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长江河口咸潮入侵规律及淡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长江河口系多级分汉潮汐河口,其盐水入侵有外海入侵、倒灌、浅滩通道水体交换及漫归槽等4种形式,时间上有周日、朔望、洪枯季、年际等变化特点,南支-南港河希纵向上存在3条盐度梯度急剧春特有的盐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宝钢水源长江引水方案的形成超了重要作用,并为陈行水库的选址、库容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在长江河口建库,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推算最长连续取不到合格水的天数,它是确定库容的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122.
长江河口系多级分汊潮汐河口,其盐水入侵有外海入侵、倒灌、浅滩通道水体交换及漫滩归槽等4种形式,时间上有周日、朔望、洪枯季、年际等变化特点,南支-南港河段纵向上存在3条盐度梯度急剧变化分界线,形成其特有的盐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宝钢水源长江引水方案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并为陈行水库的选址、库容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在长江河口建库,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推算最长连续取不到合格水的天数,它是确定库容的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123.
早期的理论分析认为大气中临界纬度的存在使得热带-热带外的大气活动互不影响。然而,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中低纬度大气运动存在着明显的动力联系。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大气中的遥相关现象,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几种波能量传播理论:(1) 大圆理论指出了罗斯贝波在球形大气中的传播特征;(2) 西风通道理论发现了中纬度瞬变扰动越赤道传播的“走廊”;(3) 能量堆积-波列发射理论揭示了热带扰动影响到更高纬度大气活动的可能过程;(4) 赤道波侧向膨胀理论则利用转折纬度的概念更进一步解释了这种中低纬度大气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5) 经向基本流理论则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定常波可以穿过热带东风带传播到另一半球。此外,文中还回顾了在波-流相互作用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关于罗斯贝波、惯性重力波和赤道开尔文波。大气能量的经向传播具有显著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这与ENSO、西风急流、大洋中部槽等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4.
Early theoret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tropics and extratropics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critical latitudes. However, considerabl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a clear dynamical link exists between the tropics and midlatitudes. To better understand such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 several theories of wave energy propagatio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1) great circle theory, which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ssby waves propagating in the spherical atmosphere; (2) westerly duct theory, which suggests a “corridor” through which the midlatitude disturbances in one hemisphere can propagate into the other hemisphere; (3) energy accumulation-wave emanation theory, which proposes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tropical disturbances can affect the atmospheric motion in higher latitudes; (4) equatorial wave expansion theory, which further explains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opics and extratropics; and (5) meridional basic flow theory, which argues that stationary waves can propagate across the tropical easterli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progress made in diagnosing wave-flow interaction, particularly for Rossby waves, inertial-gravity waves, and Kelvin waves, is also reviewed. The meridional propagation of atmospheric energy exhibits significant annu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closely related to ENSO and variation in the westerly jets and tropical upper-tropospheric troughs, amongst others.  相似文献   
125.
袁媛  李崇银  杨崧 《气象学报》2014,72(2):237-25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哈得来中心海温资料、中国700多站降水资料以及全球格点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异常的特征,并揭示了其所对应的欧亚大气环流和东亚冬季风异常与ENSO事件的联系,以及ENSO暖/冷位相对其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厄尔尼诺是导致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并指出拉尼娜对中国南方冬季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年之前的拉尼娜年冬季,东亚冬季风显著偏强,东亚大槽偏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中国南方受一致偏北风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多表现为冷干的气候特征。但1980年之后的拉尼娜年冬季,东亚大槽偏弱,印缅槽偏强,同时在菲律宾以西激发出异常气旋性环流,使得异常偏东风控制中国南方,有利于热带水汽输送增强,因此降水偏多。同时,1980年之后的拉尼娜事件还使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偏北,中国南方处于急流入口区的右侧,通过二级环流使得中国南方上空的上升运动偏强,有利于降水偏多。因此,1980年之后的拉尼娜年冬季,中国南方易表现出冷湿的气候特征,有时也容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一步分析表明,1980年以后拉尼娜成熟期海温异常空间分布型的变化,以及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可能是导致拉尼娜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在1980年之后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6.
青藏高原极大陆型多年冻土和冰缘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条件是极大陆型多年冻土分布、发育和冰缘作用过程及其地貌类型组合的关键因素。极大陆型多年冻土下界高程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冰缘作用强度较弱,冰缘地貌类型单调,冰缘带下界高于多年冻土下界。  相似文献   
127.
