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毕旭  刘勇  李强 《陕西气象》2011,(1):11-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诊断分析资料和榆林多普勒雷达(CB)资料,分析2006年7月12日发生在陕北北部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阵风锋移动到有利的环境场中和中高空中尺度扰动叠加触发了强对流;强雷暴中三体散射和旁瓣回波特征明显;阵风锋附近径向速度场辐合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面雨滴谱的连续观测资料,可以分析降水特征和降水的形成机制。对于人工增雨的效果检验工作,雨滴谱资料的分析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建设了6300km^2的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检验示范基地,并且引进了4部德国OTT公司的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分别布设在太谷、汾阳、介休和祁县,这为进行雨滴谱观测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对Parsivel降水粒子谱仪的功能、产品以及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作简单的介绍,旨在给我们使用此仪器进行降水微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雷达冰雹指标的识别为预报员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冰雹警报、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了可靠依据,多普勒雷达冰雹指标的识别是雷达RPG基于0oC和-20oC层高度得出的,这样每天0oC和-20oC高度的输入就是必需的。本文介绍基于MICAPS数据接口,使用VC++6.0语言编写程序自动计算0oC和-20oC层高度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业务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诊断分析资料和榆林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6年7月30日陕北北部地区产生的系列阵风锋天气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阵风锋是孤立的对流脉冲风暴产生的,有冷空气的再次补充过程,使第一次阵风锋得以维持较长时间;中层暖湿气流的补充使孤立的脉冲风暴产生下沉气流后,再次加强并维持较长时间;阵风锋后部冷空气堆中蓄积的能量是阵风锋维持较长时间的原因之一;下沉气流在地面形成的冷空气堆在移动过程中,最大速度并不位于阵风锋上,距阵风锋有一定的距离;速度图较反射率因子图能更好地反映出下沉气流在地面形成的冷空气堆。  相似文献   
15.
9210工程业务化以来,MICAPS系统平台为预报员提供了良好的预报环境。如何规范业务,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值预报产品和气象监测资料,如何提高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效益,如何提高预报服务水平,是面临的重大课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榆林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榆林市气  相似文献   
16.
自动站地面常规要素定时数据文件的文件命名规则为:AIIiiiYYMMDDHH.dat,其中A为指示符、IIiii为区站号、YY为年份的后2位、MM为月份、DD为日期、HH为小时、dat为文件扩展名。  相似文献   
17.
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大气层结和基本物理量场特征等方面,对2005-06-17—22榆林市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西部型青藏高压的持续加强为高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河套暖高压稳定少动是形成高温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前期干旱、持续的低水汽输送、稳定的层结以及近地层逆温共同作用导致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FY-2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对2006-07-02发生在陕西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现: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3个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暴雨区上空反复出现造成的。第一时段的降水出现在850hPaθse能量锋区右侧,第二、三时段降水出现在850hPa能量大值区中心附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暴雨期间,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促进了暴雨区上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反复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T-GIS作为GIS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显示地理实体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结合T-GIS和时间地理学基本理论,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学生时空活动的动态表现,利用学生出行日志的问卷调查数据,开发了基于ArcGIS的大学生行为链时空分布工具,揭示了典型时间断面大学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高校管理人员对大学生行为活动实施管理以及掌握校园相关设施、场所的利用情况等提供依据。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与时态相关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榆林多普勒雷达(CB)观测资料,分析2009年7月7—8日发生在陕北北部榆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强对流产生的局地暴雨,第二个时段是大范围对流天气产生的区域性暴雨。对流体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情况下出现中层辐合区特征可作为强降雨出现时段和地点的一个指示,在短时临近预警时可作为强降雨预警重点区域考虑。低层偏东急流是区域性暴雨天气的触发者,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发生,对应着低层偏东急流、中低空海拔2.0~4.0 km偏南急流、中高空海拔4.0~8.0 km风速≥12 m/s的西南气流,各层气流随高度上升顺时针旋转。区域性暴雨天气与中低空急流的出现密切相关,中低空急流建立、增强,区域性暴雨也随之出现、增强;中低空急流遭到破坏,区域性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