技术的结合;(2)穿越时空尺度—不同过程的辨识;(3)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比较行星学等学科;(4)设置大型计划—发挥我国自然条件的优势.藉以揭示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促使我国的相应学科尽早实现从跟踪到创新、从"原料输出型"到"深加工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5.
汪品先 《中国科学D辑》2009,(10):1313-1338
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进展在于拓宽了视域,在空间域里向更深、更宏观和更微观的领域推进,加深了对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解.由于固体与流体地球科学发展的起点在时间尺度上并不相同,也由于在时间上穿越能力的限制,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在时间域里遇到的障碍比空间域里大.然而地球系统运行机制的探索,只有穿越不同的时间尺度才能成功.本文回顾了地球系统科学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地球过程在时间尺度上的复杂关系,提出从建立时间序列、改变思想方法和研究计划入手,穿越时间尺度、打通古今界限,穿凿地球系统时间隧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从南海南部ODP184航次1143站上部合成深度190.77m共1992个样品中, 由老到新挑选了64个样品, 测试了同一样品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erina与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的δ18O和δ13C值, 结果表明1143站U.peregerina与C.wuellerstorfi的δ18O差值的平均值约为(0.614±0.07)×10-3, 而δ13C差值的平均值约为(0.692±0.04)×10-3.1143站U.peregerina与C.wuellerstorfi的δ18O差值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标准差值0.64×10-3比较接近, 而δ13C的差值却比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标准差值0.9×10-3轻0.2 08×10-3, 可能是由于南沙珊瑚礁区较低的生产力缩小了沉积物与海水之间的δ13C的差异而引起的.该均衡试验为南海甚至西太平洋的古海洋学研究提供了上述2种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值转换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7.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总被引:80,自引:14,他引:66  
随着新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地层学多元划分理论的提出,除了传统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又开拓了地貌地层、磁性地层、土壤地层、同位素地层、事件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新的分支。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需要,促使我们去探索第四纪地层,特别是陆相地层新的划分方案。本文作者在各自对不同的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中,都或多或少参照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进行过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尝试,自然就产生了以氧同位素阶段为参照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设想。我们“抛砖引玉”,提出了中国第四纪MIS地层表,只求“有”,尚不能求“准”,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推进我国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对第四纪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8.
109.
通过研究翁通-爪哇海台ODP807A孔顶部岩心微体古生物和有孔虫同位素的变化, 探讨冰期旋回中赤道西太平洋晚第四纪古生产力的变化.多种古生产力替代指标揭示出赤道西太平洋古生产力自深海氧同位素13期以来总体呈升高趋势, 具有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温跃层替代指标显示该海域温跃层变化不具有简单的冰期-间冰期变化模式, 而是分为2个阶段: 280ka以前温跃层平均深度较浅, 呈现高幅低频波动; 280ka以后温跃层平均深度变深, 呈现低幅高频波动.古生产力和温跃层变化模式的明显差异说明温跃层变化不是赤道西太平洋表层生产力波动的主要原因.807A孔古生产力变化与西北太平洋风尘通量变化基本一致, 所以提出来自亚洲中东部的风尘对于提高赤道西太平洋生物生产力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南海西沙海槽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涛  王鹏  汪品先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58-1062
对来自南海西沙海槽的深海沉积物进行总DNA提取,并构建细菌16S rDNA文库。细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细菌分属4个类群: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浮霉菌(Planctomycene)、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a),它们分别占总体的49%、22%、22%和7%。Proteobacteria类群又以δ Proteobacteria亚群占优势,其他分属α 和γ Proteobacteria亚群。Planctomycene和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两个常见于浅海的类群,在西沙海槽沉积物的丰度高于其他深海沉积物,可能是随沉积物被浊流搬运至海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