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318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690篇
海洋学   350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本文作者利用IOS近似模型,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A型CH3CN-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温度范围是20K-140K。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第四纪地层内孢粉组合和动物群等新资料恢复了我国东部各大区域第四纪各个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其温暖期与干冷期的交替与深海沉积O~(18)温度变化趋势大致对应。庐山三次“冰期冰碛层”内孢粉组合表明均为温暖湿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而不是寒冷的冰川环境。  相似文献   
13.
贵州玉屏彰寨奥陶纪红花园期障积岩隆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障积岩隆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和藻,岩石类型有海绵灰岩、藻席岩、核形石凝决石灰岩、生物屑灰岩等。本文系统介绍其造礁生物的生态特征、岩石组合并分析其沉积相和礁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运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研究期旋回沉积发育较好的礁核相地层的学积特征。  相似文献   
14.
贵州和四川盆地云量的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和四川盆地是我国云量最多的地区,素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说,盆地西缘的雅安古时还有“雅州天漏”的谚语。从全球日照百分率分布推知,川黔地区也是世界上天气最阴沉的地区之一。川黔之阴一向为国内外气象界所注意,本文根据1951—1980  相似文献   
15.
对华南前寒武系变质岩浆杂岩稀有气体He、Ne、Ar和Xe的系统研究表明:扬子克拉通基底为含高3He的下地壳"原始岩石层",(3He/4He)×10-6比值为2.8~4.6;而华夏板块基底变质岩浆杂岩则是在缺乏3He、低(3He/4He)×10-8比值(3.15~17.7)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大陆中-上地壳变质岩浆杂岩层,反映出两者基底性质迥然不同。华南中-新生代爆破岩筒He同位素组成相反,相对稳定的扬子克拉通(3He/4He)×10-8比值仅0.18~4.22,而郯庐-四会-吴川断裂以东,中-新生代活动地块(太平洋构造域)(3He/4He)×10-8比值高达3.7~20.5。He同位素表明郯庐-四会-吴川断裂带为切割深至地幔的边界深大断裂,是扬子克拉通与华夏板块间的边界且控制了燕山期火山-侵入岩浆向西扩展。Ar同位素组成表明华南大陆中-新生代地幔形成接近"均一"的地幔组份。136Xe/130Xe-129Xe/130Xe相关组份表明它们具有地幔柱岩石同位素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近江牡蛎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指示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陆超华 《台湾海峡》1994,13(1):14-20
对近江牡砺作为监测广东岸海域Cu,Zn,Cd,Pb污染的生物指示种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评价,应用POLYDIV统计技术对采自广东沿岩海域14个站点的近江牡盛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受Cu,Zn,Cd污染的地理分布类型与广东沿海排放的工业废水的分布以及潮间带生物和表层沉积物的Cu,Zn,Cd含量分布相一致,因此,近江牡蛎可作为监测研究Cu,Zn,Cd污染的可靠生物指示种,但能  相似文献   
17.
用visal BASIC语言开发的在windows环境下的灰芳扫描软件,根据记录的海洋沉积物岩心的高分辨率数字图像进行岩心图像灰度曲线的数据获取;用计算机进行了岩心灰度曲线的辅助处理,得出不同尺度岩心灰度的变化曲线;根据不同尺芳岩心灰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超高分辨率的地层分析的初探。  相似文献   
18.
DC-2孔柱状岩芯取样深度为48.6m,粘土矿物组分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岩芯共分6个粘土矿物组合层,参考Mn/Fe计算结果,0—29.46m为浅海相;33.42—33.46m为淡水相;38.44—38.46m为浅海相;44.0—48.06m为淡水相沉积。综合研究表明该沉积段出现二次海进和一次海退。  相似文献   
19.
亚得里亚海沉积有机质的来源J.Faganeli等海洋沉积物是大多数浮游植物在海洋透光带产生的下沉有机质的最终归宿。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堆积速率与深海初始生产力和沉积速率有关。控制沉积有机质保存的因素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了解。然而,在成岩作用早期,海洋...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古土壤与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是上海地区主要建筑持力层之一,也是划分全新统与更新统的标志层,前人已做过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古土壤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本文首次从古土壤学的角度系统研究了该层的古土壤特征,通过粒度分析发现有粘粒的生成,微形态研究发现有粘粒及铁锰、碳酸盐等化学组分的迁移与淀积,化学全量分析得出该层的硅铝率为2.80~3.37,说明该层已发生较强的成土作用,可以确认该层为古土壤层,并进一步把该层划分为4个B层、3个A层,亦即该层为复合古土壤层。根据该层的成土特征,将其命名为古潮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