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几种海洋抗污损化合物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目前广泛应用的防污涂料毒性添加剂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Diuron)、2-methylthio-4-t-butylamino-6-cyclopropylamino-s-triazine(Irgarol 1051)、triphenylborane pyridine(TPBP)、Zinc pyrithione(Zn-Pt)、Zinc bis(dimethyl thiocarbamate,Ziram)、Cu~(2+)的单一毒性和二元混合毒性.结果表明:对卤虫而言,6种化合物单一毒性按强弱排序为TPBPDiuronZiramCuSO_4Irgarol 1051Zn-Pt,它们对卤虫48 h的LC50分别为CuSO_49.1μg/cm~3、Diuron 8.0μg/cm~3、Irgarol 1051 12.0μg/cm~3、TPBP 0.07μg/cm~3、Zn-Pt 30.9μg/cm~3、Ziram 8.2μg/cm~3.对卤虫的二元联合毒性实验采用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结果显示:共有8个组合具有协同效应,包括Irgarol 1051/Diuron、Irgarol 1051/TPBP、Irgarol 1051/Ziram、Irgarol 1051/Zn-Pt、Irgarol 1051/CuSO4、Diuron/TPBP、Ziram/CuSO_4以及Zn-Pt/CuSO_4.其中Irgarol 1051/Ziram组合的MTI值高达2.740,Zn-Pt/CuSO_4组合更高达5.621.发现8个协同效应组合中有5个和Irgarol 1051有关,表明Irgarol 1051在基于毒性的防污涂料配方中有其良好的适应性,但进入海洋环境的Irgarol 1051具有引起较强生物毒性的环境风险.另有5个组合Diuron/Zn-Pt、Diuron/CuSO_4、TPBP/Ziram、TPBP/ZnPt、Ziram/Zn-Pt表现为一定程度拮抗作用,应在防污涂料配制中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92.
水地沟金矿是河南省北秦岭高庄-二郎坪金多金属矿成矿带内新发现的金矿,为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质释放机制,对水地沟金矿矿石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4件黄铁矿样品的δ~(34)S值介于0. 5‰~4. 5‰,平均值为2. 5‰,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峰值在2‰~4‰之间,显示幔源硫特征。7件样品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的比值范围分别为15. 80~18. 32、15. 11~15. 68和35. 17~38. 39,它们的μ值、△α值、Δβ值和Δγ值的范围依次为8. 97~9. 85、32. 93~74. 31、-1. 98~30. 64和4. 10~50. 61。在~(206)Pb/~(204)Pb-~(207)Pb/~(204)Pb比值图解中,水地沟金矿样品点位于下地壳铅演化趋势线和上地壳铅演化趋势线之间,在~(206)Pb/~(204)Pb-~(208)Pb/~(204)Pb比值图解中,它们集中于上地幔和造山带铅演化趋势线两侧,铅同位素Δβ-Δγ图解表明它们位于地幔Pb、上地壳Pb和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Pb三个源区内。S、Pb同位素特征表明水地沟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下地壳,成矿过程中有上地壳物质加入。水地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北秦岭燕山期陆内(板内)造山过程密切相关,它是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在这一区域岩石圈灾变过程中,不仅使水地沟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内不同源区的流体混合,造成了"宽泛"的S、Pb同位素示踪结果,而且有利于深部流体的大规模快速释放,说明水地沟金矿及其邻区具有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3.
94.
陕西省气象局引进的华云神箭高性能集群计算机系统于2003年6月在省气象台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其数值预报产品从2003年10月起在全省的精细化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系统介绍 1.1系统结构及业务信息流程 1.1.1系统结构华云神箭高性能集群计算机系统由HYSJ-100高性能计算机、业务处理服务器、NAS服务器、安全网卡、百兆交换机、千兆交换机、UPS电源等组成。HYSJ-100高性能计算机简称并行计算机,系统并行计算机有9个节点,其中8个节点用于计算,1个节点用于服务和计算节点备用并通过双网络将它们连接起来。业务处理服务器,安装有业务化管理软件(华云神箭高性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和结果分析软件(华云神箭用户分析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95.