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有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但迄今尚没有成熟的、统一的标准。本文以济宁城区南部农田为研究区域,采集77件土壤样品进行调查,光谱、质谱等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环境中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6.7、0.270、88.4、33.0、0.050、40.4、29.3、89.1 mg/kg,与黄淮海平原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相比,Hg、Cd分别高于基准值的1.50倍、1.39倍,其他重金属高于基准值的0.26~0.52倍。Hg与As、Cr、F、p H、Cu、Ni、TFe2O3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受到了Hg的不同程度人为污染。用富集系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分析区内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富集)程度,均表明土壤环境中Hg、Cd为轻微污染(富集)程度,其他6种元素均为无污染。将该区域重金属含量与其生物毒性系数、生态效应、环境效应相结合,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HgCdAsCuPbNiCrZn,与污染(富集)程度排序差异明显;尽管Hg、Cd在研究区内仅仅为轻微(富集)程度,但都具有较高的毒性响应系数,两元素对土壤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到了81.26%。借助Map GIS绘制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评价图,表明区内土壤环境总体上处于"中度"潜在生态风险,约6.83%的面积呈"强"和"很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中复兴河、姚楼河、京杭运河3条河流交汇处的局部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0.50%)达到了"很强"潜在生态风险。通过调查可疑人为污染源发现,"强"和"很强"潜在生态风险区域的布局恰好与区内煤矿生产开采活动相关。本文提出,应当注重对煤矿开采矿井周边区域土地复垦及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加强土壤中Cd、Hg的物理化学改良及生物治理修复工作,防止Hg、Cd进一步污染扩散。  相似文献   
12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锆钛砂矿中铪钛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赵庆令  李清彩 《岩矿测试》2013,32(6):883-886
锆钛砂矿是一种极难消解的矿物,除氢氟酸外,几乎不溶于所有的酸,由于矿物中铪、钛、锆含量高,而铪、钛、锆又易水解形成难溶的偏铪酸、偏钛酸、偏锆酸析出,样品前处理给定量分析带来很大困难。传统的化学法繁琐费时,且只能进行锆(铪)合量的分析。本文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锆钛砂矿样品中铪、钛、锆的方法。通过筛选四种溶矿方法,确定在刚玉坩埚中用过氧化钠于700℃时熔融样品,硝酸-EDTA浸取盐分前处理矿物,利用EDTA的强络合性质可使铪、钛、锆形成稳定的可溶络合物,制备出有代表性的样品溶液;在ICP-AES分析中,采用Re作为内标和大的高频功率消除了基体效应的影响。方法的精密度(RSD,n=11)低于1.3%,Hf、Ti、Zr的检出限分别为0.97 μg/g、0.86 μg/g、0.33 μg/g。实际样品的测定值与化学分析方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本方法采用刚玉坩埚熔矿,提高了样品处理数量,降低了分析成本,适用于难熔锆钛砂矿样品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9.
利用Voronoi图的最邻近性和空心圆特征,结合实际用电需求,通过ArcGIS与Matlab进行迭代模拟分析,得到长春市规划变电站位置,从而为变电站的具体空间落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0.
胡春迪  林立飞  杨崧 《气象科学》2020,40(5):661-668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East Asian Jet Stream,EAJS)的经向位移对东亚—西太平洋夏季风降水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前人定义的EAJS经向位移指数(East Asian Jet Stream Index,EAJSI),发现盛夏(7、8月)EAJSI的年际变率在1990s末期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而且EAJSI与东亚—西太平洋盛夏降水之间的关系自1999年以来显著减弱。在1980—1998年盛夏,与EAJSI相关的东亚—西太平洋降水异常呈典型的三极型模态,而这种相关关系在1999—2017年盛夏期间几乎消失了。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大尺度的大气—海洋环境年代差异,使得东亚—太平洋型/日本—太平洋型(East Asia—Pacific/Pacific—Japan,EAP/PJ)低频遥相关波列在1990s末期之后明显减弱和东移。这导致了盛夏EAJS经向位移的幅度显著减弱,进而引起EAJSI和东亚—西太平洋夏季风降水异常之间的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