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榆林多普勒雷达(CB)观测资料,分析2009年7月7—8日发生在陕北北部榆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强对流产生的局地暴雨,第二个时段是大范围对流天气产生的区域性暴雨。对流体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情况下出现中层辐合区特征可作为强降雨出现时段和地点的一个指示,在短时临近预警时可作为强降雨预警重点区域考虑。低层偏东急流是区域性暴雨天气的触发者,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发生,对应着低层偏东急流、中低空海拔2.0~4.0 km偏南急流、中高空海拔4.0~8.0 km风速≥12 m/s的西南气流,各层气流随高度上升顺时针旋转。区域性暴雨天气与中低空急流的出现密切相关,中低空急流建立、增强,区域性暴雨也随之出现、增强;中低空急流遭到破坏,区域性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22.
T-GIS作为GIS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显示地理实体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结合T-GIS和时间地理学基本理论,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学生时空活动的动态表现,利用学生出行日志的问卷调查数据,开发了基于ArcGIS的大学生行为链时空分布工具,揭示了典型时间断面大学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高校管理人员对大学生行为活动实施管理以及掌握校园相关设施、场所的利用情况等提供依据。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与时态相关的领域。  相似文献   
23.
陕西省一市和市一县通信租用两条2Mbit/s线路,电信SDH电路是主线路,移动SDH电路是备份线路。两条电路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当电信SDH电路出现故障,能够自动启用移动SDH电路,保证网络畅通。待电信SDH电路恢复正常,通信自动切换到电信SDH电路。  相似文献   
24.
榆林市一次区域性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2—06—29榆林市出现的区域性强冰雹天气从天气尺度环境条件、雷达回波和物理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250hPa随西北急流南下的冷平流,925~850hPa北上的暖平流,以及850hPa大幅度升温和一定的增湿,在河套形成位势不稳定层结。500hPa干暖益为低层能量的累积创造了条件。08—20时,从850~200hPa由下沉运动转为上升运动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露点锋的形成、发展和东移对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榆林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概率统计学方法和天气学理论,分析了榆林市各站自建站以来到2000年的沙尘暴气候特征和天气形势。结果表明: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与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主要出现在榆林北部风沙滩形象长城沿线;沙尘暴的年际变率大,平均每年9.7d。其中5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50年间,除70年代相对偏多外,沙尘暴日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沙尘暴天气有显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春季的3月、4月、5月。提出了沙尘暴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6.
利用榆林多普勒雷达、FY-2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06年9月20-21日发生在黄土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低涡发展表现为3个阶段即发展、强盛和减弱消亡阶段;回波螺旋特征明显,强回波带呈螺旋状排列;最大反射率因子位于螺旋回波带的后部下方;螺旋状强回波带反射率因子整体自后向前减小,回波带中从外围到螺旋中心强回波由位于回波带移动方向的后侧边缘逐渐过渡到回波带前侧;冰雹和强降水天气时段对应着低层偏南急流;强回波带位于高层5.6km以上西北气流风速≥18m/s的前缘。  相似文献   
27.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有利于规范会计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加强资金管理。本文通过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进一步阐述了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8.
远距离台风影响陕北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2002年7月4~5日发生在陕西子长县受远距离台风影响而产生的突发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子长特大暴雨是由于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在子长重复出现而产生的。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在子长生成、发展和重复出现的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动力条件和天气尺度环流背景。湿位涡诊断分析表明:当台风向西北方向行进时, (1)暴雨区对流层低层MPV1负值发展的同时伴随对流高层MPV1正值的发展, 为对流层低层不稳定能量的充分积累创造了条件;(2)暴雨区形成有利于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生成发展的湿位涡正压项、斜压项垂直结构配置;(3)850 hPa等压面上MP V2等值线密集区和MPV1=-2 PVU中尺度强对流不稳定核心区形成耦合, 耦合区对下游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指示意义明显。当台风向北偏东方向行进时, 暴雨区对流层低层和高层形成双层不稳定;850 hPaMPV2等值线密集区东移, 暴雨区MPV2正值发展, 积累的对流不稳定能量在子长形成集中猛烈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