在野外调查及充分认识地质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将全区划分为114个单元,引入地质环境质量系数K,通过样本值的选取和回归方程的建立,对华蓥市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96.
董良淼  陈见 《广西气象》2007,28(A01):62-6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2号C星云图资料、T213分析资料、EC分析资料等对0518号台风“达维”后期强度突发增强的原因进行分析,表明:后期副热带高压突然加强、低层风场uv分量增大、高层散度增大、适度弱冷空气侵入外围、水汽输送充分等,是0518号台风“达维”后期强度突然加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杨银  李岩瑛  陈豫英  陈自艳  刘蓉 《气象》2019,45(5):632-640
利用1960—2014年兰州、临夏、合作、定西、武都、天水、平凉和西峰逐分钟降水资料,分析甘肃河东强降水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基于Copula函数的持续时间和过程雨量的联合分布,基于该函数开展强降水发生概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河东近55年来平均强降水频次为1. 64次/(a·站),主要特征为持续时间短、过程雨量小,平均持续时间为2. 88 h,过程雨量为23. 4 mm,持续时间小于1 h的概率高达13. 4%;(2)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汛期(4—9月),月变化服从正态分布,墨西哥帽小波分析表明频次存在着显著的22~23 a和13~15 a的年代际和3~7 a的年际变化;(3)强降水发生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平凉、西峰、天水、定西、武都、临夏、兰州和合作,相应的陇东最大,陇南次之,中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98.
【研究目的】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至乌伦古北隆起带为研究区,研究石炭纪地层沉积、分布特征,为该区地质结构研究和油气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 采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结合以往重磁电震资料,采用二维共轭梯度反演、最优化电性分层等技术获取石炭纪地层、断裂构造展布特征,为火成岩覆盖区研究石炭纪地层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 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技术结合重磁电震资料开展综合处理分析,获得研究区石炭系厚度图、石炭系埋深图,初步确定了上下石炭统的分界面,查明了石炭纪地层的分布特征,索索泉凹陷、福海坳陷和扎河坝坳陷为3个石炭纪地层沉降中心,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查前景。【结论】 在火成岩覆盖区,采用大地电磁测深、重磁电震综合处理解释技术为石炭纪地层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
卡拉麦里断裂带造山期活动规律及其对造山过程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造山带内东准噶尔地区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大型卡拉麦里断裂带,为野马泉岛弧与哈尔里克岛弧之间的拼贴边界,沿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缘出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与室内构造分析表明,这一倾向北北东的断裂带在造山期分别经历了脆—韧性右行走滑剪切和脆性逆冲活动。其脆—韧性剪切带在较软弱的板岩、砂板岩及浅变质凝灰岩内造成了密集的面理化带及张裂脉,而在泥灰岩内形成了糜棱岩。该剪切带的形成温度为250~300℃,与该区前二叠纪海相火山—碎屑岩的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同时发生。该断裂带的第二期脆性逆冲活动主要表现上盘向南的逆冲,叠加的逆冲断层一方面沿着早期陡立的剪切带面理发育,另一方面以较缓的产状切割剪切带。各类地质现象指示,其脆—韧性右行走滑活动发生于晚石炭世中期,是野马泉岛弧与哈尔里克岛弧斜向碰撞的结果,并指示早期卡拉麦里洋盆向北俯冲。该断裂带的第二期逆冲活动发生于中二叠世,出现在该区后造山伸展之后,属于陆内变形,应为中亚造山带区域上一次中二叠世碰撞活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0.
地震剖面解释及沉积相研究证实塔里木东部轮东-古城地区、罗西地区寒武纪--中奥陶世沉积期发育两个近南北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带。轮东--古城坡折带属缓坡型台地前缘坡折带,坡折带位置自寒武纪至中奥陶世逐渐向东迁移。罗西坡折带属台地边缘陡崖型坡折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呈多期坡折垂向叠加特征。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轮东--古城坡折带具有良好的寒武系古油藏及奥陶系原油裂解气的勘探前景,而罗西坡折带保存条件好的地区有望获得寒武系古油藏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